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泗洪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针灸护理基础上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运动、神经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神经、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运动、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恢复,整体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针灸,康复训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突发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脑损伤,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后遗症,由于脑部的损伤导致身体一侧的肢体出现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脑组织损伤可能导致偏瘫,表现为身体一侧的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受损[1-2]。脑卒中偏瘫康复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功能恢复和长期预后都有着积极的影响[3]。尽管有些研究表明,针灸可能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应用中,单一针灸是存在局限性的[4]。针灸治疗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5]。每个患者的病情、康复需求和生理状态都是独特的,因此,对针灸的反应
也可能因人而异,需联合康复训练确保护理综合性。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结合了传统的针灸疗法和康复训练,通过多方面的途径促进患者的康复。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泗洪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50例。本文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诊治标准[6],(2)经影像学诊断确诊缺血性脑卒中,(3)出现单侧肢体运动障碍,(4)患者知晓此次研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合并腔隙性大面积脑梗,(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4)合并机体体征不稳定。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针灸护理小组组建:由科室护理人员及护士长组成,根据临床个人经验进行常规护理,护士长于护理前查询与脑卒中相关常规护理文献确定护理内容,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分数为90分。由中医康复师进行针灸护理,护理时间为14 d。针灸护理: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确保患者了解针灸流程。中医康复师实施针灸护理选取穴位(双侧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双侧内关穴直刺1.0寸,捻转>180。频率60 r/min,重复操作3 min;人中穴斜刺进入0.5寸,以患者眼球湿润为主;三阴交穴斜刺45。进针1.5寸,留针30 min;极泉穴直刺1.5寸,不留针。
1.2.2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小组组建:小组组长为本文作者,组员为4名护理人员,训练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分数为95分,培训内容根据《急性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进行包含:关节活动、肌肉、平衡训练为主。康复训练:关节活动主要以维持正常活动范围为主,避免关节制动导致活动受限,且关节运动采用平卧位为主,各个关节全范围、全方位运动。肌肉训练对上部躯干屈曲旋转训练,并与健侧卧位双手分别置于胸廓、肩胛诱导躯干屈曲旋转;步行训练以躯干旋转为主,并控制膝关节训练,采用侧走、倒走、上下楼梯训练为主,护理时间为14 d。
1.3观察指标
(1)运动: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量表(Brunnstrom),对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包含:上肢、手、下肢,评分标准为6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运动能力越好[7]。
(2)神经:应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对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的神经功能评估,包含: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语言、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标准为0~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越差[8]。
(3)生存质量:应用脑卒中特定生存质量量表(SS-QOL),对所有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包含:身体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6个条目)、社会心理(6个条目),评分标准为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9]。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采用t检验;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运动能力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能力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运动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存量(身体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观察组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针灸的应用可能有助于改善受影响肢体的肌肉功能,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和肌肉的相互作用,可以减轻肌肉痉挛、改善肌肉协调,并促进肌肉力量的恢复,有助于改善受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对于增加运动能力和进行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更大的关节活动范围可以提高肢体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10-11]。通过调整神经递质水平,如促进胶质细胞释放的神经营养因子,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和重新连接,从而改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也可以对患者的社交和情感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积极地康复体验和社交互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感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康复和运动能力的改善。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可能会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结合了针灸的神经调节作用和康复训练的物理治疗效果,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12-13]。针灸可能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递,影响神经信号的传导。这有助于改善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促进受影响区域的功能恢复[14-15]。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的供应,有助于受影响区域的神经功能修复,良好的血液循环对于神经细胞的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16]。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以增强整体康复效果,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言语疗法等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运动和刺激神经系统的方式,与针灸相互协同,促进神经功能的全面恢复。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康复训练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例如自理能力、行走能力和社交活动[17-18]。通过联合康复训练和针灸,患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改进这些日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9-20]。通过提供疼痛缓解、促进神经可塑性和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运动能力、自信心和康复后的身体感觉,患者更有可能参与社交活动,减少因偏瘫而引起的社会孤立感,康复训练和针灸有助于促进整体健康,包括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轻炎症反应等,整体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能力、神经功能具有显著促进效果,同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加快康复。
参考文献
[1]MENDELSON S J,PRABHAKARAN 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acute ischemic stroke:a review[J].JAMA.2021,325(11):1088-1098.
[2]张艳.特定沟通技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不良情绪及语言恢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8):1404-1407.
[3]GREEN T L,MCNZIR N D,et al.Care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posthyperacute and prehospital discharge):update to 2009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scientific statement: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Stroke,2021,52(5):179-197.
[4]AN H,ZHOU B,JI X.Mitochondrial quality contro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21,41(12):3157-3170.
[5]JOLUGBO P,ARIENS R A S.Thrombus composition and efficacy of thrombolysis and thrombectom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21,52(3):1131-1142.
[6]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J].临床急诊杂志,2018,19(6):351-359.
[7]谷鹏鹏,陈许艳,徐来,等.分级运动想象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2):101-105.
[8]李伟丽,刘春,刘佳.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7):115-117.
[9]吴洁凡,肖丹丹,黄志萍,等.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中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居家照护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1):106-110.
[10]潘凤芹.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和康复训练对气虚阻络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中医证候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13):34-36,40.
[11]倪彬斐,施方,张海燕,等.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临床效果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337-339.
[12]RODGERS M L,FOX E,ABDELHAK T,et a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ouncil on cardiovascular and stroke nursing and the stroke council.Care of the patient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Endovascular/intensive care unit-postinterventional therapy):update to 2009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re scientific statement: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Stroke,2021,52(5):198-210.
[13]张婷.康复训练配合针灸和中药贴敷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J].大医生,2022,7(23):120-123.
[14]唐丽艳.脑卒中偏瘫恢复期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后患者的脑血流状况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3):2407,2409.
[15]苏胜侠.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21(60):131-135.
[16]NICOLAS-JILWAN M,WINTERMARK M.Automated brain perfusion imaging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interpretation pearls and pitfalls[J].Stroke,2021,52(11):3728-3738..
[17]蔡丽,王秀,毛新发,等.认知康复训练联合醒脑通督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172-176.
[18]刘青青,熊垚.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脑血管微循环及运动效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8):93-96.
[19]陈启波.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3):341.
[20]何昕,舒丹.早期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活动能力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6):799-80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