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双源CT冠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5 16:47: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实施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和研究组(双源CT冠脉成像),每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检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与常规组对比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冠状动脉分支与冠状动脉节段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较好,可以确认病变位置。
 
  关键词:双源CT冠脉成像,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0引言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老年人始终为其主要发病人群。该疾病的发生主要与心肌缺氧缺血密切相关,容易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以往,临床上用来诊断冠心病的影像学手段有很多,包含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超声、磁共振成像、冠状动脉CT成像等,近几年,影像学技术进步显著,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工作中始终是“金标准”,但是该方法价格相对昂贵且属于侵入性操作,会有一定潜在风险,因此无法将其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手段[1-2]。因此,探索出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高且无创和安全的诊断手段极为重要[3]。基于此,本文特以金标准为对照,进一步探讨对冠心病患者应用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168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84例。常规组:男54例,女30例;年龄范围40~90岁,平均(66.38±2.88)岁;体重范围50.22~81.65kg,平均(62.56±2.85)kg。研究组:男58例,女26例;年龄范围40~90岁,平均(66.02±3.82)岁;体重区间50.85~81.42kg,平均(62.75±2.17)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指南》中冠心病的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依从性较高;④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碘对比剂过敏;②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④无法进行呼吸配合者;⑤其他影响研究的情况。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西门子第三代Artis Zee Ceiling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通过Jukins法对左右冠状动脉进行造影,在开始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之前,注射200ug的硝酸甘油,以预防冠状动脉痉挛。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进行校准,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质量。在局部麻醉和消毒后,将6F造影导管插入患者的冠状动脉。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20~30mL,注射速度3~5mL/s,同时使用数字减影技术实时观察血管造影图像。在造影剂注射过程中,连续采集冠状动脉的数字减影图像,以获取详细的血管结构和病变信息。
 
  研究组采用双源CT冠脉成像:使用18G的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如果患者的造影剂显示阳性,应给予排除,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对患者相应的位置放置心电电极,对不需检查的部位放置防护服防止辐射,同时,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正确呼吸指导,确保呼气和吸气时间一致,保证呼吸和吸气深度一致。患者在检查之前保持空腹4~8h,禁止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等降低心率的药物。检查前5min口服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通过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进行扫描,从头足方向开始,扫描方向为气管分叉处下方1cm的位置到膈顶下方1cm。为患者创建静脉通道,并注射碘普罗胺注射液(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43),注射剂量100mL,后再向其注入20mL 0.9%氯化钠溶液。设置感兴趣区为主动脉根部,感兴趣区超过100Hu时,延迟4s后扫描。利用DSCT工作站对数进行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冠脉狭窄程度评估标准[4]:狭窄程度在50%以内为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在50%~75%为中度狭窄;狭窄程度在76%~95%为重度狭窄,如果超过98%则属于动脉闭塞。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研究组检出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左回旋支病变及右冠状动脉病变率,与常规组对比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分支与冠状动脉节段诊断结果
 
  研究组冠状动脉分支与冠状动脉节段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冠心病患者在发病时,通常会出现显著的胸部剧烈疼痛等明显症状。若未能在关键的救治时间窗内接受准确且及时的医疗干预,病情将不断恶化,进而累及患者的多个器官与系统。这不仅会增加心力衰竭或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还会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因此,对冠心病患者的及时救治与有效管理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5]。因此,临床对冠心病主张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高效、准确地诊断冠心病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提升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冠状动脉造影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其优势在于:①高分辨率的图像;②是一种实时检查方法,医生可以在导管进入冠状动脉后立即观察血管的显影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③冠状动脉造影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作为介入治疗的指导;④帮助医生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虽然它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该方式指能够在造影剂的作用下将管腔充盈,获得的二维成像对三维解剖结构进行推断,虽然是对多个体位进行造影,但是在狭窄程度的评判上仍然会有错误的概率;②在评估冠脉管腔弥漫性复杂病变的时候会有一定困难;③该方式可以利用腔内的成像对血管的结构进行初步推断,无法清晰体现出粥样硬化斑块;④该诊断手段在价格上比较贵,属于有创性的操作,对患者来说,会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因此,该手段在基层医院无法得到普及,因此,不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式[6-7]。
 
  双源CT冠脉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①非侵入性,它通过患者体表进行扫描,不需要将导管插入血管内,避免了传统冠脉造影的相关风险和不适。②快速成像,通常在数秒内即可完成冠脉的全景成像。这有助于减少成像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和运动伪影。③高空间分辨率,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和狭窄程度。④三维重建,可以生成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冠状动脉的立体结构和任何病变。⑤评估冠脉外病变,除了评估冠脉内的病变,双源CT冠脉成像还可以检查冠脉周围的组织和冠脉外血管,如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瘤等。⑥适用于特定患者群体,双源CT冠脉成像适用于一些特定患者,比如那些无法接受传统冠脉造影的高危患者或对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因此,双源CT的优势在于拥有双能量采集、时间及空间分辨率上高,辐射剂量小等,属于无创性操作,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可作为首要选择方式[8]。
 
  本结果显示,研究组检查结果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检测和诊断这些冠状动脉病变时,双源CT冠脉成像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较于传统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有更好的表现;研究组冠状动脉分支与冠状动脉节段的诊断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意味着在评估冠状动脉的细分支和节段时,双源CT冠脉成像能够提供更精确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冠状动脉的病变。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有效确定病变位置,患者接受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湘,陈香,唐男男,等.双源CT造影对冠心病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评估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23,20(3):65-68.
 
  [2]郑穗敏,翁志蓬,欧建宏.基于第三代双源CT force自动管电压的CCTA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2,33(22):2940-2943.
 
  [3]潘志明,罗立镇,赵欣,等.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2,23(1):11-13.
 
  [4]吴勇志.探究双源CT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11):2088-2090.
 
  [5]席延琴,孙华,肖湘豫.双源CT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及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9):71-74.
 
  [6]马欣.双源CT低碘量注射联合低管电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CTA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9):75-77.
 
  [7]黄涛,何其舟,张艳丽,德国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3):459-462.
 
  [8]徐吉雄,陈宏伟,方向明,等.双源CT冠状动脉CTA诊断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4):2302-230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6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