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早中期和晚期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4 10:55: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非布司他在用于慢性肾病早中期和晚期治疗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情不同分为早中期组(2~3期,50例)和晚期组(4~5期,40例),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非布司他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接近(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A、Scr、eGFR、TC、TG等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非布司他在针对早中期及晚期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尿酸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效果。同时,该药物在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非布司他,慢性肾病,疗效,安全性
 
  0引言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慢性、进展性损伤,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肾功能逐渐发生恶化,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出现各类症状,最终危及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提出,CKD的发生和发展与高尿酸血症(HUA)有着密切的关系,即机体内血尿酸水平过高刺激内皮细胞内尿酸转运体的异常表达,从而增强了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大量损伤了健康的内皮细胞,从而促进了CKD的发生和发展。非布司他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新型降尿酸类药物,目前已经被用于CKD患者的治疗中,但目前研究仅证实了其在用于早期CKD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2],对晚期CKD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报道则较少。本文以早中期和晚期CKD伴HUA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非布司他在用于不同时期CKD治疗时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报道,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脏疾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疾病分期的不同分为早中期组(50例)和晚期组(40例)。早中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为27~65岁,平均(52.18±3.49)岁;病程为3~8年,平均为(5.92±1.15)年。晚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31~65岁,平均(54.35±3.33)岁;病程为4~10年,平均(6.77±1.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除病程外,其他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排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3]中CKD相关针对标准;②符合《高尿酸和通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4]中关于高尿酸血症相关诊断标准;③年龄在18~65岁,无饮酒史和吸烟史;④临床症状稳定,对于研究用药物过敏情况,能够口服降尿酸药物;⑤研究前1个月内未应用过可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⑥对研究知情同意。
 
  1.2.2排除标准
 
  ①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者;②研究前3个月内曾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③同时应用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者;④伴有肾损伤、梗阻性肾病、恶性肿瘤疾病、肝功能异常等情况者;⑤妊娠及哺乳期者;⑥近期内应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
 
  1.3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均保持日常饮食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和低嘌呤,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就整个贫血问题,日常口服碳酸氢钠片用于碱化尿液,同时开展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规治疗。
 
  1.3.2试验治疗
 
  早中期组和晚期组患者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非布司他(江苏恒瑞医药有限供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81,规格:40mg/片)进行治疗,每次给药剂量为40mg,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
 
  1.4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以Scr改变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标准为:Scr减少超过20%为显效;Scr减少10%~19%为有效;Scr减少不足10%或增加,则表示无效。
 
  (2)生化指标: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周静脉血,提取血清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血尿酸(SUA)、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Scr)、血尿酸(UREA)、血浆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水平进行测定。
 
  (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痛风发作、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全血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失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UA、Scr、eGFR、TC、TG等生化指标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不良反应
 
  早中期组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全血细胞降低2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晚期组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心功能异常1例,皮疹1例,全血细胞降低1例,肝功能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疾病谱变迁,CKD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由于该病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因此随着患者肾功能的下降,毒素大量继续在机体内,引起终末期肾病的发病[5]。目前GFR标准,可将CKD分为1~5期,其中1~3期患者多症状不明显,属于早中期,而4~5期则多伴有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等问题,属于晚期,会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降尿酸治疗是CKD治疗的首选方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包括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其能够通过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来达到阻止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代谢生产尿酸的作用,从而降低了机体血尿酸水平。
 
  非布司他作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XOI,其可通过抑制尿酸的合成来达到降低血清中尿酸浓度的目的[6]。非布司他在进入机体后,能够与黄嘌呤氧化酶的钼蝶呤活性位点所结合,导致氧化还原状态的钼辅因子处于孤立状态,抑制了黄嘌呤氧化酶和底物的结合。与仅能够抑制还原性的黄嘌呤氧化酶的别嘌呤醇相比,非布司他对氧化型和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故而研究认为,非布司他更好的降尿酸作用。非布司他与黄嘌呤氧化酶相关的钼蝶呤分子通道显示出良好的亲和力,并且由于其结构中含有非蝶蛉分子,因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该药物不会与嘌呤和嘧啶代谢途径中的酶发生相互作用,也不会干扰嘧啶和嘌呤的代谢过程。因此,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在降低尿酸水平方面具有更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7]。
 
  本研究对早中期与晚期CKD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对比发现,经过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UA、Scr、eGFR、TC、TG等生化指标均呈现出显著的改善(P<0.05)。这一结果表明,非布司他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血脂水平,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其在CKD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关研究显示,非布司他在改善痛风患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指标水平时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本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两组患者在用药后,其机体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这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而证实了非布司他除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尿酸水平外,还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为患者提供了额外的治疗收益。另外,对比两组患者其他各项指标水平可见,其他各项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证实了在用于CKD治疗时,无论患者处于早期还是晚期,非布司他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无差异性,临床治疗时具有较高的肝功能方面安全性。但是也有荟萃分析指出,与其他嘌呤醇相对比,非布司他并不会增加或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但是有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但该研究证据并不充分。由此可见,要想准确评估非布司他心血管事件风险,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多中心、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未来,我们也会对研究中所涉及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用于评估非布司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4结论
 
  非布司他在用于早中期或是晚期慢性肾脏疾病治疗时,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尿酸水平,对于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高血脂状态,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Wang M,Zhao J,Zhang N,et al.Astilbin improves potassium oxonate-induced hyperuricemia and kidney injury through regulat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 mice[J].Biomed Pharmacother,2016,83:975-988.
 
  [2]吴燕升,贺斐,高建东.尿酸诱导氧化应激致肾损害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6,17(2):162-164.
 
  [3]上海慢性肾脏病早发现及规范化诊治与示范项目专家组,高翔,梅长林.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7,37(1):28-34.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1):913-920.
 
  [5]段培林,张爱枝.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1):3206-3208.
 
  [6]代小雨,王琴,杨晗,等.不同剂量非布司他对慢性肾脏病4期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8,19(2):124-126.
 
  [7]杨婷,路敏,周颖,等.非布司他和别嘌醇治疗痛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2):122-12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4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