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22 15:27: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所有患者连续护理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2 h餐后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采用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与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与情绪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DMQLS评分、PAN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DMQL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正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缓解其负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正向情绪。
 
  【关键词】个性化身心诉求,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生活质量
 
  老年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糖尿病中主要患病人群及主要疾病类型,也是临床导致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水平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1]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总患病人数高达1.164亿人,其中T2DM占95%以上。老年群体由于机体对葡萄糖利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功能失调,加之不当的生活饮食习惯等,是临床T2DM患病主要群体[2]。老年T2DM患者受疾病影响,生活质量水平下降。强化临床血糖控制是老年T2DM患者疾病治疗与照护中重点关注的问题,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巩固治疗效果,但受患者个体化差异影响,常规护理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3]。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是一项集生理、心理为一体的针对性干预模式,是临床个性化管理方案的重要表现形式,强调临床护理的针对性与综合性[4]。本研究以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T2DM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患者血糖及生活质量等改善作用,旨在为临床老年T2DM患者护理提供综合性应用价值更高的方法指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1.73±4.06)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9.05±2.17)年;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13例,冠心病17例,高脂血症11例。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2.21±3.8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9.11±2.10)年;合并其他慢性疾病:高血压16例,冠心病17例,高脂血症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5]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65岁;具有独立表达、认知与沟通能力;生命体征平稳,患者、家属知情配合。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并发症或严重肝脏等脏器功能不全,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其他影响胰岛功能的疾病,临床依从性差。本研究经绵阳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组后,专科护士采集并整合患者一般资料,入组当天,护士采用口头宣教方式对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知识宣教,其中包括T2DM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治疗流程及护理重要性(必要性)。采用问卷统计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平常饮食习惯、饮酒史、吸烟史等习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清淡饮食,每日坚持散步、打太极等运动30 min以上,每天8次(三餐前、三餐后、21:00、03:00)测量患者血糖。患者出院后,叮嘱患者院后饮食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每日锻炼,禁烟限酒,同时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糖药物,采用彩色笔对不同药物进行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用药方式与剂量。
 
  观察组患者实施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干预。(1)个性化视角下生理诉求管理:患者入组当天,护理人员整合患者病情及一般资料,同患者主治医师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患者当前已有T2DM知识框架并实施分层级护理分析。对具有良好疾病认知水平患者,责任护士借助思维导图或相关图文宣教,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照护能力;对疾病认知程度较低患者,责任护士采用T2DM疾病科普视频、健康知识手册等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并正确认识疾病,同时向患者介绍疾病护理管理的内容与流程,强化患者内在认知。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参考,采用床前“一对一”的方式了解患者疾病护理需求,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明确日常控糖、饮食干预以及运动训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患者饮食喜好、运动习惯及爱好为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饮食、运动方案。①结合患者生理诉求,告知患者“低盐”“低油”“低糖”饮食能有效降低机体血糖水平,改善因疾病导致的“三多一少”症状;向患者科普日常水果、食物的含糖量,提升患者自护能力。②以患者运动需求及生理耐受程度为准,鼓励患者进行清晨散步、打太极以及骑单车等运动,坚持30 min/d的有氧运动,提升机体代谢及免疫能力。③每天8次(三餐前、三餐后、21:00、03:00)测量患者血糖,指导患者有效操作胰岛素注射器,并告知患者相关用药安全知识,明确药物治疗控糖作用。(2)给予患者个性化视角下心理诉求管理:患者入组后第1 d,由责任护师为患者提供一对一舒适且私密的空间,向患者发放签字笔及A4纸,引导患者将自己的真实心理诉求通过文字或图画等方式展示,指导患者选择关键字以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与境况,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并适当进行肯定等。针对患者个体化心理诉求,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正念干预及社会支持等。①每天主动询问患者感受,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病情情况及好转情况,采用暗示性语言鼓励患者,组建病友互助小组,组内成员相互鼓励、支持。②正念干预,指导患者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蔚蓝的天空下,身旁鸟语花香,转移注意力。并将手放置于腹部,呼吸过程中,用手感受腹部的隆起,缓慢吸气后屏气3 s并缓慢呼气,感受在整个呼吸的过程以及腹式呼吸节律。③鼓励患者家属、亲朋好友给予患者支持与关爱,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亲情的支持。(3)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电话随访,20 min/次,询问患者近期状况,动态化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护理的需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个性化指导,并鼓励患者定期复查等。所有患者连续回访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血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2 h餐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
 
  (2)护理前后采用2型糖尿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量表(DMQLS)[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身体不适感、躯体活动、精力与活动、角色活动、人际交往、情感活动、生理功能等维度,共87个条目,各项目1~5个等级,分值87~435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3)采用与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7]评估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量表包括正向情绪、负向情绪2个维度,每个维度10各条目,评分1~5分,各维度分值10~50分,分数与情绪状态成正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DM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MQL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PAN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正向情绪评分高于护理前,负向情绪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正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3讨论
 
  T2DM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随着年龄增长,T2DM患病率逐渐增加,是现阶段临床降低老年群体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8]。临床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调动患者自护积极性,巩固临床控糖效果,稳定患者病情。但有研究[9]表示,常规护理围绕疾病展开,对患者生理、心理及健康行为等作用较小,且受患者个体化差异影响,临床护理效果局限。因此,寻求护理综合应用价值更高的护理方式是临床老年T2DM护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DMQL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周静云等[10]研究结果一致。这提示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显著巩固临床疾病治疗效果,降低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分析原因为,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中,基于老年T2DM患者个性化视角下生理诉求管理,评估患者当前已有的T2DM知识框架,实施分层级护理分析,能有效提升护理针对性,帮助患者从自发内在视角主动践行自护行为,增强患者护理依从性及配合程度。基于患者身心诉求开展饮食、运动等干预能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增强护理内容的可操作性与患者接受度,以患者护理诉求为依据实施护理干预,能提升护理方案科学性、针对性,临床控糖效果更为显著[11]。盛佳[12]研究指出,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从感觉与知觉上内化患者对疾病认知架构,提升患者自我照护能力;且基于患者个性化心理需求能激发患者治疗的信心与积极性,确保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等具有综合性应用价值[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患者正向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负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负向情绪,确保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这主要与基于个性化视角下心理诉求通过文字或图画表现能形象化患者内心的消极情绪,为实现情绪平复创造良好条件等因素有关,同时心理视角下开展诉求为导向的护理能帮助患者构建良好心理环境,降低负向情绪对患者的影响[14]。
 
  综上所述,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能显著降低老年T2DM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负向情绪,增强正向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晶晶,高艳虹.早发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因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2,17(4):344-348.
 
  [2]殷召銮,薛守花.时机理论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行为习惯控制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7):3250-3254.
 
  [3]童慧慧,周乐.以患者信息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结合血糖负荷食物交换份法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1):161-163.
 
  [4]徐亮亮,杨璐,李敏.个性化身心诉求护理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1):111-114.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37(4):311-398.
 
  [6]付陈超,张传芳,杨静,等.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修订与考评[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63.
 
  [7]郭明珠,甘怡群.中文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在660名大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512-513.
 
  [8]姚慧玲,谌永毅,李洋洋.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护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6):9-16.
 
  [9]孟红霞,王美霞,冯春梅.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结合支持性心理疗法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理状态及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3):153-155.
 
  [10]周静云,方燕龄,江幸钻.针对自我需求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6):171-172.
 
  [11]古华新,王秀东,李佳.以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初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17):128-131.
 
  [12]盛佳.个性化身心诉求模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4):1664-1667.
 
  [13]叶小俊,陈之华,马向华,等.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方案对糖尿病患者临床实践的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6):159-162.
 
  [14]范静,王滟,傅红,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分娩控制感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0):3699-370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8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