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基础上,联合行阴道后壁修补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5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基础上,联合行阴道后壁修补术,观察效果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总有效率为100%,平均行1年随访,未见复发事件。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盆底功能评分PFIQ-7、PFDI-20均有效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采用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基础上,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的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关键词:中重度子宫脱垂;阴道后壁修补术;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
本文引用格式:李丽娜.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加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80+82.
0引言
子宫脱垂为一项多发性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牵动盆腔其它脏器,促使功能及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引发性生活困难、尿失禁等不良事件,促使患得生存质量显著下降。以往多应用经阴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本病治疗,但有较高的再次手术几率[1-2]。而采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与阴道后壁修补术联合的方案,可有效规避上述术式的不足,在对前盆腔前力区域有效修复的同时,发挥理想的对前盆腔压力承托,纠正子宫脱垂的作用[3]。本次研究选取中重度子宫脱垂病例,就此项联合术式实施效果展开探讨,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5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依据POP-Q分度法评估,子宫脱垂均为III-IV度。患者年龄介于43-66岁,平均(61.3±2.3)岁,均为经产妇,以程度不等的盆腔下坠感为主要表现。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POP-Q分度≧III度,合并有临床症状;2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报经伦理学组织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障碍及严重脏器疾病者;2合并生殖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者。
1.3方法。各项操作均在腰麻或喉罩静脉麻醉下实施。先将普理林聚丙烯网片剪裁为“H”型(尺寸为10×5 cm),于其四条臂顶端,分别系一根4号丝线,以作术中牵引使用。成功麻醉后,协助病例取膀胱截石位,消毒铺巾,行导尿管留置,对宫腔下拉,将生理盐水于阴道壁黏膜下注入。将阴道前壁用电刀纵形作切开处理,至尿道口下方区域4 cm处,并至宫颈前穹隆,对膀胱阴道间隙作向两侧分离的动作,上推膀胱,将阴道膀胱间隙向两侧继续作分离动作,达耻骨降支。于两侧平尿道口外1 cm、下2 cm、旁开4 cm处,分别取一穿刺切口。由食指引导,在膀胱阴道间隙内,与耻骨降支紧贴,将自制螺旋穿刺器经穿闭孔,于左上皮肤切口穿出,留置7号丝线,以发挥后续的引导作用。再用自制穿刺器,于左下第二穿刺点处穿过,抵达闭孔膜位置后向下继续行走,入膀胱阴道间隙,对7号丝线留置,相同操作手法,对右侧予以处理。将“H”型网片臂上4条丝线依次打结4条牵引线,于宫颈前唇对网片下缘做牢靠的缝合固定,并于膀胱阴道筋膜上,对上缘实施固定,行牵引线牵引,以达平整放置网片效果,将阴道多余黏膜组织切除,阴道前壁行0-1微乔连线缝合操作,阴道黏膜下层行0-2微乔荷包缝合操作。取生理盐水于阴道后壁处注入,用电刀在处女膜缘上方区域,作1 cm的横行切开,将阴道壁黏膜分离,至阴道直肠间隙,再作纵行分离动作,至阴道后穹窿处,对切口两侧阴道壁黏膜烧灼,处理范围为0.5 cm内。对直肠阴道筋膜间断缝合,阴道后壁上、下黏膜下层各行半荷包缝合,阴道后壁行连续缝合,此过程中将作烧灼处理的阴道黏膜于切口内翻入。行尿管留置,并于阴道内填塞纱布,行48 h留置,结束手术。
1.4观察指标。①观察本组病例治疗总有效率,平均行1年随访,记录复发事件。②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盆底功能改善情况,包括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和盆底功能质量问卷(PFDI-20),其中PFIQ-7主要对阴道、肠道、膀胱症状影响患者情绪、人际关系、生活质量的情况展开评估;PFDI-20主要对盆腔、肠道、膀胱状态实施评估,均为分值越低,状况越佳。
1.5疗效评定标准。依据POP-Q分度评估,有效:术后经评估子宫脱垂为0或I度;无效:术后6周内出现≧II度脱垂。复发:手术6周后出现≧II度脱垂。
1.6统计学分析。文中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评分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总有效率为100%,平均行1年随访,未见复发事件。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盆底功能评分PFIQ-7、PFDI-20均有效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结论
相较传统手术,采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与阴道后壁修补术对中重度子宫脱垂治疗,操作未进入腹腔,感染率低,创伤小,为术后快速康复创造了理想条件,且有较低的复发机率,在对子宫保留的同时,促使盆腔脏器功能得以最大程度改善[4-5]。一般情况下,分析腹内压传导方向,具向下特征,而就解剖层面而言,阴道后壁下方区域为直肠,前壁下方区域为呈中空征象的阴道。故在盆底支持结构呈较为薄弱显示时,前盆脏器官易与子宫一起,出现向外膨出的情况,后盆腔器官膨出在临床相对少见。对盆底支持结构予以重建,需以修复前盆腔着力区域为重点,取聚丙烯网片应用,可对前盆腔压力承托,使子宫和膀胱的位置维持在正常范围,进而对脱垂起到有效的纠正作用[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本组病例手术均成功实施,总有效率为100%,平均行1年随访,未见复发事件。相较治疗前,治疗后盆底功能评分PFIQ-7、PFDI-20均有效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的患者,采用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基础上,联合阴道后壁修补术的方案治疗,可有效改善盆底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君,杨冬,张军,等.2种手术方式治疗盆底脏器脱垂效果比较[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5):458-460.
[2]张玮,李丽.腹腔镜下网片骶骨阴道固定悬吊术临床应用体会[J].安徽医学,2015,36(5):616-618.
[3]李小丽,李兆艾,白丽霞,等.III-IV期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术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9):1296-1298.
[4]王素美,张震宇,刘崇东,等.盆底重建术同时行TVT-O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48(7):494-498.
[5]刘红珍,侯淑均,陈秀曲,等.阴道盆底重建术聚合丙烯网带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治疗子宫脱垂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4):641-643.
[6]曲丽霞,权丽丽,韦贞汁,等.聚丙烯网片在腹腔镜下改良阴道骶前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8):802-8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