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生命质量、高血压控制及心理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16:21: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生命质量、高血压控制及心理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共126例需居家养老的高血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养老服务干预,观察组采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观察两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老年人不良情绪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较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服务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的照护服务,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维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该模式体现了对老年人生活需求与健康状况的深入理解和全面关怀,是养老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创新。
 
  关键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居家养老,生命质量,高血压,不良情绪
 
  0引言
 
  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主流的养老方式,其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伴随着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其中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健康问题,亟待引起高度关注[1]。同时,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亦日渐受到关注,这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整合了医疗、康复、护理等多元资源的养老服务新理念,正逐步在养老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致力于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的个性化定制,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2]。通过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定期上门服务,老年人能够获得及时的健康评估、药物管理和疾病监控,从而有效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同时,与传统养老方式相比,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陪伴和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舒缓焦虑、孤独以及抑郁等心理困扰,提高生命质量[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评估和分析,探讨其对老年人生命质量、高血压控制及心理的潜在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共126例需居家养老的高血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男32例,女31例;年龄为66~90岁,平均(74.27±2.35)岁。观察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为67~91岁,平均(74.,32±2.3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且需要稳定并持续的高血压治疗;②年龄范围在66~91岁;③符合居家养老需求;④了解并愿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急性严重高血压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③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④配合度较差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养老服务干预,建立老年人的健康记录,2个月随访一次,接受老年人的健康咨询。
 
  观察组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基本医疗服务:包括日常健康监测、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管理等。定期的身体检查,对老年人进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患有高血压疾病的老人,要向他们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的生活方式,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并耐心地指导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正确使用康复器材等。
 
  (2)养老服务:居家护理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日常生活起居的帮助和照料,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起居、康复训练等,有效提高居家养老人群的生活质量。通过远程培训、社区讲座等方法,使他们掌握更科学的养生、康复、保健、体育锻炼、营养补充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失能者、半失能者,要做好帮助他们吃饭、照顾他们的起居、打扫他们的房间等方面的基础工作。老年人由于疾病的影响,其心理上难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应与其多交流,给予其心理疏导,给予其一定的鼓励,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学习其心理调节的技巧。养老护理服务干预时间为1年。
 
  1.3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老年人干预前与干预后一年后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SF-36量表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2)观察对比两组老年人干预前与干预后一年后的不良情绪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值越高,表示老年人的不良情绪的程度越高。总共20个项目,按1~4分进行评分。
 
  (3)观察两组老年人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医护人员的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对老年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康复和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功能、血压控制、改善睡眠等方面的问题;一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但效果不如显效明显;无效: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临床管理不够全面,仅仅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缺乏个性化的康复护理和健康管理,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或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总例数×100%。
 
  (4)采用我院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越高。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x—±s用t进行检验对比,结果呈正态分布且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学显著性水平设置为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老年人生命质量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
 
  2.2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评分
 
  干预前,两组老年人不良情绪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较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
 
  2.3比较两组老年人临床疗效
 
  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
 
  2.4比较两组老年人总满意度
 
  观察组的服务干预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家养老成为老年人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的影响,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活与医疗困难[4-5]。因此,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引入成为改善居家养老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相比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更注重老年人患病的需求。它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6-7]。通过引入专业的医疗团队,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日常生活照料、持续健康咨询、康复治疗和疾病监控等多项服务[8]。通过引入专业的医疗团队,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持续健康咨询、康复治疗、疾病监控等多项服务[9-10]。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尤其在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控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老年人往往伴随有多种健康问题,其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而通过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可以实现定期的健康监测、药物管理和病情跟踪,有助于高血压患者保持稳定的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能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化的血压监测与管理,包括定期测量血压、记录数据、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11]。通过持续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监控,能够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有重要影响。由于陪伴不足和生活孤独感,老年人常常面临着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12-13]。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多样化支持,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促进其积极的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生理机能方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了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支持,有效地改善了居家养老者的生理职能(RP),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同时,这种服务模式能够减轻居家养老者的躯体疼痛(BP),提高他们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关于一般健康状况(GH),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和个性化医疗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居家养老者的高血压,降低了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了相关的健康风险。这对于保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14]。在精力(VT)方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居家养老者的精力水平,提高了他们的体力和活力。这有助于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增加社会互动的机会。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还注重居家养老者的社会功能(SF),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和养老俱乐部等社区活动,提供了一个积极的社交环境,促进了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社会参与[15]。这有助于减少社会孤立感和精神压力,增强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生活质量。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受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积极影响。这种服务模式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居家养老者更好地应对老年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同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专业团队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陪伴他们度过孤独与焦虑,促进他们的情感健康和幸福感[16]。干预前,两组老年人不良情绪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显著较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提供心理支持、社交活动和娱乐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综合关怀,老年人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医养结合服务,居家养老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为居家养老者提供了全方位的照护,包括医疗、康复、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服务,使其可以在家中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技术和关怀,减轻了他们的身体疼痛和不适。同时,医养结合服务也提供了社交活动和娱乐项目,促进了居家养老者与社会的交流,增强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还提供了规范的血压监测和药物管理,帮助居家养老者及时关注和控制血压[17]。结合健康宣教和饮食指导等方式,提高居家养老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病情。由于居家养老者在家中经常面临孤独和失去自主性的困扰,通过医养结合服务可以和居家养老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系,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减轻心理负担。此外,医养结合服务还可以通过组织社交活动和让居家养老者参与各类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交网络,提高社会支持,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说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综合提供医疗和养老服务,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血压控制,并且促进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提升。这种模式有助于老年人保持健康、独立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居家养老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支持。在医疗方面,专业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进行定期健康评估和监测,为其量身定制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医疗团队提供定期的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老年人合理调节饮食、控制体重,以及进行适当的锻炼[18]。这些综合性的医疗服务有效地帮助老年人控制高血压,降低了相关健康风险。观察组的服务干预后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P<0.05)。表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它融合了医疗和养老资源,旨在提高居家养老者的生活质量。这一服务模式的成功实践表明,它在多个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包括改善心理状态、促进高血压的控制,以及获得了居家养老者的高度满意程度。首先,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注重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包括定期健康检查、疾病管理和康复护理等。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干预慢性病,如高血压,从而帮助居家养老者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还减轻了居家养老者的身体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其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还关注心理健康。养老者通常容易感到孤独和焦虑,特别是在家庭成员不在身边时。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互动,这一服务模式可以改善居家养老者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的抑郁情绪,增强生活的乐趣。这对于他们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最后,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成功也反映在居家养老者的高度满意程度上。这种服务模式注重个性化的照护计划,充分尊重老年人的需求和意愿。通过与养老者建立亲密的关系,提供贴心的服务,使他们感到被关爱和尊重。这种满意程度不仅增强了老年人对服务的信任,还增加了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和康复过程的动力。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者的生命质量、高血压控制和心理状态具有积极的影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居家养老者提供了全面的健康和养老服务。这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以满足老年人对于健康和幸福的需求,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并且通过多样化的支持,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先庚,郭勤,刘赟琦,等.医养结合分级照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2,17(6):760-763.
 
  [2]符秀梅,金水晶,曾祥龙,等.“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9,30(10):1352-1355.
 
  [3]支梦佳,季佳林,胡琳琳.1389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1,28(4):50-56.
 
  [4]朱亮,杨小娇,张倩,等.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99-205.
 
  [5]徐春红,刘玉爽,焦春颜.强化健康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8):68-70.
 
  [6]褚晓彤.优化护理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2):2489-2492.
 
  [7]赵旻,王亚楠,姜亚芳.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8):5.
 
  [8]罗飞.构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智慧健康,2019,5(5):14-15.
 
  [9]庞庆泉,李悦,赵云,等.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延伸居家养老模式比较与优化研究[J].中国医院,2023,27(2):59-63.
 
  [10]胡杰.健康教育对居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4):730-733.
 
  [11]赵红芬.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3,37(3):560-562.
 
  [12]张婷,谢涛,邓远嘉,等.心理减压措施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1,22(11):819-826.
 
  [13]赵兰,赵海艳.认知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对血压水平与生存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9):1507-1508.
 
  [14]袁艳,陈洪波,杨华,等.医养结合背景下居家养老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上海护理,2020,20(1):23-26.
 
  [15]董丽莎,马晓腾,王悦,等.北京市社区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20,39(4):410-416.
 
  [16]孙羽燕,张会敏,高杰,等.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5):808-814.
 
  [17]王梦娜,刘倩汝,邓新茹,等.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2,37(21):102-105.
 
  [18]周霖,李莉,张颖,等.“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医疗机构中的认识与探讨[J].中国医院,2021,25(4):45-4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4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