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效果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6 13:54: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分析对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至A组和B组,每组43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接受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平均症状消失时间比A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A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FVC、FEV1、FEV1/FVC指标值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原体肺炎作为一种典型的小儿难治性肺炎,其常规治疗方案的疗效较为有限。针对此类病患,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成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小儿难治性肺炎
 
  0引言
 
  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下称灌洗术)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是一种有效且新颖的治疗方法,是利用电子支气管镜将特定药物送入患者的支气管、肺泡内,并利用电子支气管镜的负压将下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吸出[1]。这种治疗方案与常规治疗方案联合使用,能最大限度提高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2]。相关研究证实,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已经是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患者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86例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法,平均分配至A组和B组。A组:男27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3±2.34)岁。B组: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7±3.05)岁。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确诊支原体肺炎;年龄≦12岁;患者家属知情且签署协议;患者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其他小儿难治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各类严重并发症。
 
  1.2方法
 
  A组:①注射用阿奇霉素10mg/(kg·d),经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行静脉滴注;②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停止静脉滴注,采用口服阿奇霉素胶囊10mg/(kg·d)的方案,每用药3d,停药4d;静脉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2mg/kg),1d/次,治疗3d后改用口服甲泼尼龙片,4mg/片,2mg/次,1片/d,连续用药5d药物剂量降低至每天1mg。
 
  B组:该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灌洗术治疗。灌洗术治疗流程如下:①治疗前6h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禁食禁水的要求,让家属督促患者禁食禁水;②术前30min对患者行静脉全麻,术前和术中雾化吸入麻醉药物行鼻咽喉部和气管局部麻醉;③结合患者年龄选择合适规格的电子支气管镜,从鼻、咽喉部位经声门进入肺部,经气管、主支气管即叶、段、亚段支气管观察病灶;④使用电子支气管镜将气管、腔内的分泌物吸出,在病灶位置固定电子支气管镜,蘸取分泌物实施药敏试验、细菌培养;使用与患者体温相等的生理盐水对炎症位置进行灌洗,每次灌洗量控制在5~20mL/kg,灌洗次数根据患者病灶情况确定,次数在2~4次,采用负压吸引的方式。如果患者的病情未出现好转,二次灌洗时间至少要与上次灌洗时间间隔48h,直至患者病情稳定。
 
  1.3观察指标
 
  (1)选取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3)选取hs-CRP、TNF-α、ⅠL-6三项指标评价患者的肺功能。
 
  (4)对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展开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B组患者平均症状消失时间比A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A组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FVC、FEV1、FEV1/FVC指标值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ⅠL-6、TNF-α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hs-CRP、ⅠL-6、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3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产生和肺炎支原体(MP)有着直接关系,是一种MP导致的急性炎症,主要病灶在呼吸道、肺部,属于间质性肺炎的一种,难治、久治是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特点[3]。支原体肺炎有一定自愈性,但也可能引发肾炎、心包炎、心肌炎、脑膜炎等肺部以外的并发症状,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肺炎支原体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比例较高[4]。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没有季节性特征,以散发为主,在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容易发病,青少年儿童更容易患上该病,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他年龄的患者群体表现为支气管炎和肺炎[5]。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气溶胶、飞沫等载体传播,有一定的潜伏周期和一定传染性,症状一般会在1周内呼吸道含菌量最高时出现,在症状缓解后的一定时间内仍有较强传染性,最长可在痊愈后的1~5个月内存留于患者的咽喉部位。
 
  支原体肺炎症状表现相对较轻,因此肺部特征相对较少,不过其有着较重的影像学表现,且普遍早于临床。病程长是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特征,临床治疗中常规的抗炎效果并不理想[6]。支原体肺炎患病之初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的干咳,并在短期内不断加重,伴少量白色黏痰或浓痰,部分可见血丝,随后表现出全身症状;如出现发热,发热病症短期内无法通过服用药物控制,部分可能以支气管炎、咽炎等形式出现[7]。
 
  本研究对B组患者实施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后,与接受常规治疗的A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B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A组更短(P<0.05);治疗后B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比A组更好(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低于A组(P<0.05)。研究结果说明,灌洗术能提高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本文采取对比分析的方式,明确了支原体肺炎治疗中采用灌洗术的有效性,它能改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灌洗术与常规西药治疗相结合,可以大幅缓解炎性反应,在多种治疗手段相互协同的过程中,发挥出最好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继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红霉素注射液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1):23-25.
 
  [2]刘宗敬,杨丹丹,唐慧雯.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4):30-33.
 
  [3]张阵,彭万胜.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淮海医药,2021,39(6):616-619.
 
  [4]刘晓娜.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4):52-54.
 
  [5]张娜丽,王瑞.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5):20-22.
 
  [6]弭春珍,郝天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不同治疗时机对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0,6(27):54-55.
 
  [7]李源斌,吴卫照.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疗效与炎症标志物变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2):11-1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6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