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诊断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各组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进行研究,分析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的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比良性病变组高,大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效能方面,联合检测的结直肠癌诊断准确度比各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诊断的准确性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相较于良性病变患者呈现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提升诊断效果,为患者尽早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状况。
关键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临床诊断,结直肠癌
0引言
结直肠癌是全球排名第4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2]。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患者外周血中的肿瘤标志物成分和浓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3]。因此,通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明确其种类和浓度,有助于实现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本研究评析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诊断结直肠癌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2年3月—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结直肠癌组、结直肠良性病变组、健康对照组。结直肠癌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44.45±5.85)岁;病变位置包括直肠54例、乙状结肠32例、右半结肠10例、其他部位4例。病理类型包括腺癌70例、未分化癌21例、黏液癌9例。Dukes分期包括A期48例、B期32例、C期2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为25~69岁,平均(44.51±5.77)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结肠炎35例、溃疡性结肠炎40例、直肠息肉14例、其他11例。健康对照组:男59例,女41例;年龄为26~72岁,平均(44.38±5.69)岁。三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受检者的晨起空腹的静脉血,约为5mL,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开展相关检测。测定指标有癌胚抗原(CEA)、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724(CA72-4)、癌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均以电化学发光仪进行检验,并应用配套试剂。检验期间的质控与相关要求相符合。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2-PK)表达测定应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各项检验的操作均严格遵照试剂说明书开展。肿瘤标志物参考区间:
①CEA:0~6.0ng/mL;②CA19-9:0~37U/L;③CA72-4:0.2~6.0UL;④CA12-5:0~35U/L;⑤CA24-2:0~15U/L;⑥TuM2-PK:0~15U/mL。
1.3观察指标
①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②结直肠癌组与良性病变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③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采用χ2检验、t检验。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n(%)]、(x—±s)表达。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结直肠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对比
表1显示,结直肠癌组CEA、CA19-9、CA72-4、CA12-5、CA24-2、TuM2-PK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结直肠癌组与良性病变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分析
表2显示,良性病变组CEA、CA19-9、CA72-4、CA12-5、CA24-2、TuM2-PK均比结直肠癌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分析
表3显示,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方面,CEA准确度为65.00%(65/100);CA19-9为64.00%(64/100);CA72-4(U/L)为61.00%(61/100);CA12-5(U/L)为40.00%(40/100);CA24-2(U/L)为46.00%(46/100);TuM2-PK(U/mL)为62.00%(62/100);联合检测为87.00%(88/100),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直肠癌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在40~65岁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过去十年间,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中结直肠癌的患病人群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这与以往相对较低的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从病因角度进行分析,可见有1/2以上来自腺瘤癌[4-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癌症发生、发展等,已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与细胞遗传性相关,且具有多步骤、多阶段的特征。结直肠癌早期没有特殊症状,所以在前往医院就诊的患者中,一半以上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晚期结直肠癌五年生存率极低,所以为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
肿瘤标志物属于诊断癌症疾病的主要工具。其中CEA在临床的应用较早,并且相对广泛。在癌细胞的胚胎期,此物质能够经由肠道、肝胰等器官合成。在健康的成人血清中,CEA含量极少。该指标变化与内胚层恶性组织情况、消化系统肿瘤等均有关[6-7]。同时,肿瘤浸润越严重,体积越大,转移程度越高,则其升高的程度越大。相关研究发现,CEA于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促使结直肠癌诊断准确度提升。就CA19-9而言,在诊断腺癌方面的特异性显著,并且对器官没有特异度。其中胎儿胰腺、胆囊、肠组织内此物质的表达相对较高。CA19-9在成人胰腺癌、消化道肿瘤中的阳性率相对较高。CA72-4对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等存在较高敏感性。CA12-5在胰腺癌、肠癌中有高表达的情况。对于肿瘤标志物而言,存在的共性即特异度不佳,但是其应用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具有早期预警的价值,并且灵敏度优异。同时,各指标在血清中变化比临床症状、影像学、其他检测指标等出现得更早[8-9]。
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病人的各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良性患者、健康人群均更高。对于单一血清肿瘤标志物而言,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有帮助,并且还可用于结直肠癌的术后评估。同时,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还能够分析疾病的治疗效果。但是单一指标均不具备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等。针对此种情况,采取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形式,这就使得临床诊疗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提供有效指导。本研究结果可见,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单一指标检测阳性率更高,诊断价值确切。由此可见,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进行检测,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从而指导临床后续治疗的实施。肿瘤血清学诊断指标提供的证据、线索等,为后续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提供新的思路、发展方向。现阶段,关于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愈加广泛、深入。通过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形式,疾病诊断效能提升,并且检验的灵敏度、准确度等均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的六种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且能作为评估疾病分期的重要参考。鉴于各肿瘤标志物特性的差异性,联合检测的方式能更有效地促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特别是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72-4等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上升,成为判断结直肠癌TNM分期的重要参照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倩影,耿淑美,张晓伟.术前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肝转移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婚育与健康,2023,29(5):76-78.
[2]范绍鸿.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准确率分析[J].名医,2023(2):15-17.
[3]金春岩.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30例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22,45(4):290-291.
[4]王进峰,彭雷,付豹,等.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reg细胞的变化及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22,62(28):16-19.
[5]段丽宁,常宁,赵亚静,等.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肝功能指标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2,29(16):1206-1210.
[6]颜晓芳.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智慧健康,2021,7(33):1-3.
[7]南海峰.血清IGFBP7、GDF-15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的相关性[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22(15):78-81.
[8]孙琰,靳恒军,戎梅,等.增强磁共振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TN分期的诊断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2,27(6):754-760.
[9]郭雅慧,费素娟.血浆CLIP4基因甲基化检测与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诊断效果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22,30(5):338-34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