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19 10:02: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0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前盆底重建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4,P<0.05)。结论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均可有效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前者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导尿时间均较短,出血量更少,利于促进术后生活质量的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
 
  [关键词]中重度子宫脱垂,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前盆底重建术,并发症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妇科常见疾病,患者多伴有盆腔功能异常、盆腔器官下降等异常表现[1]。POP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子宫脱垂,可导致患者出现腰酸、腹部下坠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影响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子宫脱垂患者多采用手术治疗[3]。传统的手术方式如阴道前后壁修补等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临床效果不理想[4]。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术中网片长臂向上拉起且固定于侧腹壁,对预防医源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重要作用[5]。前盆底重建术对患者造成创伤更小,利于促进术后盆腔结构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6]。本研究采用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旨在探究其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研究组中,病程1~5年,平均(2.28±0.34)年;体重指数19.85~24.61 kg/m2,平均(22.23±0.37)kg/m2;年龄46~73岁,平均(58.96±3.51)岁;孕次1~4次,平均(2.16±0.28)次;产次1~4次,平均(1.88±0.30)次;Ⅱ度子宫脱垂23例,Ⅲ度子宫脱垂17例。对照组病程1~4年,平均(2.18±0.36)年;体重指数20.02~24.73 kg/m2,平均(22.30±0.39)kg/m2;年龄45~74岁,平均(59.02±3.14)岁;孕次1~4次,平均(2.21±0.30)次;产次1~4次,平均(1.76±0.35)次;Ⅱ度子宫脱垂25例,Ⅲ度子宫脱垂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YSKLL20200514-09),患者均知情同意。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明确诊断为Ⅱ~Ⅲ度子宫脱垂,伴或不伴宫颈延长且脱垂等临床症状;无生育要求。
 
  排除标准:既往存在子宫手术史或盆底手术史者;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或转移瘤者;存在麻醉禁忌证者;宫颈病变者;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或交流障碍等无法配合完成研究者。
 
  1.3方法
 
  术前3 d要求患者常规擦洗阴道,并保持流质及清淡饮食,于术前1 d晚上10:00禁食禁饮。于术前1 d常规备皮,术前30 min予以静脉注射头孢西丁钠(国药准字H20065062,规格:2.0 g)预防感染。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保持头高脚低30°膀胱截石位。对照组采用前盆底重建术,常规消毒铺巾,排空膀胱。用钳夹夹住阴道前壁,于膀胱阴道间隙处注入生理盐水后行水分离,将前壁黏膜行纵向切开,切开后使用钳夹将其夹住,对阴道与膀胱间隙进行分离直至闭孔内肌处。另锐性分析宫颈环,将膀胱上推,并于左右两处做标识点,标记网片浅带及深带位置,调整网片位置,展开并做好固定,观察网片位置处是否出现出血,使用1-0可吸收缝线对阴道前壁切口进行缝合,剪断网片多余部分,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导尿管,同时于阴道内填塞碘伏纱布卷24~48 h,为了避免网片暴露,可于睡前置入雌激素软膏,并叮嘱患者平躺不得活动,避免药膏脱出。研究组行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常规消毒铺巾,排空膀胱。于腹壁上设置4个腹腔镜入口,分别位于脐上方,左、右髂嵴上棘、脐连线中外侧,置入Trocar,借助腹腔镜仔细观察手术区域,将膀胱腹膜反折打开并分离,向下推膀胱,以暴露4 cm的宫颈前壁长度。经左侧腹腔镜入口置入预先裁剪好的网片,展开网片的中心部分,解剖并分离宫颈前壁,使用2-0不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将网片中心固定于宫颈前壁处。随后于左侧髂前上棘和脐连线重点偏外2 cm处做长度为5 mm的手术切口,使穿刺弯钳垂直达到腹膜层,在腹腔镜下钝性分离腹膜,形成腹膜隧道,行进一步分离时需注意将其分离至子宫圆韧带下方至膀胱腹膜反折口处,收紧牵拉网片长臂的子宫圆韧带。当穿刺弯钳达到腹膜返折口时,操作者则需张开,由助手将网片的长臂端放入弯钳张开部位,操作者使用钳夹夹住网片长臂端前拉出腹部穿刺孔。右侧操作与左侧基本相同。最后,缝合膀胱腹膜反折时应用1-0可吸收缝线,将网片完全包埋,以减少网片暴露风险,并剪除多余的网片,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结束。
 
  要求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不行重体力劳动,适当运动,禁房事及盆浴3个月,坚持妇科门诊复查。
 
  1.4观察指标
 
  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时间、住院时间。
 
  生活质量评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估,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简表20,该量表共包括3个分量表[盆腔器官脱垂症状调查表(Pelvic Organ Prolapse Distressinventory 6,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olo-rectal Distress Inven⁃tory-8,CARDI-8)、排尿困难量表(Urinary Distress Inventory-6,UDI-6)],共20个问题,采用0~4分评分法,生活质量越差,评分越高。
 
  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网片裸露、膀胱损伤、盆腔器官脱垂复发。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围术期各指标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UDI-6评分、POPDI-6评分、CARDI-8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近年来PO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子宫脱垂多发于绝经期的中老年女性,该病的发生多与难产、产后尿潴留、产褥期仰卧、分娩损伤等多种因素导致腹内压升高有关,或受到先天发育不良等因素影响。若不及时予以治疗,可导致中重度子宫脱垂,甚至伴有不同程度的阴道膨出,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7]。目前,临床对于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的方式,且手术种类繁多,获得的临床效果不一。其中经阴道盆底重建术为有效手段,相比于传统腹部入路手术,经阴道盆底重建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盆腔的结构功能,有助于促进术后恢复,但极易出现排尿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预后[8-9]。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导尿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CARDI-8、UDI-6、POPDI-6评分均较低(P均<0.05),表明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均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但前者对患者影响更小,术后生活质量更佳,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的实施全程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可获得更加清晰的术野,利于避免术中盲目操作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另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术中较好地避开了危险区域,术中固定的部位远离髂外血管及下腹壁血管,安全性较高,且术中较好地保持子宫及阴道轴位于前位,更加符合生理规律[10]。此外,该术式中使用的接触网片与大的阴道网片接触地方缝合次数较多,能够有效避免或预防因缝合线脱离阴道壁而致疾病复发[11]。本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究其原因可知前盆底重建术中因盲穿等操作用使阴道壁撕裂风险增加,极易导致瘢痕愈合而造成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下降的现象。且前盆底重建术易增加膀胱损伤,大大提升神经损伤发生风险,使得排尿困难发生率显著上升。阮国海等[12]研究发现,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常规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的34.00%(P<0.05),充分说明腹腔镜下手术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性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与前盆底重建术均可有效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前者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参考文献]
 
  [1]徐晓涵,韦艳,白瑞,等.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施行无保留生育功能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21,23(12):1786-1790,1794.
 
  [2]王明香.改良盆底重建术与阴道壁修补术对老年Ⅲ度~Ⅳ度子宫脱垂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20,29(8):100-102.
 
  [3]王英,简燕琳,李成利.阴道盆底重建术联合TVT-O治疗子宫脱垂疗效及对盆底功能、尿动力学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9):1873-1876,1880.
 
  [4]李爽,周洪友,杨惠芬.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和预后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20):4861-4863.
 
  [5]Lange S,Chatziioannidou K,Dällenbach P.Robotically assisted laparoscopic lateral suspension:A step-by-step approach aiming to standardize a novel procedure[J].Int Urogynecol J,2023,34(5):1131-1134.
 
  [6]彭影,方政,赵婷婷,等.腹腔镜下腹壁悬吊术及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效果的比较[J].安徽医药,2020,24(2):292-295.
 
  [7]顾光华,潘伟康,李怀芳,等.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子宫脱垂84例病例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1,30(4):288-290.
 
  [8]张丽丽,王永珍,黄俊杰,等.腹腔镜下阴道残端腹壁悬吊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重度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1,26(2):140-143.
 
  [9]鲁予静,刘光新,赵锦丽.经腹腔镜骶韧带悬吊术与经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临床疗效[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1,29(5):948-951.
 
  [10]李春波,舒慧敏,戴志远.腹腔镜下腹股沟韧带悬吊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6):435-439.
 
  [11]郭李璐,王比男,尹慧芳,等.腹腔镜下侧腹壁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3,27(1):69-74
 
  [12]阮国海,沈鹤萍,郝秋芬,等.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12):1608-161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3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