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及丙戊酸钠片治疗初发局灶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初发局灶性癫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SE、HCY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34/38),高于对照组的68.42%(2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发型局灶性癫痫疗效确切,在有效控制大脑神经元的癫性放电的同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局灶性癫痫,左乙拉西坦,丙戊酸钠
癫痫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其分类包括局灶性癫痫、全面性癫痫及联合全面性和局灶性的癫痫[1]。癫痫在我国的发病率5‰~7‰,其中成年人最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局灶性癫痫[2-3]。该病首选药物治疗,但其临床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评估。丙戊酸钠是经典的广谱抗癫痫药,在癫痫的治疗中广泛使用。左乙拉西坦于2018年在国内获批并用于治疗局灶性癫痫。目前两种药物单药治疗成人局灶性癫痫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两药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6例初发局灶性癫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予左乙拉西坦组治疗。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19~69岁,平均(55.36±11.42)岁;发作频率5~14次/月,平均(8.69±2.37)次/月;体重指数19~25 kg/m2,平均(23.72±1.82)kg/m2;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5例、高中10例、初中18例、小学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8岁,平均(54.89±10.97)岁;发作频率6~13次/月,平均(9.02±2.45)次/月;体重指数19~25 kg/m2,平均(23.34±1.98)kg/m2;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例、高中12例、初中16例、小学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020122302680),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局灶性癫痫的诊断标准[4];新确诊且无抗癫痫药物服用史的患者;年龄≥18岁;就诊前的3个月至少有1次局灶性癫痫发作史。
排除标准:具有中至重度的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假性癫痫发作者;不能遵医嘱进行服药者;对研究的药物严重过敏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丙戊酸钠片(国药准字HC20181023;规格:0.5 g)口服,初始剂量为10 mg/(kg·d),后每周增加10 mg/kg,直到20~40 mg/(kg·d),后予该剂量维持治疗。
观察组予左乙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20110410;规格:0.5 g)口服,初始剂量500 mg/d,2次/d,根据用药效果酌情增加药量,最大剂量为3 000 mg/d。
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比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抽取静脉血3 mL,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一步测定患者血清NSE、HCY及IGF-1水平。②总有效率比较:比较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无发作指3个月内无癫痫发作;控制指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指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指发作频率减少<50%。总有效率=无发作率+控制率+有效率。③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恶心、呕吐等。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NSE、HCY及IGF-1水平为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SE、HCY、IGF-1比较
治疗前,两组NSE、HCY、IG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NSE、HCY低于对照组,IGF-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共有5例(13.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头晕1例、腹胀2例、恶心1例、嗜睡1例),观察组有7例(18.4%)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头晕2例、乏力2例、嗜睡2例、恶心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529)。
3讨论
癫痫由大脑中的神经元异常放电产生,突然间的癫痫发作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全球有超过5 000万人患病[5]。局灶性癫痫因大脑局部病灶而引起,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抽搐和运动、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6]。研究发现,大约70%的癫痫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后明显缓解。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癫痫的药物涌现,但各种抗癫痫药物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仍需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丙戊酸钠是一类广谱的抗癫痫药,在临床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较广,其不含氮,有效成分可快速穿透血脑屏障,且具有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作用时间长[7]。丙戊酸钠还可以促进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的生成,减少γ-氨基丁酸的代谢及降解,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及抑制钙离子流通,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控制病变区域的异常放电,抑制癫痫的进展[8-9]。NSE、HCY及IGF-1是神经系统常用的标志物,其血清水平的高低可反映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用药后神经系统的恢复情况[10-11]。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后血清NSE、HCY及IGF-1水平降低(P均<0.05),且能有效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
左乙拉西坦的主要成分为吡咯烷酮衍生物,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结合位点为突触囊泡蛋白2A[12-13],两者结合后可以通过调控突触电流、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癫痫作用[14-15]。此外,左乙拉西坦还具有渗透性高的特点,易溶解,生物利用度高,且在人体中呈线性代谢,无需常规检测血药浓度。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清NSE、HCY水平(12.56±4.86)ug/L、(14.32±0.79)mmol/L低于对照组(15.85±5.12)ug/L、(16.22±0.68)mmol/L,IGF-1水平(118.69±9.98)ug/mL高于对照组(112.82±10.02)ug/mL,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王东[16]的研究发现,左乙拉西坦组血清NSE水平(12.49±2.88)ug/L低于对照组(16.10±3.27)ug/L(P<0.001),其有效率(95.71%)高于对照组(85.71%),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相对于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发局灶性癫痫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脑损伤。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少,随访时间较短,未来仍需更大的样本量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明本观点。
[参考文献]
[1]Scheffer IE,Berkovic S,Capovilla G,et al.ILA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pilepsies:Position paper of the ILAE com⁃miss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J].Epilepsia,2017,58(4):512-521.
[2]雷婧,谢婷,南庆玲,等.新型与传统抗癫痫药物对新诊断癫痫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20,15(7):1106-1110.
[3]邓成军.浅析使用三种抗癫痫药物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和安全性[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108-109.
[4]吕传真,周良辅.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33-656.
[5]Murray CJL,Vos T,Lozano R,et al.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for 291 diseases and injuries in 21 re⁃gions,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The Lancet,2012,380(9859):2197-2223.
[6]陈文贤,王雁,程永红.第三代与第二代抗癫痫药物添加治疗局灶性癫痫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J].精准医学杂志,2021,36(2):104-109,113.
[7]张玥,李刚,徐霞红,等.老年癫痫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1):40-41.
[8]孙贵玉.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钠治疗BECTS的疗效及对患儿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2014,13(14):1189-1193.
[9]李倩.左乙拉西坦治疗原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5,36(1):75-77.
[10]Kacinski M,Budziszewska B,Lason W,et al.Level of S100B protein,neuron specific enolase,orexin A,adipo⁃nectin and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n seIMITI of pedi⁃atric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sleep disorders with or without epilepsy[J].Pharmacol Rep,2012,64(6):1427-1433.
[11]郭娜,马英,王琳莹,等.脑卒中患者血清Hcy及NSE水平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2,37(1):177-181.
[12]Rogawski MA,Löscher W,Rho JM.Mechanisms of ac⁃tion of antiseizure drugs and the ketogenic diet[J].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Med,2016,6(5):a022780.
[13]Wood MD,Sands ZA,Vandenplas C,et al.Further evi⁃dence for a differential interaction of brivaracetam and levetiracetam with the synaptic vesicle 2A protein[J].Epilepsia,2018,59(9):e147-e151.
[14]Meehan AL,Yang X,McAdams BD,et al.A new mechanism for antiepileptic drug action:Vesicular en⁃try may mediate the effects of levetiracetam[J].J Neuro⁃physiol,2011,106(3):1227-1239.
[15]赵晓静.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22):207-209.
[16]王冬.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对患儿脑电图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2):191-19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