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影响(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4 22:58: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的采血方式在临床中对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择于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 140 例患者,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70)、观察组(n=70)。对照组行末梢采血方式, 观察组行静脉采血方式,比较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多项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采血方式后,观察组患者 PLT、MCH、MCHC、HCT、MCV、Hb、RBC 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时候,若采集静脉血,检查结果准确率更高,能够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关键词:静脉采血;末梢采血;血常规

本文引用格式:崔贵虎 . 不同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152.

0引言

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是很普遍的检查方式,通过对 HCT、MCV、Hb、RBC 等指标进行检查分析,能够有效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恢复情况等,从而为制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帮助,但是不同的采血方式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1]。基于此,本文选择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 140 例患者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多项指标的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到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 140 例患者,并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则, 分为对照组(n=70)、观察组(n=70)。对照组中男 38 例,女 32 例,年龄 20~80 岁,平均(50.0±26.0)岁;观察组中男 39 例,女 31 例,年龄 21~80 岁,平均(50.5±29.5)岁。所选择研究对象组间性别、年龄等多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采集方式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保持空腹状态进行血液采集。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末梢采血方式,先对其手指末梢位置进行酒精消毒,然后使用毛细吸管采集末梢血标本(20μL),即刻将其注入到稀释液中(0.5mL)立刻混匀,进行稀释,等待 3min 之后将其混匀,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液分析,检查多项血常规指标。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行静脉采血方式,通常情况下选择肘部静脉,行常规消毒,然后采集静脉血液(2mL),压迫止血,将所采集的标本放置到抗凝管(k2EDTA)内,充分混匀之后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查。

1.3评判指标
记录、比较血常规检查中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指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到 SPSS19.0 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 t 检验,(P<0.05)则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 PLT、MCH、MCHC、HCT、MCV、Hb、RBC 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 1。

\

3讨论

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仪器对患者血液中的细胞以及分子等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对其数量以及形态的改变做出正确分析,确定其数值,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支持,也是大多数患者在临床中的必要检查项目。随着近年来医学多方面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发现血常规检查能够有效反应患者的病情以及恢复情况,而且不同采血方式的诊断价值不同,而较为普遍的则是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两种方式 [2]。

末梢采血是以往常用的血常规指标检测方式,操作简便, 而且给患者机体带来的疼痛感较小,较能够被接受,但是却容易受到采血部位、温度以及工作人员采血速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诊断漏诊率较高,因此无法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 [3]。随着近年来,医学等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静脉采血方式能够有效弥补末梢采血方式的不足,而且诊断正确率较高,能够有效、且准确的为治疗提供依据,而且此种方式不容易形成血块,因此对检查结果准确率影响较低 [4]。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 PLT、MCH、MCHC、HCT、MCV、Hb、RBC 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WB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提示静脉采血方式进行血常规检测指标水平更加精确,末梢采血方式无法将患者实际血液循环情况进行真实反映,而且较容易受到外界多个因素的影响,导致结果与真实情况偏差较大;而静脉采血方式则不会受到温度、穿刺等的影响,能够将真实情况进行有效反映,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时候,末梢采血以及静脉采血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静脉采血方式经血常规检查之后,指标水平更加准确,能够有效且科学的为下一步治疗提供支持,便于制定以及调整治疗方案,临床价值可观。

参考文献:

[1]王娴默, 肖林, 李彦林.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Z1):10-12.
[2]谢雪芳 . 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 [J]. 医疗装备 ,2017,30(18):54.
[3]崔如燕 . 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观察 [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10(8):61-62.
[4]田斌 , 邓虎重 , 刘海燕,等. 两种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29(7):946-947.

《不同的采血方式对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影响》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0914/2018091411031967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