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07 10:09: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公共卫生监测的影响和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集的传染病信息3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6月)未进行公共卫生监测,观察组(2022年7月—2023年7月)实施公共卫生监测,分析公共卫生监测前后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情况、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肺结核、乙肝和流感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交流沟通、工作实效和整体印象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监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病防控体系中,强化公共卫生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采用高效且科学的卫生监测措施,对于遏制传染病的蔓延、改善公众健康状况具有明显成效。此外,这也是应对公共卫生挑战、防止感染性疾病扩散的有效方式,从而确保广大民众的健康安全得到坚实守护。
 
  关键词: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有效措施
 
  0引言
 
  传染病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可以理解为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以后所产生的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会造成流行的疾病。传染病的疾病种类主要包括艾滋病、结核病、流感及沙眼等,因为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较快,所以一旦出现了范围较大的传播,就可能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影响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控十分关键[1]。公共卫生监测,作为近年来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一项卓有成效的举措,其运作方式基于对患者实际发病情况的深入剖析,旨在以明确的目标和系统的规划,对疾病发病状况进行细致的筛选工作。在此基础上,公共卫生监测体系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将有关发病情况的有效信息上报至上级部门,从而确保上级部门能够结合实时、准确的疫情数据,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通常情况下,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的有效利用,旨在精准确定传染疾病的密集传播范围,进而围绕高发人群和医疗机构等关键领域展开及时且深入的监测工作。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疯牛病、流感、疟疾等一系列传染性疾病。唯有积极且有效地加大对这些重点疾病的监测力度,才能实现对传染疾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从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主要分析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公共卫生监测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7月本院收集的传染病信息3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其中,对照组(2021年6月—2022年6月)未进行公共卫生监测,观察组(2022年7月—2023年7月)实施公共卫生监测。对照组:年龄为22~61岁,平均(38.36±5.58)岁;观察组:年龄为22~63岁,平均(38.18±5.88)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资料完整;②研究对象积极配合研究;③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研究对象具有独立行为能力。
 
  1.2.2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存在认知功能障碍;②研究对象存在严重癌症疾病;③研究对象精神异常;④研究对象存在心脑血管疾病。
 
  1.2.3脱落与剔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临床资料不齐全;②研究对象主动提出结束研究;③研究对象意外死亡。
 
  1.3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公共卫生监测,简单总结传染疾病发生情况。
 
  观察组实施公共卫生监测:①要建立完善的流感疾病监测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流感疫情的发展变化情况,然后积极总结流感发展动态规律,了解流感的分布状况和变异情况,全面地了解我国人口对于各种流感的免疫水平,然后及时有效地对流感趋势进行预测,在进行流感疫苗结果评定的过程中,合理地筛查出最佳疫苗代表株,全面地评估疫苗代表可能出现的变异情况。同时为了实现预防疾病的目的,需要人们按时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在进行流感监测过程中,需要将监测的数据作为关键的依据,然后积极完善疫苗更新和接种工作,优化疫苗监测耐药性结果。②要建立完善的结核疾病监测体系,监测结核病过程中需要利用科学等方法,需要将一定范围区域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监测,该体系工作中所包含的内容为分析发病趋势,积极优化结核病控制效果,对结核病预防控制效果进行优化。在进行结核病监测过程中,也应该将实践获得的数据作为基础的数据资料,做出针对性的结核病预防感染工作监测,针对不同类型的结核病患者数据信息,应该详细地进行登记,然后合理地检测结核病的发病时间,对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全面计算,优化结核病防控措施。对于系统检测出来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需要立即告知儿童家长,让儿童家长尽快带领孩子完成疫苗接种,以便从根本上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在结核病的预防监测中,也应该明确结核病的高发季节和易发人群,了解结核病患者患病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哪些,通过采取有效科学的隔离防控措施,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2]。具体的监测方法:首先,加强对专用的患者信息登记卡利用,及时通过登记卡的发放来调查社会面的结核病发病情况。其次,需要及时有效地让专业工作人员对收回的监测信息卡进行统计分析,全面核实登记卡的信息,然后全面有效地完成对登记信息的汇总,全面实现对登记信息分析。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获得的信息及时上报给疫情防控部门进行核实,然后进行数据分类汇总,最终对数据分析情况进行总结,为后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奠定基础。③需要积极优化建立沙眼病监测系统,全面地普及沙眼病的感染途径和传播范围。一般来说,沙眼病主要通过理发店、美容院等公共场所进行传播,这种疾病在学生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具有不良的用眼习惯,就可能发生这种疾病。加强对学生的相关情况监测,不仅能够明确沙眼病的发病率和传播范围,还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加强对用眼情况的宣传,积极优化沙眼病预防措施,提升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传染病预防质量[3]。
 
  1.4观察指标
 
  比对两组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包括肺结核、乙肝、流感等。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功能等,分数和生活质量成正比。
 
  对比两组工作质量情况:包括交流沟通、工作实效和整体印象等。
 
  对比两组监测满意度:利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定,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整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对其结果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对其结果进行检验。以P<0.05为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对比
 
  观察组肺结核、乙肝和流感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工作质量情况对比
 
  观察组交流沟通、工作实效和整体印象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2.4两组监测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监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3讨论
 
  实现对传染疾病的防控,就要认识到公共卫生监测的重要性。因为传染疾病和常规疾病相比,不仅传播速度较快,而且暴发速度也比较快,病毒传染性极强,如果预防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大范围的人群感染[4-5]。所以要想实现疾病预防的目的,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监测管理制度,让其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有效的作用。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卫生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要想为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就需要明确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定位,提升监测水平,加强对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教育和宣传力度,有效地增强人们的公共卫生防范意识,为后续的公共卫生监测质量提升奠定基础,从根本上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结核、乙肝和流感发病率低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说明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利用公共卫生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流感发病率;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水平高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说明在疾病干预中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交流沟通、工作实效和整体印象评分高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说明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进行公共卫生监测,能够提升患者工作评分;观察组监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就充分说明在传染疾病预防干预中进行公共卫生监测,能够提升监测满意程度,降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实现提升居民身体健康的目的。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卫生监测的开展,能够从实际的工作情况出发,提升传染病传播信息监测的有效性,通过制定有效的疾病防控方案,为疾病预防干预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有效的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开展,能够为后续传染病预防疫苗的研发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在公共卫生监测中,如果将监测重点侧重放于耐药性分析中,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情况发生,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高危人群的疾病干预。其次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监测,可以促进防控措施的优化,使患者信息的登记更加详细全面,以便患者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了解有效的疾病治疗方法,为后续的疾病干预提供有效的条件。在公共卫生监测工作中,应当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以有效扩大疾病的监测覆盖范围。此举旨在优化疾病干预策略,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另外,在公共卫生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加大对于公共卫生监测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提升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实现减少疾病传播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加强公共卫生监测,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升监测满意度,为后续的疾病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依旺叫.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278.
 
  [2]何小靖,艾苗.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19(1):233.
 
  [3]毕研儒.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19,16(9):172.
 
  [4]邵明志.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4):225-225,227.
 
  [5]马春微,李俊平.分析公共卫生监测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带来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136,13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10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