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应用参芪地黄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泰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1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尿微量白蛋白(MAL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明显较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N、Scr、MALB、24 h-Upro、IgA、IgG、CD4+、CD8+、CD4+/CD8+、IL-6、IL-8、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MALB、24 h-Upro、IgA、CD8+、IL-6、IL-8、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参芪地黄汤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内科疾病,其发病较为隐匿,病情容易反复,且病程一般较长,其临床症状主要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等,如不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则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2]。临床上最常使用氯沙坦钾片、厄贝沙坦等西药治疗,其对于控制疾病的发展效果良好,但是预后较差[3]。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中医学中属于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在中医辨证分型中最为常见的是“气阴两虚证”[4]。故其治疗需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参芪地黄汤是中医名家李学铭治疗IgA肾病的经验药方,可减少患者的尿蛋白[5]。本研究探讨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应用参芪地黄汤对免疫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泰宁县中医院收治的81例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女性/男性:17例/23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4.74±9.5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7±0.72)年。对照组女性/男性:16例/2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5.58±9.01)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21±1.0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泰宁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慢性肾小球肾炎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6]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气阴两虚型的辩证标准;(2)年龄30~59岁;(3)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认知或精神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饮食指导,如低钠、低磷、优质低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等;对症支持治疗,如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控血压、降血脂、纠贫血等;药物治疗,如口服氯沙坦钾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43030,0.1 g),0.1 g/次,1次/d,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芪地黄汤治疗。参芪地黄汤的中药材包括:黄芪30 g、丹参15 g、山萸肉12 g、芡实30 g、牡丹皮10 g、金樱子20 g、茯苓30 g、蝉蜕10 g、炙甘草5 g、白僵蚕12 g、山药12 g、熟地黄25 g、泽泻12 g。加水煎取400 mL,200 mL/次,2次/d,连续服用2个月。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治疗效果。治疗2个月后,根据《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8]进行评价,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改善)/总例数×100%。①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o)<0.2 g,中医证候积分[9]为0分;②显著进步: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24 h-Upro水平减少50%以上,中医证候积分≤14分;③改善:症状和体征有一定改善,24 h-Upro水平减少25%以上,中医证候积分为15~28分;④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24 h-Upro水平无减少甚或增加,中医证候积分为29~42分。
(2)肾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K6000)检测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Upro、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
(3)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外周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
(4)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BUN、Scr、MALB、24h-Upr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IgA、IgG、CD4+、CD8+、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CD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IgG、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IL-8、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IL-8、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中医学认为,临床中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气阴两虚证较为多见,其发病与内外因均关系密切,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肾、脾、肺等脏器虚亏;外因则为饮食不节、过度劳倦,加之风寒、风热、风湿等,损伤五脏,而耗损气血阴阳[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参芪地黄汤是一种补气养阴类的汤剂,其中的黄芪作为君药,联合丹参可具有益气养阴、健脾养肺的效果;熟地黄是一种臣药,与山萸肉、山药共同使用可滋阴补肾;芡实、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的效果,茯苓、泽泻、牡丹皮联合使用可清热祛湿,上述诸药合用可极大提高益气养阴、补脾益肾的效果[11]。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参芪地黄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现代药理学认为,黄芪具有调节血压、舒张外周血管、增强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茯苓有保护肾功能、保肝利尿、改善免疫力等作用;山萸肉可降低尿蛋白、改善肾脏微循环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熟地黄可降低尿蛋白,且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牡丹皮可舒张肾脏外周血管,降低肾小球内压,改善肾功能;山药可抑制肾脏出现纤维化,避免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并且增强免疫功能;泽泻具有利尿抗炎、同时改善肾功能等效果[12]。
有研究表明,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作用,最为常见的是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CD4+具有辅助性,CD8+具有抑制性,CD4+/CD8+主要反映淋巴细胞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如果CD4+/CD8+降低,则表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或者下降。IgA、IgG在机体免疫中起着主要作用,其具有抗体活性,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明显,会引起IgA水平升高,而IgG水平降低。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IgA、CD8+水平均较对照组低,IgG、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说明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参芪地黄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参芪地黄汤中黄芪可补气固表、利尿消肿,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熟地黄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其水提取液有抗炎抗菌作用,还能增加外周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泽泻利小便、清湿热;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还可降压,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IL-6、IL-8可促进并诱导炎症细胞趋化与增殖,在细胞毒性反应和局部炎症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参与机体内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hs-CRP可诱导肾脏中的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血小板黏附,导致肾脏微循环障碍和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个月后,两组相关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参芪地黄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液中可能会排出不利代谢物,这些代谢物会刺激机体,引起炎症反应或应激反应,促进血清炎症因子的加速释放,导致免疫功能受到损伤,黄芪、熟地黄、丹参等可通过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使机体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通过降低机体内IL-6、IL-8、hs-CRP水平的表达,从而降低免疫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在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参芪地黄汤的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能改善肾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还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参考文献
[1]ODAT,YOSHIZAWA N.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ression of 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 to chronic kidney disease[J].IntJ Mol Sci,2021,22(2):905.
[2]SETHII S,FERVENZA F C.Standardized class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lomerulonephrit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9,34(2):193-199.
[3]孙军院,曹斌.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3):388-389,392.
[4]张李娟.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的效果及对肾功能,免疫的影响[J].基层中医药,2022,9(7):25-29.
[5]庄葛.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1):19-20.
[6]中华中医药学会.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57.
[8]刘宝厚,许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7(6):8-9.
[9]梁婷玉,杨华,王子元,等.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中医辨证与病理积分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S1):14-16.
[10]蒋燕,朱鹏飞.参芪地黄汤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3,44(1):72-75.
[11]邓超平,向少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23,21(5):188-191.
[12]杨蕾,徐梅昌,邓旭,等.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5):42-4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