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10 11:05: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道狭窄、膀胱穿孔、膀胱痉挛、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EA、CA125、BT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URB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创伤小,肿瘤根治效果好,术后可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远期复发,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疗效,预后
 
  0引言
 
  膀胱癌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其中,浅表性膀胱癌约占所有膀胱癌的70%~80%,是膀胱癌的主要类型[1]。早期手术根治仍是目前膀胱癌的最佳治疗手段,特别是浅表性膀胱癌,多浸润未及膀胱肌层,通过手术切除辅助术后化疗,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往开放性手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虽可在直视下完成操作,但创伤大,出血多,且存在一定视野盲区,增加了隐匿病灶的残留风险,导致术后恢复慢、复发率较高[2]。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将电切镜置入膀胱,在镜下视野清晰,能有效切除肿瘤组织,但需要严格掌握电切操作技术,否则释放的热能过大容易引发膀胱出血、痉挛等并发症。本研究进一步分析TURB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3]浅表性膀胱癌诊断标准;②经病理检查显示浸润深度抵达膀胱肌层;③临床分期在Ta~T1期;④具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①临床分期≥T2期;②合并其他严重泌尿系统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尿路狭窄无法置入电切镜;⑤未能完成1年随访。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在下腹正中做一切口,长7~10cm,直视下观察膀胱,检查肿瘤部位及大小,沿肿瘤边缘扩大2cm切除膀胱平滑肌及黏膜,深度达膀胱肌层为宜;若靠近输尿管口,切除肿瘤所在区域后,行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将输尿管吻合至膀胱壁上;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结束手术[4]。观察组使用TURBT,行硬膜外麻醉,选择膀胱截石位,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随后注入生理盐水150mL,使膀胱适度充盈,经尿道置入电切镜,观察膀胱内肿瘤情况,确定肿瘤方向及范围,采取顺行、侧向等方式,距离肿瘤边缘2cm处开始电切,遵循由远至近、由小至大的方式,将肿瘤所在部位的平滑肌及黏膜切除,深度达膀胱肌层,止血,留置引流管,结束手术[5];部分患者在术后4~6周需行二次手术,处理切缘,或行扩大切除,再行病理活检,确保切缘阴性。两组术后均使用抗生素3d预防感染,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化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②统计术后有无尿道狭窄、膀胱穿孔、膀胱痉挛、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③测定肿瘤标志物水平,抽取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后获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EA、CA125、BTA,ELISA法测定VEGF;随访1年,统计复发率,评估EORTC QLQ-C30评分,分为5个维度,总分最高100分,得分与生存质量成正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2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尿道狭窄、膀胱穿孔、膀胱痉挛、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2.3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CEA、CA125、BTA、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
 
  2.4两组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的EORTC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
 
  3讨论
 
  手术是治疗早期膀胱癌的主要手段,特别是浅表性膀胱癌,通过手术一般可完整切除肿瘤组织,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往开腹手术是本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存在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等缺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6]。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膀胱癌微创根治手术得到推广应用。TURBT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微创术式,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利用尿道进入膀胱再进行手术切除,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7]。①通过置入电切镜,可放大视野,仔细观察病灶,确保切缘阴性,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灶,达到较为理想的根治效果。②对正常膀胱、尿道等组织结构的影响小,能有效保护尿道功能,加快术后恢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③在体表不做切口,所有操作均经尿道进入膀胱进行,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④手术操作全程在膀胱内,不会影响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组织,大大降低了术后转移、复发风险。但值得注意的是,TURBT也有一定弊端,其利用电切刀在切割组织时可产生较大热量,若热能辐射范围较大,可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增加术后膀胱痉挛、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术者应严格控制切割组织的深度及广度,以深达膀胱肌层即可,切割时结合顺切、侧切等技巧,沿肿瘤边缘1~2cm的部位环点状切割标记,整块剜除肿瘤组织,且在术中快速行病理检查,确保切缘阴性,从而最大限度控制热能释放,避免周围组织热损伤[8]。
 
  肿瘤标志物是评估肿瘤增殖活跃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CA12-5为糖类抗原,在肿瘤中显著升高。CEA也是常见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肿瘤中显著升高。两者血清水平的变化与肿瘤增殖密切相关。BTA是膀胱癌肿瘤抗原,通过与肿瘤内源性基底膜蛋白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破坏基底膜,释放高分子复合物,与膀胱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9]。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证实TURBT对浅表性膀胱癌的根治效果确切,能有效切除肿瘤组织,符合微创、高效的手术目的,可降低复发率。同时,运用手术技巧,精准切割的深度及广度,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能减少对周围症状组织的热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TURBT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确切,明显降低了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远期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会忠,杨文博,王守林,等.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层膀胱癌的效果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4):628-631.
 
  [2]张秋华,李云祥,胡蓉,等.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3,27(6):133-136.
 
  [3]那彦群,叶章群,孙光.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1-29.
 
  [4]董建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后复发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2,22(3):223-226.
 
  [5]刘华,李松鸽,张刘彦.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2,20(8):836-839,847.
 
  [6]邹汉琦,李晖.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治疗表浅层膀胱癌中的疗效比较[J].微创医学,2020,15(6):808-809,834.
 
  [7]胡正鲜,徐刚,吴洵柱.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3,21(4):451-453,464.
 
  [8]岐宏政,陈刚,汪自力,等.经尿道红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8):1978-1980.
 
  [9]杨和明,应美红,夏建军.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层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6):47-5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6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