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两种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拟用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A组(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与B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情治疗方面,组间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例数显著低于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方案治疗具备高效、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高俊.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3):110,114.
0引言
有相关研究分析提示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深入,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剧烈变化,导致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正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出现骤然,发展迅速,在短时间内(一般几小时甚至几分钟)患者会出现如剧烈头痛、恶心等症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2]。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当前应用频率较高的微创治疗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拟用外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入院后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确认为高血压脑出血[3]。排除标准:排除并发有器官衰竭者;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器官功能障碍者。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78例;年龄在58~84岁,平均为(66.1±2.9)岁。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A组与B组,组间分布数据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无明显差异(P>0.05),可做对比。
1.2治疗方法
患者麻醉方式均选全身麻醉。A组患者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方案,步骤如下[4]:在CT扫描辅助下掌握血肿情况、所在位置,选择其与层面最接近的位置作为中心点,密切观测血肿病灶情况,在中心点小骨窗处做一直径约为3cm的圆形标记,将头皮逐层切开后用撑开器辅助将头皮撑开,在做好标记的小骨窗位置用铣刀做开孔,然后将脑硬膜切开,蛛网膜则用双极电凝镊子进行分离处理,在血肿挤压的情况下会让脑叶最大程度被暴露出来,用电凝切开,镜下观察血肿情况并清除,最后电凝止血,将伤口逐层缝合,术后与引流袋连接进行引流。
B组患者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方案,步骤如下[5]:在CT扫描辅助下掌握血肿情况、所在位置后使用颅骨钻孔器完成钻孔后放入引流管并清除血肿,手术完成后与引流袋连接引流。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呼吸通畅,保持机体电解质的平衡状态,应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术后第1天和第2天均需进行CT扫描。
1.3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GCS预后评定标准,具体评估方法参考文献[6],评估等级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脑出血症状基本消失,颅内压情况基本正常;有效:脑出血症状明显缓解,颅内压情况明显改善;无效:脑出血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颅内压情况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评估方式采用术后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随访时间为术后出院后3个月,同时结合门诊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术后恢复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SPSS20.0做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说明实验数据有较高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A组、B组组间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安全性
在术后各种不适症状发生率方面,A组患者例数显著低于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探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以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结果显示,A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7.8%,与B组的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两种术式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这与之前的报道相似。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明显低于B组的11.1%(P<0.05),结果表明,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经对患者治疗并对相关数据回顾性分析后,有如下体会: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需要掌握相关手术指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是保障手术质量的重要基础。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需要在病发后6h内采取手术方案治疗,将脑内血肿清除,最大程度改善神经缺损状态,让脑细胞代谢尽量恢复正常,全面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率。判断患者意识状态并准确分级,其中Ⅰ级患者无需采取开颅手术治疗,而病情恶化程度在Ⅰ级以上、Ⅴ级以下的则尽量选择开颅手术进行干预。当前认为血肿体积偏小且意识清醒的无需进行开颅手术治疗,而意识昏迷程度严重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也难以收到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用内镜辅助小骨窗开颅术方案治疗具备高效、安全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谢东,廖晓灵,刘平,等.皮瓣开颅与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2(5):169-171.
[2]康凯.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4):35-36.
[3]胡海成,黄好峰,李习珍,等.不同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33(4):458-460.
[4]杜方雷.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33(6):565-566.
[5]陈果,董伟.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51-54.
[6]陈劲飞,肖化选,钟燕华.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吉林医学,2016,37(6):1365-13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