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RDW、HCT、NLR 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23 14:38: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细胞比容(H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本院12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患者RDW、HCT、NL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RDW、HCT、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RDW、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RDW、NLR水平均高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HCT水平均低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低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DW、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H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RDW、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H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病情严重程度,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细胞比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相关性
 
  急性心力衰竭可导致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急性肾衰竭等[1],早期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予以针对性治疗极为重要[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水平与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可反映水钠潴留及贫血程度[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是临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炎性标志物[5]。本文分析RDW、HCT、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12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组。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6];经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等确诊。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另选取同期本院128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组:男67例,女61例;年龄56~74岁,平均(65.11±4.42)岁;病程0.5~2.5个月,平均(1.39±0.31)个月。对照组:男69名,女59名;年龄55~75岁,平均(65.32±4.6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1.2方法
 
  1.2.1实验室指标检测采集研究对象空腹肘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HCT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NLR水平。
 
  1.2.2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Ⅰ级:患者日常活动不受限,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心悸、疲劳、气喘;Ⅱ级: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可引起心悸、疲劳、气喘;Ⅲ级: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可引起心悸、疲劳、气喘;Ⅳ级:患者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RDW、HCT、NLR水平。(2)比较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RDW、HCT、NLR水平。(3)分析RDW、HCT、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RDW、HCT、NLR水平比较研究组RDW、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RDW、HCT、NLR水平比较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RDW、NLR水平均高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HCT水平均低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低于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RDW、HCT、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DW、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H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P<0.05)。见表3。

\
 
  3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RDW、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CT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RDW、HCT、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RDW是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因素,其在诊断心血管疾病、评估疾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9-10]。HCT可间接反映红细胞数量、大小及体积,是影响血液黏稠度的重要指标[11-12]。NLR是一种复合炎症反应标志物,其水平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升高[13-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RDW、NLR水平均高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高于Ⅱ级患者,心功能分级Ⅳ级患者HCT水平均低于Ⅲ级、Ⅱ级患者,且Ⅲ级患者低于Ⅱ级患者;RDW、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H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分析原因为RDW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大小的均一性,其水平升高表明无效红细胞生成增加,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出现红细胞代谢物缺乏,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增加,且患者心功能越差,RDW升高越明显[1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因水钠潴留,易出现稀释性贫血,从而引起HCT水平下降[16]。NLR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炎性介质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CD18、CD11b表达,可导致血小板黏附、聚集,从而影响心肌微循环,导致心功能恶化[17-18]。
 
  综上所述,RDW、NLR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HCT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参考文献
 
  [1]Marek J,ChocholováB,Rob D,et al.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strain analysis in Fabry disease:correlation with heart failure severity,myocardial scar,and impact on long-term prognosis[J].Eur Heart J Cardiovasc Imaging,2023,24(12):1629-1637.
 
  [2]Ozmen C,Deveci OS,Tepe O,et al.Prognostic performance of copeptin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J].Acta Cardiol,2021,76(8):842-851.
 
  [3]梁善福,孙运,张申伟,等.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病人出院时sST2、Adropin、RDW水平与6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22):4181-4184.
 
  [4]康元,牛晓菁,史秩菁,等.红细胞比容对老年女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不良结局事件的预测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9):908-911.
 
  [5]王婷婷,彭伟,王进.血NLR、CysC、BMI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2,14(8):979-982.
 
  [6]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3-176.
 
  [7]孟冰霞,田晶,杨弘,等.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的联合轨迹与慢性心衰预后的关联[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4):442-448.
 
  [8]Schober AL,Jungbauer C,Poschenrieder F,et al.Cardiac MRI based left ventricular global function index:association with disease severity inpatients with ICD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J].J Clin Med,2021,10(21):4980.
 
  [9]沈英豪,张俊峰,张欣,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及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19(6):1060-1063.
 
  [10]冯升,陆露.红细胞参数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24):1974-1977.
 
  [11]文娟,王文菊,赵仕玉,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红细胞压积、总血红蛋白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0,29(6):660-664.
 
  [12]汪莉,汪海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早期血细胞比容水平与术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23(3):162-164.
 
  [13]张洁,巢胜吾,杨积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联合B型利钠肽对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J].药学实践杂志,2022,40(5):469-472.
 
  [14]曾文飞,陈清,余鹏,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8):685-691.
 
  [15]李毓龙,杨晓月,黄正聪,等.BNP、MYO、RDW联合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0):3528-3530.
 
  [16]杨文勇,李明钥,李宪,等.血细胞对4型心肾综合征患者病情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9):73-75.
 
  [17]王会珍,葛廷,孙伟敬.血清NLR、GDF–15及TRPC1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4):54-57.
 
  [18]杨国爱,陈晓琳,申巧丽,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MPV、NLR与心功能分级、预后的关系[J].临床误诊误治,2023,36(6):80-8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9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