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31 16:24: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75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CCQ)、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C-MLHF)]、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状况[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RQ)],以及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KCCQ、C-MLH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H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R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提高CHF患者生命质量、希望水平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SRQ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慢性疾病轨迹护理,生命质量,希望水平,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因疾病的不可逆性,患者需通过终身服药、定期复诊等方式来预防疾病加重[1-2]。常规护理多以健康宣教、药物指导等措施为主,内容单一且缺乏针对性,故整体应用效果欠佳。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根据慢性疾病不同阶段的轨迹分期而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层面的影响[3-4]。本文观察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CH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5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相关诊断标准[5],且经心脏超声确诊;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Ⅲ级;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精神、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肝、肾、肺功能障碍或存在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存在肢体运动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依从性较差;随访过程中失访。按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49~67岁,平均(56.89±4.46)岁;病程1~3年,平均(2.03±0.50)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9例,Ⅲ级1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50~64岁,平均(57.92±3.74)岁;CHF病程1~3年,平均(1.97±0.54)年;NYHA分级:Ⅱ级21例,Ⅲ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观看视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与疾病治疗、康复有关知识。(2)用药指导:告知患者用药剂量、次数及服药期间注意事项。(3)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住院及居家期间,保持低脂、低盐、低热量饮食,禁烟禁酒。(4)运动康复指导:遵医嘱做好运动康复训练,运动期间如有不适,及时停止。(5)日常生活指导: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家属需定时为其拍背、翻身。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1)成立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专业小组。由1名心内科主治医师、4名心内科护士和2名心理咨询师组成专业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小组成员通过文献搜索、专家咨询和观看理论视频等方式学习慢性疾病轨迹理论,明确慢性疾病轨迹理论各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并将其与CHF临床实际相结合,制订出适合CHF患者的护理方案。(2)实施护理计划。①发病期:遵医嘱指导和监督患者服用药物,同时密切关注服药期间不良反应;严格限制水、钠的摄入,给予患者适当被动运动,如按摩四肢(包括小腿、大腿、脚踝、双臂等),20 min/次,5次/d;上下肢伸举,30次为1组,5组/d等。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可邀请既往成功治疗患者分享自身经验,同时重视对患者家属的疾病康复相关知识宣教。②危险期和急性期:组建多学科团队,配合主治医师做好病情评估工作并做好急救准备;心理医师通过专业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慌、焦虑心理。③稳定期:此阶段患者多居家,需建立个性化随访形式,依据患者居住远近、疾病严重程度等制订电话、门诊、微信等随访形式,同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做好居家督导工作。通过微信群向患者介绍CHF发作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通过散步、太极等柔和运动来锻炼心功能,运动时间15~30 min,运动过程注意观察心率变化;控制水摄入量不超过1500 mL/d,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 g/d,同时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及时复诊调整药物剂量至最终目标剂量。④个性化随访:每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了解患者居家期间饮食、生活、运动等康复情况,纠正不良习惯,并通过正向引导帮助患者坚持护理方案。
 
  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CCQ)评估[6],包含社会功能得分、躯体受限得分、临床得分、自我评价得分等,共23个条目,总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采用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C-MLHF)[7]评估,该量表包含饮食、记忆、不适症状对生活的影响等27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35分,分值越高,代表生命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和心理状况评分。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希望水平[8],包含患者采取的积极行动、对未来和现实生活的期许、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等12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总分12~48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希望值越大。采用心理应激反应问卷(SRQ)评估心理状况[9],该问卷包含行为反应(7个条目)、躯体反应(9个条目)、情绪反应(12个条目)3个维度,共28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28~14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越高,心理状态越差。(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10],包括护士对病人的关注、服务态度、护理服务可及性、护理质量保证性、护士亲和性、专业能力和具备的知识,提供的信息,以及病人接受的个人护理等19个条目,总分19~95分,评分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KCCQ、C-MLH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KCCQ、C-MLH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护理前后希望水平和心理状况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HHI、SR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H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RQ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NSNS评分为(88.64±3.52)分,高于对照组的(85.64±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01)。
 
  3讨论
 
  CHF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运动耐力可出现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KCCQ、C-MLH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中根据CHF疾病进程中不同时期患者的症状、需求、治疗手段等轨迹的动态变化,将CHF疾病的发展分为发病期、危险期和急性期、稳定期等4个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疾病特点给予特异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规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继而改善临床结局,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2]。且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中个性化、定期随访,有助于及时评估和优化康复护理方案,利于督促患者长期坚持康复护理方案,提高康复护理效果,降低CHF对生命质量的影响[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SRQ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CHF发病期通过心理护理、成功案例分享、家属沟通等方式可消除患者对疾病的应激心理,维持治疗期间心理状态的平稳;CHF危险期和急性期对治疗方式的介绍可帮助患者重拾治疗希望;在CHF稳定期阶段,通过一对一解答来消除患者内心深处对疾病不定期发作的迷惘和恐慌,改善心理状态[14-15]。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能提高CHF患者生命质量,改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可提高CHF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希望水平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降低SRQ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Lewis EF,Claggett M,BShah AM,et al.Racial Differences in Charac 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reserved Cardiac Function Heart Failure Trial[J].Circ Heart Fail,2018,11(3):e004457.
 
  [2]吴晓蒙.网络信息平台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72-74.
 
  [3]黄丽雯,吴春丽,濮家琳.慢性疾病轨迹干预模式对肺癌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56-159.
 
  [4]白玉玲,张杰,张娈娈,等.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院外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5):3467-3471.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89.
 
  [6]邓艳红,董吁钢,陈丹丹,等.堪萨斯城生存质量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的可行性评价[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8):676-679.
 
  [7]王贤良,刘洪伟,毛静远,等.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测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6(9):1072-1075.
 
  [8]王艳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1):20-21.
 
  [9]钟霞,姜乾金,吴志霞,等.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压力反应对医务人员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5):560-562.
 
  [10]Thomas LH,McColl E,Priest J,et al.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an instrument for quality assessments of nursing care[J].Qual Health Care,1996,5(2):67-72.
 
  [11]Horodinschi RN,Bratu OG,Dediu GN.Heart failure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 review[J].Acta Cardiol,2020,75(2):97-104.
 
  [12]杨薪瑶,何春渝,杨惠,等.慢性疾病轨迹框架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3):198-201.
 
  [13]陈凤芹,马美玲,杨雪艳.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1,40(5):498-501.
 
  [14]孙云,张孙菡,万进东,等.慢性病轨迹模式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6):1197-1200.
 
  [15]王琳,王帅,毕颖斐,等.慢性病管理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9):3314-331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