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28: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全部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CRP和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T-1、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SDANN、RMSSD和SDNN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
 
  【关键词】卡维地洛,缬沙坦,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血管内皮
 
  高血压是较常见的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病因复杂,病程较长,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导致心功能受损,引发室性心律失常[1]。临床常采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其能阻止血管紧张素与受体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2]。但对心肌细胞损伤、微炎症状态和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效果不够显著。卡维地洛为β受体阻滞剂,能抑制儿茶酚胺和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室重构和血管内皮功能[3]。本文观察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和《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观点——ESC室性心律失常指南》中原发性高血压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4-5];年龄≤70岁,临床资料完整;意识清晰,能准确描述病情,且可耐受常规检查及治疗。排除标准: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有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心脏手术病史、严重房颤、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导致室性心律失常;退出或不配合研究。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2021A41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8~70岁,平均(59.20±4.70)岁;室性早搏14例,室性心动过速12例,心室颤动1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程1.4~2.7年,平均(2.04±0.62)年;体质量指数(BMI)20~23 kg/m2,平均(21.90±0.30)kg/m2。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0岁,平均(58.50±4.59)岁;室性早搏16例,室性心动过速11例,心室颤动1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程1.5~2.9年,平均(2.03±0.61)年;BMI 20~23 kg/m2,平均(21.80±0.28)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80 mg/粒)口服治疗,1粒/次,1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维地洛片(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19,10 mg)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
 
  两组均治疗28 d。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Ⅰ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室性心律失常偶有出现,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Ⅱ级;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半径8 cm,离心5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202220721,HA3100型]检测白细胞计数(WBC)。(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 d通过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深圳华声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92061257,Labat SE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素-1(ET-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治疗前3 d和治疗后3 d各进行时长5 min的心电图检测,记录全部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PCT、CRP和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和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LVEF、LVESD和LVED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和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ET-1和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T-1和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
 
  2.5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指标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SDANN、RMSSD和SDN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DANN、RMSSD和SDNN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
 
  3讨论
 
  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尤以心脏损害较为常见,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临床多采用缬沙坦治疗,但单一用药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效果不佳。
 
  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过高,致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激活,引起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刺激心肌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合成,导致心脏间质纤维化,心室重构,诱发室性心律失常[6-7]。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能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其受体结合,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小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延长动作电位,发挥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8-9]。但缬沙坦对于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肌损伤的改善效果不够显著。SDANN、RMSSD和SDNN均为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敏感性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LV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PCT、CRP、WBC、ET-1、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DANN、RMSSD和SDNN均大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卡维地洛为第三代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通过阻断心脏β1、β2受体,可减少心肌耗氧量,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还能拮抗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进而减轻心肌损伤,减小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改善心律失常症状[10-11]。联合缬沙坦治疗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其结果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综上所述,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率变异性指标和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炎性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缬沙坦治疗。

       参考文献
 
  [1]蔡大振,高茜,孙艳波.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J].糖尿病天地,2021,18(8):118.
 
  [2]普维茜,马将伍,段青青,等.缬沙坦与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6):12-14.
 
  [3]关丽丽.卡维地洛结合美托洛尔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hs-CRP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55-56.
 
  [4]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委员会.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J].中国循环杂志,2021,36(3):209-220.
 
  [5]陈琪.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观点——ESC室性心律失常指南[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4,3(3):152-153.
 
  [6]刘刚,王冬.卡维地洛对老年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21,30(4):460-465.
 
  [7]洪娜娇.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5(11):68-69.
 
  [8]陈慧敏,霍燕.依那普利和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室性早搏和QT间期离散度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16):984-986.
 
  [9]刘刚,王艳.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0):2026-2028.
 
  [10]卓书江,李光智,王转转,等.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193-195.
 
  [11]张亚锋.卡维地洛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1):58-5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5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