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27 09:52: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床奇偶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LVESV)]及不良反应(头痛、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皮疹)。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LVEF指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V及LVESV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已得到明确验证。该疗法在缓解患者心功能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同时有效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阳利水祛瘀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良反应,临床疗效
 
  0引言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渐进性发展的疾病,它发生在心脏无法有效供给身体所需血流,以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之时。该疾病被视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源于心脏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进而引致其输血能力的显著降低[1]。此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腿部或脚踝的肿胀以及持续的疲劳。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多因素,可能与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炎、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相关[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在上升,尤其在老年人群中,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活动中都受到限制。以往,常规的西药治疗已然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疗法,其中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调节心脏的工作方式或降低心脏的工作负荷来提高患者的症状和预后,然而这些常规治疗虽然在改善症状和降低心力衰竭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反应成为其固有的缺点。相较于西医治疗手段,中医药疗法提供了一种全面性的医疗方案,其核心理念在于维持和恢复人体内部的整体平衡与和谐状态。温阳利水祛瘀方作为中医的一种经典配方,旨在通过调和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提高心脏的功能,并借助其利尿祛瘀的作用来减少水肿和改善循环,尽管该方法古老,但它对现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缓解和提高生活质量仍具有巨大潜力[3]。然而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一些小型临床试验和病例报告已经展示了其潜在效益,但仍需要更多规模较大、设计严谨的研究来证实这些初步发现。此外,为了真正理解和利用温阳利水祛瘀方,研究者还需要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最佳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此本研究深入探讨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西药治疗进行对比,以提供更为全面和客观的研究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床奇偶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为57~76岁,平均(65.82±1.32)岁;体重为50~84kg,平均(67.45±2.08)kg。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为54~80岁,平均(68.36±1.70)岁;体重为46~82kg,平均(69.47±2.5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根据《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版)》[4]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②患者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至少6个月;③患者愿意并能够配合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检查和治疗;④患者或其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重度心脏瓣膜疾病等近6个月内新发的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②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如重度肾功能衰竭、重度肝功能损伤等;③怀孕及哺乳期妇女;④对本研究涉及的治疗药物已知存在过敏反应的患者;⑤在研究开始前1个月内接受过其他非常规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患者;⑥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按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5]的建议,对照组患者被规定接受了如下西药治疗:采用了呋塞米、螺内酯、地高辛、坎地沙坦酯片及美托洛尔缓释片。在充分评估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后,可通过静脉途径施用西地兰和托拉塞米的可能性,以期实现精准治疗并保障患者的健康与安全。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温阳利水祛瘀方。方剂为:黄芪、云茯苓、丹参(各30g)、党参(20g),以及桂枝、葶苈子、泽泻、猪苓、白术(各10g)和甘草(6g)。对那些病情中血瘀现象较为明显的患者,还额外加入了川芎、郁金和赤芍。对痰湿偏重的患者,则加入了栝楼、半夏和陈皮。而对阳气较为虚弱的患者,则再加入制附子和人参。患者每日应服用一剂药物,该药物需水煎至350mL,随后分为早晚两次,在空腹状态下温和地服用。两周为一个疗程。经过两个治疗周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的评估。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疗效评估,疗效分为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总人数-无效)/总人数×100%。
 
  (2)心功能指标:通过心脏超声技术测量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从而深入评估心脏的泵血能力和左心室的负荷状况。
 
  (3)不良反应:跟踪并记录患者出现的头痛、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皮疹等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加百分比(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F指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LVEDV及LVESV指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头痛、血压降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由于心脏无法将血液有效地泵出以满足身体的需求所致,当心脏不能有效地为身体输送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或不能从体内去除代谢废物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随着疾病的进展,心脏的功能日益衰减,最终可能导致重要器官如肺、肾和肝的功能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常表现为持续的呼吸困难、乏力、心悸和浮肿,这些症状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严重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频繁的住院[6]。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如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其他药物,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一些患者可能对这些治疗产生耐受性或出现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备受关注。在这种背景下,中医药尤其是温阳利水祛瘀方,展现出了新的治疗前景。温阳利水祛瘀方并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药物,它是一个综合的、多成分的治疗方案,与单一成分的西药不同,这种治疗方法考虑了人体的整体平衡和生物网络,具有多目标、多途径的干预潜能。更为关键的是温阳利水祛瘀方在传统的中医理论中,旨在调和阴阳,平衡气血,使得身体达到一个内在的和谐状态,这种理念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对病症的治疗,更在于达到身体的整体健康和平衡。这也意味着,与西医的“疾病中心”治疗模式不同,中医更注重“人中心”的治疗方法[7]。
 
  从研究数据可以明确看出,接受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的观察组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上总有效率高达91.43%,而对照组的这一指标仅为71.43%,这一显著的差异进一步加深了对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潜在价值的认识。它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高的疗效,也为当前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有利的选择。此外这一结果揭示了中医在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历经数千年的实践积累后,中医药的许多理念和方法在今天仍然能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独特且有效的方法。其次对心功能指标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巩固了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优越性。治疗开始时两组在心功能指标方面的表现都十分接近,这确保了从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的病情基线是相似的。然而仅仅一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LVEF的提升以及LVEDV和LVESV的降低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这些改变不仅说明了心脏的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也为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与此相对照,虽然对照组也展现出了一定的改善,但其效果与观察组相比明显逊色。
 
  在本研究中还特别关注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证明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的高度安全性。观察组在接受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遍较低,这与对照组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血压降低和皮疹这两种常见的西药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在观察组中的发生率几乎微乎其微。这一发现不仅说明了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效果上的优势,更凸显了其在安全性上的独到之处。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担心不良反应而对治疗产生恐惧或犹豫,这种心理障碍在长期治疗中可能对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然而温阳利水祛瘀方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身体不适,更有助于建立患者的治疗信心,确保治疗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温阳利水祛瘀方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不仅具有显著的效果,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的西药治疗,它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选择。当然,为了更全面地评估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角色,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但至少在当前的研究中,温阳利水祛瘀方展现出了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秋菊,王耀辉,白娜.血清脂联素联合视黄醇结合蛋白4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7.
 
  [2]高燕,梁堃,栾明亚,等.两种常用剂量托伐普坦对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233-240.
 
  [3]郑娇,余希文.温阳利水祛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3,38(5):876-879.
 
  [4]杨杰孚,2014年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亮点[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8):15.
 
  [5]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0):760-760.
 
  [6]龚帆影,杜玉颖,李佳,等.抗心衰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氧化应激功能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39(2):118-123.
 
  [7]王哲.温阳利水祛瘀方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J].养生大世界,2023(6):148-14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4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