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以及对心率变异性、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和观察组(n=60,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心率变异性、心肌损伤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率变异性、心肌损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低频分量(LF)、高频分量(HF)升高,LF/HF、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降低,且观察组LF、HF比对照组高,LF/HF、LDH、Myo、NT-proBNP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3个月动态随访,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再入院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嗜睡、肌酐升高、乏力、恶心、肌肉痛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显著改善心率变异,减轻心肌损伤,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心率变异性,再入院率
冠心病是一种对国民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危害性的心脑血管病,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与心肌细胞组织缺少血氧支持、血流阻塞不通、冠脉管腔狭窄闭塞等多种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加以改善,将会不断加重心功能损伤,增加心力衰竭风险,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多,减弱机体各项功能,甚至影响预后,危及患者性命[2]。现阶段,受环境、遗传、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罹患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逐年递增,及时进行抗心衰治疗,以促进患者预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沙库巴曲缬沙坦主要通过沙库巴曲升高脑啡肽酶降解的相关肽(血管活性肽、利钠肽、脑啡肽、心钠肽、神经肽等肽类物质)水平以及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等双重作用发挥抗心衰功效[4]。但多数患者病情严重,长期单一抗心衰治疗效果局限,联合用药治疗已成为现代临床研究新趋势。重组人脑利钠肽具有调节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利尿排钠等优势,可抑制交感神经,延缓心力衰竭发展[5]。本研究特此纳入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随机对照,通过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应用效果,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循证支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9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1.04±5.52)岁;冠心病病程2~9年,平均病程(5.15±0.47)年;分级:Ⅲ级33例、Ⅳ级27例。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08±5.51)岁;冠心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3±0.49)年;分级:Ⅲ级35例、Ⅳ级25例。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6-7],经血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检查确诊;(2)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8]Ⅲ级~Ⅳ级;(3)随访信息完整有效;(4)首诊、首治;(5)无过敏史;(6)近期未接受过重大外科手术。排除标准:(1)先心病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肝肾衰竭、严重肺病并且需要辅助通气;(2)合并重大传染病或急慢性感染;(3)自身免疫缺陷或严重代谢性疾病;(4)低血压、高血钾;(5)恶性肿瘤;(6)有精神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征得患者同意前提下,完整签署研究同意书,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遵医嘱吸氧支持,限制饮食,给予强心、抗感染、抗凝、血压调节、血管扩张、利尿等对症处理。对照组单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每次口服25 mg沙库巴曲缬沙坦片(Novartis Farma S.p.A.,国药准字HJ20170363,规格为100 mg×14片),隔12 h口服1次。每14 d根据血压变化加减用药,最高不超过100 mg/次,隔12 h口服1次。
28 d后评价疗效。观察组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同时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诺迪康生物制药,国药准字S20050033,规格为0.5 mg/500 U×1/瓶),初次经静脉推注负荷剂量的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1.5 ug/kg,时间≥1 min,结束后以0.007 5 ug/(kg·min)剂量,经静脉泵注维持治疗72~96 h。28 d后评价疗效。
1.3观察指标
(1)疗效。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级,心慌、胸痛、少尿、端坐呼吸等相关症状缓解,能够静卧修养,为显效;NYH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1级,相关症状部分减轻,为有效;NYHA分级较治疗前无变化,相关症状未缓解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组内显效例数+组内有效例数)/组内总例数×100%。(2)心率变异性。用药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纠正并剔除干扰、伪差后,监测并分析心率变异性的频域指标:低频分量(LF)、高频分量(HF)、LF/HF。(3)心肌损伤指标。用药治疗前、后常规使用真空管抽取患者晨起3~5 mL肘部正中静脉血,以3 000 r/min离心转速,半径9 cm,10 min后留取上层清液置于-80℃环境下待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b)、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4)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进行3个月动态随访,观察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并记录3个月内再入院的患者例数。(5)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有无头晕嗜睡、肌酐升高、乏力、恶心、肌肉痛等药物副作用。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心率变异性比较
治疗后,两组LF、HF升高,LF/HF降低,观察组LF、HF比对照组高,LF/HF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心肌损伤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LDH、Mb、NT-proBNP降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再入院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冠心病多数是由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胆固醇大量蓄积、缺乏运动、精神心理压力过大,从而紊乱人体代谢,使动脉内膜上堆积过多的脂质物,久而久之产生斑块,堵塞冠脉管腔,阻塞血液流动,不能为心脏细胞组织供血、供氧,导致心肌舒缩能力减弱,引起心肌重塑,加快心力衰竭,加重心肌损伤[9]。
沙库巴曲缬沙坦内含沙库巴曲、一线降压药物缬沙坦,可通过沙库巴曲对钠尿肽降解的抑制作用,缬沙坦拮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情况下对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对醛固酮释放的抑制作用,从多靶点改善心血管,延缓心力衰竭[10]。重组人脑利钠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合成的一种“新活素”,其生物活性与内源性脑利钠肽相同,能够有效弥补心室负荷加重情况下内源性脑利钠肽不足的问题,使心力衰竭减缓[11]。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抑制肾素血管受体,起到心脏保护作用;而重组人脑利钠肽可通过尿苷酸受体作用,促使心肌细胞内环磷酸鸟苷升高,能够有效解除血管痉挛,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心血管,减轻心室负荷[12]。二者协同从多途径促进心功能恢复,较单一用药疗效更佳。
心率变异性对心脏自主神经活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体心跳周期差异变化。当个体受疾病困扰,主要活动在心脏前壁的交感神经,其兴奋性便会不断升高,其张力便会不断减弱,从而引起心率变异,不仅会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再入院风险,而且还会加重心肌损伤,影响预后。本研究中,两组治疗后LF、HF升高,LF/HF、LDH、Mb、NT-proBNP降低,观察组治疗后LF、HF比对照组高,LF/HF、LDH、Mb、NT-proBNP比对照组低。究其原因为,重组人脑利钠肽可通过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代谢状态,增强心肌细胞组织对三磷酸腺苷的利用,有助于心肌舒缩调节,为心脏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支持,以促进心功能恢复[13]。进行3个月动态随访,观察组心源性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卒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同时3个月内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为,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同时补充外源性重组人脑利钠肽,二者优势互补,协同拮抗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进一步减少心肌耗氧,遏制心力衰竭进展,增加心功能恢复相关的长远获益[14]。此外,两组头晕嗜睡、肌酐升高、乏力、恶心、肌肉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差异。说明联合用药耐受、安全。
综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具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心率变异,减轻心肌损伤,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对于延缓心衰具有积极意义,且患者全程耐受,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陈金榆,郭武栋,姜骁桐,等.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J].中国药物经济学,2020,15(10):59-62.
[2]周婉明,唐良秋,张社兵,等.冠心病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30):53-57.
[3]易诗欣,马青艳,何洁欣,等.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性别差异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97-1599.
[4]符峰梁,李亮,林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血糖控制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1,21(9):1065-1068,1072.
[5]黄俊娇,梁玉,林杨葵.重组人脑利钠肽和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2,45(11):1296-1300.
[6]沈迎,张瑞岩,沈卫峰.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策略进展——2018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2):107-111.
[7]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8]BREDY CHARLENE,MINISTERI MARGHERITA,KEMPNY ALEXANDER,et al.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classification in adul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relation to objective measures of exercise and outcome[J].European Heart Journal,Quality of Care&Clinical Outcomes,2018,4(1):51-58.
[9]方媛,李臻.重组人脑利钠肽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4):277-281.
[10]孔原,魏亚莉,常连庆,等.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2,20(10):132-134.
[11]陈宝珍,罗建.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24):22-25,88.
[12]张辉,赵文丽,杨生平.重组人脑利钠肽后序贯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50-53.
[13]刘育成,刘鸿闽.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21,27(6):978-980,989.
[14]李汝秉,刘国满,周佩晓.小剂量rhBNP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NT-proBNP水平的影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30):6-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