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肺间质病变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肺部间质性病变或感染的过程中发现继发肺结核患者15例,肺间质病变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均进行HRCT检测,分析其病变部位及分布特点等。结果HRCT显示肺间质病变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病变部位多见于肺上叶,共累及87个肺段,其中左、右肺上叶尖后段病变占比较高;在CT扫描中,病灶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或细网织线阴影,边界清晰,HRCT显示肺小叶间质出现异常情况。其中,细微结节及小叶内细网织样阴影的检出率为100%。结论HRCT检查能更加清晰地显示肺间质病变、其肺小叶内的微小病变,病灶好发部位、形态学特点,能作为鉴别本病与其他间质肺部疾病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肺间质病变继发性肺结核,高分辨率CT,特征
0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糖尿病和免疫疾病的增加,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非典型肺结核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发病人群、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的特点[1]。继发肺结核(TB)是一种特殊的不典型肺结核,其临床表现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发病隐蔽,病程漫长,因此,对其进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继发肺结核主要是由于第一次感染后,人体内潜伏的结核分枝杆菌(Mtb)重新活跃起来,或者是由于第二次受到外界的结核杆菌的感染[2]。继发肺结核多见于成年患者,病程长易复发,肺部病灶多为渗出性病灶,含Mtb量较大,容易恶化,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液化、空洞、支气管播散性疾病,并伴有病灶及病灶周边纤维细胞增生、病灶局灶化及疤痕形成[3]。病灶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有活动性渗出病灶、干酪样病灶、愈合性病灶等多种病灶并存,目前继发肺结核病在X线上具有多态性,以上叶后段、下叶后段最为常见。当前随着高分辨CT(HRCT)在肺结核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技术能清晰显示肺间质及肺小叶内的微小病变,能有效弥补常规CT影像存在的结构重叠、密度低等不足[4]。所以,HRCT对继发性肺结核的肺间质病变进行诊断,掌握HRCT所表现出的特异影像学特点,对于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知,实现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减少漏诊和误诊,对结核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5]。基于此,本文利用常规CT和HRCT对继发肺结核进行诊断,以供临床上对继发肺结核的诊断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肺部间质性病变或感染的过程中发现继发肺结核患者15例,男性10例,女性5例,患者的年龄在50~80岁,平均(60.76±3.53)岁,本组患者发病时间为1~3年,平均(1.24±0.47)年,其中14例患者的痰液培养呈阳性,1例患者的痰液培养呈阴性。8例经支气管镜活检确诊,8例通过临床表现和治疗,排除了其他肺间质病变后确诊。
纳入标准:①以咳嗽,咳痰,胸闷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不典型,如气短,发烧,住院或在门诊检查时发现;②诊断为二次结核病;③所有病例都做了CT和HRCT扫描,并有完整的影像数据;④CT检查发现肺组织有明显的改变;⑤病人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中途退组;②患者出现恶性的肝脏、肾脏等气管的病变。
1.2方法
①检查时间,纳入的患者均在入院治疗时及强化治疗期末级疗程结束期采取螺旋CT进行肺部检查。②仪器选择飞利浦16排CT机,参数如下:管电压120KV,管电流60mAs,层厚6.0mm,垂直1.5mm,螺距1.86,窗位WW/WL:350/50,FOV330mm,以标准算法进行重建。③检查方法:平扫位置为胸腔(肺尖至膈肌),若有可疑病变,需加上3mm厚的薄层,如果患者有阴影持续存在,需加强扫描。全部病人在住院时、强化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时用美国GE公司OptimaCT620型62排CT进行检查。常规CT扫描参数:120KV,60mAs,窗口宽度350/50,视场宽度330mm,螺旋间距1.86mm,层厚5mm。HRCT的成像参数:150mA的电流,高分辨的骨骼重构算法,1mm的厚度。需要从肺尖到肺底部,每一层都记录下相应的图像,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ADW4.6工作站,供后期处理。
采用双盲方法,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探讨肺间质之CT征象,并探讨其病灶位置、分布及形态学特征。肺间质病灶以小结节样改变为主,伴有磨玻璃样改变、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肺小叶中可见纤细的网状影像,肺小叶中实变清晰,并伴有空洞征象。
1.3观察指标
继发性肺结核的病灶主要有左肺上中下叶、左肺上下叶和左肺舌叶,并分析其HRCT图像特点。
2结果
2.1对比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部位以及分布特点
其病变节段:以肺上叶居多,累及87个肺段,其中吗,双肺上叶尖后段出现的病变与占比相对较高,而具体病变部位以肺叶段中央及叶间胸膜旁为主,具体结果见表1。
2.2肺间质病变患者HRCT的征象变化
在CT扫描中,病灶表现为磨玻璃样阴影或细网织线阴影,边界清晰,HRCT显示肺小叶间质出现异常情况,其中,细微结节及小叶内细网织样阴影的检出率为100%。
2.3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年龄58岁,入院时咳嗽3月余,加剧伴气促,CT检查显示:伤肺具有斑片,出现磨玻璃改变,密度不均,部分具有钙化的情况(图1),HRCT扫描图像如图2,左肺具有叶细微结节,小叶内细网织样阴影及树芽征。
3讨论
肺结核是肺部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年龄不限[6]。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Mtb的数量显著上升,导致了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7]。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万左右的结核病病人。结核病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8]。继发肺结核多见于成年患者,病程长易复发,肺部病灶多为渗出性病灶,含Mtb较大,容易恶化,部分情况下则会伴有局部病灶及疤痕形成。当前二次结核的发生发展与Mtb诱导的细胞免疫及迟发性Ⅳ型过敏有较强的相关性[9]。继发肺结核在肺部病变较多,常出现多处病变,如树芽征、干酪样坏死、空洞等;纤维钙化,这种病变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也有可能波及两个肺部。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低热;出现盗汗、痰中带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的症状。
相对于传统CT,HRCT的分辨率和清晰度更高,可以更早地发现肺内微小的病灶,特别是以间质病变为主的病灶。有资料显示,在肺上叶后段及下叶后段,有67%的患者会出现继发肺结核。本组15例,均位于双肺上叶,符合本研究的要求。这可能是由于病人的上叶顶、后叶顶和下叶背叶区对Mtb的浸润程度较高[10]。相应的CT扫描表明,此种疾病好发于上肺,如果痰涂片结果为Mtb引起的强烈过敏反应,则会出现肺间质变化,同时还会出现肺实变。CT扫描也显示,该型肺结核病灶与周围正常肺组织边界清楚,提示其主要受累于肺间质,且与其沿支气管树分布有一定关系。HRCT较常规CT更能更好地显示肺结核病灶内细微结构。HRCT扫描显示,该病例以小叶间质病变为主。继发的肺结核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肺间质损害所致的二次肺结核病灶以肺上叶为主,共包括87个肺段;双肺上叶尖后段的病变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在病变的特定部位,肺叶段的中心和叶之间的胸膜所占的比重也比较高,说明肺间质病变更多出现在肺上叶;该病主要发生于上肺叶顶端后部,并可累及多个节段,主要发生于上肺叶中部和叶间区,这一点与刘树荣的发现相一致。其原因可能与肺叶尖端后部血液循环不畅,使结核菌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叶尖端后部;在这里易黏和繁殖。在肺间质病变的CT影像上,发现肺间质病变多为弥漫性,继发肺结核好发于肺叶中心、叶间胸膜旁,其他肺间质病变多位于胸膜下。因此,继发性肺结核和其他疾病的区别在于,病灶的具体位置。
在本研究中,CT扫描显示病变部位有一块磨砂玻璃影或一块细密的网状影,其边界与周边正常组织的边界十分清晰。小叶异质性病变HRCT检出率100%,小叶内有细网织线样病变,小叶中有细网织线样病变,其HRCT检查结果显示,以间质为主要特征的二次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肺结核间质病变以呼吸道播散,小叶间质中微小结核肉芽肿,干酪性坏死性结节,以及轻微的间质纤维化等为主要的病理基础。Mtb感染后,可通过肺泡上皮细胞向肺内扩散,并在肺内形成炎症反应,造成肺组织水肿、增生及纤维化。磨玻璃样影主要表现为肺泡腔内有蛋白纤维素性渗出。空洞征是指在肺脏中出现一由纤维包绕的干酪样结节,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还发现,与痰液培养阴性的患者相比,痰液培养阳性的患者出现空洞征象的比例更高,提示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病变形态存在显著差异。CT图像中的空洞征象可作为鉴别两类病原菌的一项重要指标。前期研究发现,孔道厚度越大,是痰菌性肺结核发病的风险因素,孔道中细菌含量越高,其数量越多。
综上所述,目前在HRCT检查中,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间质病变、在继发肺结核患者肺小叶内的细微病变,而病灶好发部位、形态学特征能够作为将该病与其他间质性肺部疾病区别开来的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爱兰,罗刚.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2):100-101.
[2]姚燕.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J].影像技术,2019,31(6):45-47.
[3]王维.高千伏DR在尘肺病诊断及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91):179-180.
[4]王璐,曹友德.血清KL-6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18(3):127-130.
[5]温小庭,陈竞雄,陈伟,等.高千伏X线片、DR、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8):86-87.
[6]李研芬,刘东伟.肺功能检查在职业健康检查和尘肺病诊断中应用进展[J].养生大世界,2021(6):55.
[7]梅菊芳,黄贤平,曾忠,等.多层螺旋CT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8):133-136.
[8]黄莎,李凡.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20,40(15):1160-1167.
[9]张程.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在尘肺病诊断中价值探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4):127-128.
[10]吴哲.直接数字X线摄影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68,17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