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疼痛护理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个性化疼痛护理)。对比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的程度,从而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并进一步促进康复进程。因此,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疼痛护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生活质量
0引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疾病,患者管腔内部狭窄,供血动脉内膜的厚度有所增加,患病肢体供血量明显减少,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酸胀表现。临床通过介入手术对该疾病实施治疗,但是术后创伤和缺血再灌注导致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表现,疼痛过于剧烈甚至会引起应激反应。以往通常是利用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但是部分患者镇痛效果不佳,需要搭配合适的护理干预方式,针对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切实改善疼痛症状,减轻应激反应,保证患者快速康复。基于此,本研究选取60例患者分组探究,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个性化疼痛护理)。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为43~82岁,平均(65.13±7.6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4~83岁,平均(64.91±7.9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诊断均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且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主动参与。排除标准:有语言障碍者;存在肺部疾病且贫血严重者;治疗前期应用了β受体阻滞剂者;合并感染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对患者实施健康指导以及疼痛干预,说明疼痛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处理方法,根据医生要求向其提供非甾体抗炎药或者利用局部神经组织的方式减轻疼痛,定期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和更换,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1]。
1.2.2观察组采用个性化疼痛护理
(1)疼痛分级:对患者个人疼痛状况进行评估,选择NRS量表进行评价,将疼痛程度分为三个不同等级分别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结合患者的疼痛级别采取不同的镇痛方式,如果只是有轻微疼痛表现可以为患者播放舒缓的音乐,让患者通过深呼吸以及冥想的方式分散个人注意力。如果处于中度状态,应当及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镇痛,镇痛效果明显。对于重度患者使用麻醉的方式进行镇痛,如坐骨神经阻滞,或者可以选择静脉止痛镇痛泵缓解疼痛表现[2]。
(2)健康宣教:针对患者讲述手术后疼痛的产生原因和医院将会采取的镇痛策略,重点说明镇痛药物的作用和持续时间,解答患者的疑问问题,告知患者药物不会让患者上瘾,提高患者对镇痛药物的接受度。
(3)饮食护理:对患者饮食结构进行调整,增加优质蛋白以及维生素摄入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3]。
(4)睡眠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环境安静,可以适当摆放具有安神作用的香薰。
(5)心理护理:因为患者治疗中担心治疗效果、并发症,面临疼痛,导致患者在围术期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间需要和患者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打造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使患者获得更多安慰,保证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控制。
(6)术后体位护理:患者完成手术后,告知患者保持平卧,对患者活动给予限制,告知患者保暖。在责任护士的积极指导下,引导患者适当锻炼。当患者表现为疼痛的时候,可以将患者下肢下垂,保证足部悬空,给予足部屈伸以及踝部的宣传运动,整体保持3min后平卧休息。术后还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以促使能科学用药。按照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镇痛药物,其间重点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以促使药物使用方案的调整。为患者提供有助于疼痛缓解的措施,如病房内环境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强光刺激、确保患者睡眠质量得到保证。在患者发生疼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音乐、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增强患者耐受力,以免疼痛情况更严重。
1.3观察指标
(1)疼痛评分:VAS量表评价,对比术后1d、3d、7d评分。
(2)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价,分数高,生活质量好。
(3)康复效果:住院时间、每日睡眠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
(4)护理满意度:自制量表评价,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前两项指标为满意度评价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观察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患者的局部肢体发生全身动脉性硬化,该疾病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等,导致患者的肢体发生慢性缺血。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老龄化趋势严重,导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提升。大多数发生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都为40岁以上,患者表现为下肢供血不足情况,且患者面临疼痛严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所有非外伤疾病中致残率较高,会给患者个人生活带来明显影响,患者患肢会有感染、坏疽表现,严重时会因此而截肢,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肢体功能障碍[4]。临床通常会选择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球囊扩张术可以有效解决膝下动脉狭窄的问题,属于介入治疗手段,利用各类先进的影像设备进行手术引导,在患者身体上做个小切口,利用特殊器械完成微创治疗,能够有效减少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创伤和影响。虽然该种手术不会给身体外部皮肤造成过多损伤,但是会刺激血管,增加血管痉挛发生率,术后也有可能出现局部血肿的问题,患者会因此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5]。术后疼痛会使患者精神状态下降,延缓恢复时间,需要加强疼痛护理干预,保证能利用各项措施给予控制,加强干预,保证患者的疼痛情况减轻。传统护理理念的渗透,认为患者出院后护患关系结束,需要通过复诊掌握患者的病情,该理念还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如今,护理医学水平提升,护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个性化疼痛护理增进护患之间关系,加强对医疗知识的普及,也有利于患者身体不断康复。个性化疼痛护理是针对患者个人疼痛程度所采取的系统性护理方式,通过分散疗法、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各种不同方式减轻患者个人不良情绪,有效改善睡眠状况,加快神经修复速度。该种护理手段能够避免血管损伤过于严重,防止在手术区域出现血栓,同时也抑制了炎症反应,减轻了细胞损害程度,可以加快受损血管修复速度,为患者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P<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以及缺血再灌注所诱发的,影响患者正常休息和睡眠状况,患者个人身体恢复和肢体康复也会受到影响。通过实施有效的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切实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分散患者注意力,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升个人生活质量,让患者术后拥有良好的护理体验[7]。观察组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恢复情况会影响患者的住院时间,如果住院时间较长会增加住院费用。个性化疼痛护理让患者拥有可以尽快下床活动的基础条件,减轻了疼痛症状,也使患者的睡眠时间得到延长,从而加快身体恢复速度,患者得以尽快出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疼痛护理中不仅会重点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也会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出术后恢复所需要关注的要点,从患者角度考虑对其实施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恢复状况实施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有利于强化患者个人护理满意度。
4结语
综上所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应当采取个性化疼痛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和提升生活质量水平,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恢复,重新投入到正常生活中,恢复行动能力,让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认可度,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黄斯旖,陆信武,成咏.疼痛护理干预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1):17-20.
[2]李红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工支架植入患者实施综合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4):87-90,94.
[3]王秀兰,吴翔.探讨综合护理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疼痛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5):1390-1391.
[4]何晓淋,王洪娟,尚蕾洁,等.中医护理在减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后疼痛中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05-106.
[5]杜亚丽,吴伟伟,张杰,等.运动训练综合康复对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4):747-750.
[6]齐加新,张振美.个体化疼痛管理方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伴疼痛患者的干预效果[J].山东医药,2020,60(16):59-61.
[7]李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257,25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