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52)与未转移组(n=98)。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和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以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转移组小细胞肺癌占比、临床分期及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且患者临床分期越高,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28、0.701、0.95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检测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关键词】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
肺癌发病率高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早期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至中晚期时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风险对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1]。临床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是病理活检,但创伤大,患者接受度较低,而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易漏诊[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因其无创、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癌症筛查,但关于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报道较少[3-4]。本文探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5]中肺癌相关诊断标准;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临床分期Ⅰ~Ⅲ期;未接受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有放化疗史;合并自身性免疫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急、慢性感染;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52)和未转移组(n=98)。转移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46~68岁,平均(57.58±5.09)岁;病灶数目1~4个,平均(2.38±0.43)个;病灶最大径1.7~6.6 cm,平均(4.19±0.74)cm。未转移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46~68岁,平均(57.32±5.15)岁;病灶数目1~4个,平均(2.49±0.56)个;病灶最大径1.5~6.5 cm,平均(4.14±0.69)cm。两组性别、年龄、病灶数目、病灶最大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检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静置30 min后离心15 min(转速3000 r/min,半径10 cm),取上清液备用。检测仪器为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82222395,CF10型),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YFRA21-1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NSE、VEGF水平。
1.2.2病理诊断在CT引导下,对所有患者行粗针穿刺活检,取肺门、纵隔、锁骨上、腋下等部位的可疑淋巴结,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淋巴结阳性标准参照第8版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6]。
1.3观察指标(1)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2)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患者的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3)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UC)≥0.9表示诊断价值较高,0.7≤AUC<0.9表示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表示诊断价值较低。
2结果
2.1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比较转移组小细胞肺癌占比和临床分期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转移组和未转移组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比较转移组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比较肺癌患者临床分期越高,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73、0.828、0.701、0.95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见表4、图1。
3讨论
淋巴结转移是癌症远处转移的常见方式,肺癌一旦发生淋巴结转移,易扩散到胸腔各器官,甚至是大脑,预后较差[7]。淋巴结转移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单用影像学检查难以检测出小转移病灶,而穿刺活检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8]。血清学检测具有无痛、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势,在诊断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结果显示,转移组小细胞肺癌占比、临床分期及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均高于未转移组,且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则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越高。分析原因:CYFRA21-1是一种与细胞骨架相关的蛋白质,在上皮性肿瘤中表达水平较高,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10]。王英等[11]研究证实,CYFRA21-1在肺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异常升高,可用于预测肺癌的复发与转移。NSE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神经元独有的酸性蛋白酶,是诊断肺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12]。CYFRA21-1、NSE水平越高,则肿瘤细胞增殖越活跃,越容易侵犯淋巴结和血管,发生远处转移[13]。而VEGF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水平升高,其可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刺激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大血管通透性,诱导肿瘤生长和转移[14]。因此,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与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恶性程度正相关。
本研究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873、0.828、0.701、0.954,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三者单项检测。分析原因为CYFRA21-1、NSE、VEGF水平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升高幅度不同,联合检测可优势互补,降低漏诊、误诊现象,提高诊断价值[15]。
综上所述,血清CYFRA21-1、NSE、VEGF水平检测对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指标检测。
参考文献
[1]彭蕾.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评价[J].医药前沿,2018,8(34):79.
[2]张娇,赖远阳,孙盈,等.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8):3238-3241.
[3]金文霞,李世良.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4,39(2):222-224.
[4]杨秀章,龙燕华.检测CEA、Pro-GRP、SCC-Ag和NSE对肺癌的诊断意义[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3(18):10-11.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4):257-287.
[6]王鑫,支修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第八版肺癌TNM分期解读[J].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2016,3(2):70-76.
[7]宿娜,山周琦玥,陈帅,等.外周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及循环肿瘤细胞含量与肺癌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12):1261-1264.
[8]孙卓宽,张琦.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22(5):684-685.
[9]黄伟,郑继坤,杨燕,等.MSCT参数、CA199、NSE在早期肺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23,45(4):500-503.
[10]尹明明.ProGRP、CYFRA21-1和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罕少疾病杂志,2023,30(10):23-24.
[11]王英,李佩章,刘金凤,等.血清HE4、NSE、CYFRA21-1检测在肺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67-70.
[12]李首崇.MSCT联合血清CYFRA21-1、NSE、CA125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7):37-39.
[13]周宗正,潘刚,乙楠,等.CA125、CYFRA21-1、AFR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预后的关系[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4,16(6):1019-1023.
[14]魏东,辛运超,刘博,等.pN0期非小细胞肺癌VEGF、Ki-67、p53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48(5):586-589.
[15]孙杰,童燕娜,杨靖,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效果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22(3):158-16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8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