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气管扩张症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之一,是一系列病因引起的支气管树出现病理性扩张、变形,人群不同、地域不同,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原因也存在差异,例如反复肺部感染、风湿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等。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长时间咳嗽,反复咯血、咳脓痰;患者常常因为疾病反复的急性加重而就医,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而且疾病自身也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及时选择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就显得非常重要。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控制感染。本文主要分析了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进展,希望能为防治支气管扩张症提供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症,控制感染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系列致病因素导致反复出现化脓性感染,反复阻塞中小支气管,或者是导致其反复损伤,进一步破坏了支气管壁结构,导致支气管出现永久性扩张以及支气管异常[1]。支气管扩张症具体可分为非囊性纤维化扩张以及囊性纤维化扩张,在我国,较为常见的支气管扩张症类型为前者[2]。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不仅会出现大量咳痰、慢性咳嗽、气促、咯血,同时还可能伴呼吸衰竭。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雾化吸入是最理想、最常用的一种给药方法,其不仅能让药物直接作用于靶器官,疗效理想,而且不会导致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起效速度也较快,对患者的配合要求不高。
1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现状
雾化吸入治疗在临床中的使用时间已达到了数十年,和静脉内、口服等给药方法相比较,其具有比较显著的优势,例如不会导致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给药剂量相对较低,而且起效速度快。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已实施雾化吸入治疗的医疗机构超过90%,而其中支气管扩张剂是临床中应用最广泛的雾化吸入药物,另外还包括抗生素、黏液溶解剂以及皮质类固醇等[3]。相关规范和指南明确指出,可选择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抗菌药物包括了抗真菌药物、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其中两性霉素为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真菌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头孢他啶、氨曲南,氨基糖苷类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以及阿米卡星等。临床中在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院内获得性肺炎以及长时间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进行治疗时,可选择雾化吸入抗菌药物。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是可靠和安全的,尤其针对患者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定植的情况,治疗前景非常好。
2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
2.1提升病原体根除率
相关指南明确指出,如果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应采用根除性抗生素治疗。微生物可能是病死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旦存在微生物则会让气道炎症及肺部炎症明显加剧,导致患者生活水平下降。根除性抗生素治疗具体是指通过抗生素彻底清除气道内的病原体。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根除性抗生素治疗方案,有临床研究发现,在清除铜绿假单胞菌时,和单独静脉用药相比较,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临床益处及清除率均更高[4]。有临床研究发现,在患者首次检测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后,前4周内给予妥布霉素及头孢他啶静脉注射治疗2周;在完成了静脉注射治疗后,随机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为期3个月时间的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2次/d;另外一组则采用安慰剂治疗。通过为期12个月的随访发现,和安慰剂组相比较,妥布霉素组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以及住院时间、入院次数、加重次数明显更低,而复发中位时间则明显更长[5]。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联合应用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能显著提升根除率,能对支气管感染进行有效预防,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时能取得显著疗效[6]。另外有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明显减少每克痰菌落形成单位和急性发作次数,能提升细菌清除率,延长首次加重时间,降低恶化患者比例及严重恶化风险[7];由此可见,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对病情恶化进行有效控制,让细菌清除率显著提升,抗菌效果比较理想。通过以上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比较理想,能将病原体彻底根除,改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
2.2有效抑制病原体活动
在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并未成功根除病原体,下一步的治疗重点是对病原体活动及慢性炎症进行抑制。相关规范和指南明确指出,在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时,主要目标是减少恶化、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有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较,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组的痰细菌密度明显更低;而且和黏菌素、氨曲南或者氨基糖苷类相比较,环丙沙星雾化吸入的效果更加理想[8]。另外也有临床研究发现,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相比于安慰剂,采用环丙沙星雾化吸入治疗能明显降低痰铜绿假单胞菌密度及急性加重频率,然而两组的停药率、不良事件及病死率却相近[9]。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能有效抑制病原体活动及慢性炎症,让首次病情加重时间明显延迟,进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如果不能将感染彻底根除,那么首要的治疗任务就是防控感染。
3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
3.1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关临床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时,最容易发生的不良事件为支气管痉挛;该研究中试验组选择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其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的支气管痉挛发生率则仅为2.3%;同时亚组分析结果发现,氨基糖苷类药物雾化吸入会导致支气管痉挛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而黏菌素、环丙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则并不会明显增加支气管痉挛的发生风险。对照组、试验组中因药物不良事件而终止治疗的患者人数相近,所以一般情况下可忽视不良事件[10]。另外有临床研究发现,59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抗生素吸入组分别有4例、7例患者死亡,两组的病死率相近;同时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与11例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11]。另外有临床研究对氨曲南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采用氨曲南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加重频率并未减少,生活质量也并未显著提升;同时治疗组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提升[12]。由此可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并不适合选择氨曲南雾化吸入治疗。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使用吸入型抗生素会显著增加支气管痉挛的发生风险,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对患者肺功能进行实时测定,以便对给药剂量进行调整,可事先给予短效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吸入,进而来对支气管痉挛进行有效预防。采用抗生素雾化吸入治疗,并不会导致停药概率及死亡风险增加。
3.2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的药物毒性及细菌耐药性
使用氨基糖苷类雾化吸入治疗可能会导致肾功能障碍;使用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药物雾化吸入可能会导致听力损失以及耳鸣;而大环内酯类药物雾化吸入还可能会延长校正后Q-T间期。有临床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氨基糖苷类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时,并没有发现显著的耳毒性或(和)肾毒性作用[13]。患者在接受环丙沙星雾化吸入治疗时,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显著毒性[14]。现阶段虽然还并不清楚药物的毒性发生风险,然而在对抗菌药物雾化吸入的潜在危害及益处进行权衡时,应考虑药物毒性。
在开展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时,细菌耐药性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进行维持治疗时。有临床研究发现,抗生素雾化吸入组、对照组的细菌耐药率分别为7.8%、3.5%,两组的细菌耐药率相近。给予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或者黏菌素雾化吸入治疗后6~12个月,并未发现耐药性[15]。
以上分析可知,在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一般情况下可忽视药物不良事件,同时也并未发现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有关的显著的耳毒性效应或者是肾毒性效应。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时,具有比较理想的耐受性,并未明显增加细菌耐药性,停药比率及死亡风险也并未增加,因此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是安全和可行的。
临床中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时,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让药物与气道直接接触,不仅能取得显著疗效,而且并不会导致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采用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能让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痰细菌负荷明显减少,而且还可能将痰中细菌彻底消除,明显减少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急性加重次数,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另外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用前景比较好。然而现阶段,临床中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抗菌药物制剂并不多,还不能将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案。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渐深入,通过不断优化和完善药物剂型,规范化和系统化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雾化吸入治疗在支气管扩张症治疗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王小龙,伍英,李培根,等.高渗盐水联合支气管舒张剂及乙酰半胱氨酸续贯雾化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北方药学,2023,20(6):73-75.
[2]范灵丽.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8):1189-1191.
[3]Everitt J,Mulholland A,Kim V,et al.Bronchiectasis in children following kidney transplantation in New Zea⁃land[J].J Paediatr Child Health,2023,59(1):47-52.
[4]刘富红,刘贲.乙酰半胱氨酸雾化联合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症状及呼吸功能的影响[J/CD].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2023,7(22):129-131.
[5]加慧,王敏,寇新荣,等.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9):22-24.
[6]郭飞.雾化吸入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体位引流效果研究[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1,31(3):34-35.
[7]Ren JQ,Ding YL,Zhao JX,et al.Bronchiectasis in pa⁃tients with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ssociated vasculitis:A case control study on clinicalfea⁃tures and prognosis[J].Expert Rev Respir Med,2022,16(6):697-705.
[8]温泳涛,冯家华,谢衬梨,等.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17-119.
[9]沈晓蕾.妥布霉素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维持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观察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62-63.
[10]Smith R,Harrison M,Lam KV,et al.The emerging as⁃sociation between bronchiectasis and systemic sclero⁃sis:Assessing prevalence and potential causality[J].In⁃tern Med J,2023,53(7):1204-1211.
[11]丁薇,黄佳茹,鲁晓怡,等.Acapella Duet联合雾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7):980-983.
[12]李贺梅.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对反复加重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研究,2022,30(11):60-63.
[13]宋燕秀.乙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囊状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及对患者mMRC评分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22,20(11):108-111.
[14]丁薇,杨思,朱雪琴,等.Acapella Duet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2,28(5):1093-1096.
[15]高莹,宋迪,李丽,等.妥布霉素雾化吸入联合氨溴索维持治疗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观察[J].中国药业,2019,28(12):89-9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