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浅析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道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联合矛头蝮蛇血凝酶。比较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血清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学指标均较之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矛头蝮蛇血凝酶治疗消化道出血,有助于改善机体生长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修复凝血功能,整体疗效与预后理想。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血凝酶,奥美拉唑,凝血功能
不论是急性消化道出血,或是慢性消化道出血,均可接受药物治疗。奥美拉唑作为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可以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进而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内酸度,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继续刺激和腐蚀,进而促进胃部炎症改善和溃疡愈合,该药亦有助于血小板聚集,从而帮助消化道止血[1-2]。但单一用药效果有限,为了尽快解决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问题,改善呕血、便血等症状,学者们提出在奥美拉唑给药基础上加用血凝酶[3-4],以进一步加速血凝,改善消化道出血预后。为探讨该用药方案的具体可行性,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的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联合血凝酶。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7岁,平均(49.65±14.93)岁;病程1~7 h,平均(2.79±0.67)h。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2~68岁,平均(50.45±14.61)岁;病程1~6h,平均(2.73±0.5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湖南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20903)。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恶心、黑便、腹痛等症状,入院诊断,最终确诊上消化道出血[5];②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③全程参与该研究者;④符合内科治疗指征,耐受相应治疗者。
排除标准:①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者;②合并其他内脏破裂问题者;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类疾病者;④妊娠、哺乳期女性;⑤严重全身性感染者;⑥同期加入其他研究者;⑦研究中途主动要求脱离研究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与纠正酸碱平衡、水电解质平衡等,补充维生素C,保护胃黏膜,以及体位干预、饮食指导等。
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40 mg注射用奥美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67513;规格:20 mg)溶于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12 h。持续治疗3 d。
观察组在奥美拉唑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国药准字H20051840;规格:2单位),2单位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溶于1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12 h。持续治疗3 d。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止血时间、再出血率、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再出血率差异,具体说明见下。
(1)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判定标准是患者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区间,且无便血,通过胃镜和隐血检查。
(2)血清学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对每位患者进行采血(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过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EGF、VEGF、IL-2、TNF-α水平。
(3)凝血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将静脉血3 mL常规离心过滤,以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和APTT水平。
(4)基于薛金菊等学者[6]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设计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原则:①显效:经过系统用药,患者24 h内成功止血,各类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②有效:经过系统用药,患者25~48 h内成功止血,各类消化道出血症状基本消失;③无效:系统用药后,患者48 h外逐步止血,或无法止血,或出血症状加重。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5)不良反应:恶呕感、消化不良、头痛。
(6)再出血率:指原本已经止血,但住院期间又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再出血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止血时间、各项血清学指标、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7.65±3.64)h,对照组止血时间为(26.64±6.02)h,止血时间观察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2,P<0.001)。
2.2两组患者再出血率比较
观察组再出血率为0,对照组再出血率为15.00%,再出血率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34)。
2.3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EGF、VEGF、IL-2、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EGF、VEGF水平更高,IL-2、TNF-α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4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讨论
消化道出血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7]。疾病发生机制复杂,可能是消化系统本身的炎症反应所致,亦有可能与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周围脏器组织病变、肿瘤等因素有关[8]。消化道出血有急慢性之分,其中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进展更急,预后也更加不理想,若治疗不及时,患者有死亡风险。关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干预。传统药物为奥美拉唑,这是一类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K+-ATP酶的α亚单位巯基反应生成无活性复合物,从而干预胃酸的持续分泌,改变胃液酸碱环境,进而保护溃疡部位,改善周围炎症反应,缓解因此造成的出血[9]。但单一用药起效缓慢,且陈新等[10]学者的研究提及,长期使用奥美拉唑容易增加胃肠道感染风险,因此亟需改变用药方案。
矛头蝮蛇血凝酶是从矛头蝮蛇毒液中提取出的酶性止血剂,在有钙离子存在的微环境中,能够活化机体内的凝血因子Ⅴ、Ⅶ、Ⅷ,促血小板积聚;血凝酶还能够作用于血液纤维蛋白原,并将之转化为纤维蛋白,促进血液凝固,发挥止血疗效。将血凝酶与奥美拉唑合用,通过奥美拉唑改善胃部酸碱环境,能够降低胃pH对血凝酶的负面影响[11],双药协同,也有助于尽快、尽优地发挥止血疗效。正如本研究结果所示,经系统治疗,最终观察组止血时间(17.65±3.64)h短于对照组(26.64±6.02)h,治疗后的EGF、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294.31±45.31)pg/mL vs(226.94±32.06)pg/mL,(104.25±16.77)pg/mL vs(88.94±13.20)pg/mL],IL-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4.76±0.82)pg/mL vs(5.54±0.92)pg/mL,(7.20±1.09)pg/mL vs(9.78±1.38)pg/mL],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12.24±0.51)s vs(14.26±0.82)s,(33.19±2.17)s vs(37.68±3.43)s],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0 vs 15.00%),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 82.50%)。上述结果均肯定了双药联用对治疗消化道出血的可靠性。正如王春蓉等[12]研究所示,经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最终患者的EGF、VEGF水平较之治疗前进一步升高,TNF-α水平较之治疗前进一步降低,与本研究结果相呼应;王春蓉等人的研究还显示,双药联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可达91.31%,与本文疗效相呼应;王春蓉等人还观察了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的SOD水平(36.29±2.42)IU/L显著高于治疗前(26.02±1.71)IU/L,该指标值得后人研究参考。总之,王春蓉等人的研究,与本文结果相互印证,提高了本文的说服力。基于上述研究数据分析血凝酶促进消化道出血患者成功止血的其他分子机制,或许与血凝酶能够有效提高人体EGF、VEGF水平,改善PT、APTT水平有关。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出血领域,应用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生长因子水平,降低组织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止血,整体疗效与预后理想。
[参考文献]
[1]尹凡,王召辉.内镜下注射蛇毒血凝酶联合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J].分子影像学杂志,2022,45(5):678-682.
[2]李广洲,王栓铎,陈喜全,等.胃康胶囊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2574-2577.
[3]唐闯,张鑫,张婷.艾司奥美拉唑镁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11):1576-1581.
[4]孟庆志,张月华,王海舰,等.去甲肾上腺素、血凝酶联合PPI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2,32(10):882-887.
[5]陈灏珠.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875.
[6]薛金菊,崔晓红,邢梦芸.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治疗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研究[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21,9(2):153-155.
[7]吴伟,叶晓丹,刘剑烽,等.酚磺乙胺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1,16(7):1048-1051.
[8]刘凤娥,李金强,黄维亮.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套扎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治疗效果及血清hs-CRP、皮质醇变化[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160-163.
[9]叶依霞,司徒树标,倪东升.奥曲肽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9(4):60-62,66.
[10]陈新,欧茜,段天兵,等.蛇毒血凝酶联合兰索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3):528-532.
[11]明绘,王华乔,张敏.白眉蛇毒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23,32(10):99-101.
[12]王春蓉,吴孟杰,李静.奥美拉唑联合血凝酶治疗胃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8(6):683-68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