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隔离措施落实情况对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ICU接受治疗患者50例,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共50名,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划分成观察组(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对照组(常规防控管理),每组25例。比较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质量、满意度、感染控制执行。结果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感染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掌握多重耐药菌知识、护理安全、操作规范、防控行为依从等)均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防护用品、抗生素的使用、手卫生执行情况、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接受治疗患者,通过采用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模式,将有效防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管理质量评分及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防控,隔离措施,院感
0引言
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多变,机体免疫力较低,极易受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大了治疗难度,提升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ICU医院感染即处于重症监护室中的患者实施病情抢救时,因自身病症严重、病情危急、机体免疫力低下以及操作手段侵入等因素影响所发生的被迫感染[1]。ICU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和死亡率较高,同时使用3种或以上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即为多重耐药菌,所以加强院感防控极其关键。基于此,本文把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用于50例ICU接受治疗患者,研究其对多重耐药菌院感防控的影响,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12月ICU接受治疗患者50例,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共50名,依据不同干预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56.38±2.02)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56.44±2.06)岁。观察组医护人员男10名,女15名,年龄为22~56岁,平均(40.38±1.27)岁。对照组医护人员男11名,女14名,年龄为22~56岁,平均(40.38±1.29)岁。ICU接受治疗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神志清醒可进行交流;③在我院检查后入住重症监护室;④提供详细资料;⑤符合ICU接受治疗患者疾病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残疾、先天畸形;②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病;③三代以内血亲存在精神障碍;④合并其他炎症、恶性肿瘤;⑤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防控管理
入院后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促使他们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还需告知患者常见感染风险,积极实施健康教育,让其实时记录病情变化,在生活中注意防范,注意消毒通风,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1.2.2观察组实施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
(1)建立小组:组内成员主要包含专职护士、感染防控专家、ICU护士长,通过充分查阅文献、有效集体讨论等对策确定感染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情况等,结合本院近些年多重耐药菌检查问题等,集体讨论干预和应对方案。
(2)ICU目标性监测:即在院感监测交接或日志中,通过院感防控小组细致认真填写每一位患者感染风险等级,结合实际疾病制定有效且合理、极具针对性防控方式。
(3)ICU环境卫生清洁:选择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使用完的卫生用品,每日实施包含地面、卫生用品等的清洁,在消毒液中浸泡拧干之后的擦拭布巾、地巾等30min以上,避免卫生用品产生细菌问题。
(4)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引流液、伤口、溃烂面、皮肤黏膜、血液、体液等各种各样的可能造成感染的液体或破烂皮肤表面时,应当注意在此过程中戴手套,并确保离开隔离病室严格实施消毒流程并摘除手套。那些自身有伤口的医务人员需注意戴双层手套。在进行吸痰或雾化治疗等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5)医务人员频繁接触的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等或者是器械或旋钮表面、计算机键盘、电话机等每日清洁消毒3次。
(6)各临床医技科室要加强院感相关制度的落实,规范日常诊疗行为,关注重点环节,有效遏制细菌耐药。同时院感部门要加强培训与督导,提高医护人员感染风险认知能力,筑牢院感防控安全线。
1.3观察指标
(1)多重耐药菌感染率[3]:主要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等,因此感染率=(重症监护室中实际发生感染的例数/25例)×100%。
(2)管理质量评分[4]:科室自制问卷,每一项总分是100分,做好护理操作规范性、防控行为依从性、护理安全性、掌握多重耐药菌知识等方面的评估,管理质量高低同患者分值高低成正比。
(3)护理满意度[5]:自制查问卷,10小项共100分,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共三项标准,非常:80~10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0~59分。
(4)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6]:主要包含防护用品、抗生素的使用,手卫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执行,当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越好则取得的分数就会越高,每一项总分是10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管理质量评分
与对照组各项指标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均较高(P<0.05),见表2。
2.3比较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比较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观察组防护用品、抗生素的使用、手卫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多重耐药菌感染是主要造成患者发生重症感染的因素,不利于其疾病的康复,但是会大幅提升ICU患者的临床治疗难度[7]。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复杂性较高,治疗较为困难,严重危害到患者的机体,以至于给患者带来经济压力,住院时间延长[8]。基于此医院应明确感染多重耐药菌危害性,予以合理防控措施进行改善,从而保障ICU患者安全,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
观察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建立防控小组,积极有效的培训教育方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全方位掌握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方式,提升护理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通过实施积极有效、规范化的清洁、消毒等的护理管理方式,将明显降低重症监护室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出现。提示对ICU接受治疗患者实施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可明显提升治疗有效性,降低重症监护室中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为避免病原菌持续传播扩散,需确保严格遵循卫生操作流程做好相关清洁工作,第一时间检测病原菌并做好隔离,科学使用抗生素类药品,并做好对多重耐药菌病原菌的强化监测,以此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实现全方位的感染防控效果。提示对ICU接受治疗患者实施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可显著性改善患者的管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为了避免因为医护人员长时间接触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设备造成感染现象的发生,需要做到定期消毒。要注意隔离好ICU感染患者,做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工作,单间隔离治疗感染症状严重患者。同时把快速手消剂配备在ICU患者床旁,以便在接触患者的前后实施手卫生管理,保证护理人员随时开展手部消毒。提示对ICU接受治疗患者实施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在提升院感防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作用明显,更适用于ICU接受治疗患者。
观察组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每日清洁病房环境、卫生用品,实施共2~3次清洁消毒。当沾染排泄物、血液等时,需要有效避免多重耐药菌病原菌扩散等情况的发生,第一时间实施清洁消毒。通过实施这种有效的院感防控对策,以便能够巩固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最大程度防范多重耐药菌感染。提示对ICU接受治疗患者实施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在改善防护用品、抗生素的使用、手卫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执行情况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针对ICU接受治疗患者,通过采用落实隔离措施进行院感防控的方式,对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病症控制、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的改善产生的作用显著,同时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薛艳梅,张方方.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及效果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2,38(36):153-155.
[2]才让草.消毒隔离措施在控制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探讨[J].智慧健康,2021,7(19):33-35.
[3]王桂兰,朱敬蕊,孙艳,等.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病原学送检及细菌耐药防控中的作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2,28(3):215-219.
[4]赵春坦,于娟,沈秀丽,等.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9):155-158.
[5]刘青梅,陈丹芹,余珍宝,等.骨科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床边执行单的设计和应用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22,38(7):1222-1224.
[6]徐琴,姚汉芬.基于JCI标准的院感管理措施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吉林医学,2022,43(4):1131-1133.
[7]林露,张菊,李刚,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联合PDCA循环在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院内感染防控中的应用[J].华西医学,2022,37(3):363-368.
[8]张珍.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22,42(3):68-7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