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联合家属陪产宣教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身心应激及分娩恐惧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3年4月本院产科收治的76例初产妇开展研究,根据简单随机盲选法将其分成联合组、对照组,每组38例。干预前、干预后,评估两组患者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分娩恐惧指标[分娩恐惧测评量表(CAQ)]、分娩结局。结果与对照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CAQ评分相比,联合组相关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相比,联合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相比,联合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相比,联合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5min阿氏评分相比,联合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初产妇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与家属陪产宣教,可有效减轻初产妇的身心应激反应,降低其分娩恐惧,进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关键词:无痛分娩,初产妇,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家属陪产宣教
0引言
分娩可对女性生理和心理造成持久、强烈的应激刺激,给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明显的影响[1]。初产妇由于分娩经验不足,加之缺乏正确的分娩认知,分娩前可出现较重的心理负担,从而表现出焦虑、抑郁或恐惧、害怕等负性情绪,加大分娩难度[2]。而随着无痛分娩技术的出现,初产妇的分娩疼痛下降很多,但仍有不少初产妇存在分娩恐惧。因此,对于无痛分娩的心理护理干预十分必要。但传统的护理模式以综合性护理为主,护理内容虽广泛但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对初产妇心理疏导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缺失[3]。家属是产妇最信任、最亲近的对象,有研究指出,家属陪产可有效缓解产妇的负性情绪,利于分娩顺利进行[4]。本文尝试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联合应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与家属陪产宣教护理,并分析该护理模式对产妇身心应激及分娩恐惧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3年4月本院产科收治的76例初产妇开展研究,根据简单随机盲选法将其分成联合组、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年龄为20~36岁,平均(27.16±2.11)岁;孕周为36~41周,平均(38.31±0.64)周;体质量为25~30kg/m2,平均(27.09±0.58)周。联合组:年龄为21~38岁,平均(27.34±2.02)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38.45±0.69)周;体质量为24~32kg/m2,平均(27.25±0.43)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纳入对象均为单胎、足月、初次分娩产妇;②均接受无痛分娩技术助娩;③已建立完整的病历资料;④家属签署同意。
排除标准:①异位妊娠;②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③先天性或孕前精神异常;④二次及以上分娩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按照产科传统上墙的护理流程实施干预,包括产妇分娩前的无痛分娩知识宣教(口头宣教、发放分娩手册)、常规性心理安慰、教授产妇正确的分娩呼吸方法等。
1.2.2联合组
本组实施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联合家属陪产宣教,具体如下。
(1)家属陪产宣教:产妇入院后,组织分娩知识培训会,由产妇与家属共同参与,内容包括无痛分娩的优势、特点、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积极作用、分娩期间注意事项、胎儿娩出后产妇照护方式等内容。产妇进入待产室后,鼓励产妇丈夫或妈妈陪产,并由护士再次讲解陪产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在陪产期间加强产妇分娩情况观察,多使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肯定产妇。分娩期间,家属在旁陪同,必要时在不影响医护人员的情况下,产妇可握住家属单手或家属抚摸产妇头部,给予产妇精神支持,缓解其分娩紧张。胎儿娩出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胎儿情况,必要时可让产妇拥抱胎儿,使产妇安心。
(2)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①心理分析,从产妇年龄、生活环境、家庭状态、自身角色认知等多个维度分析可能对初产妇分娩心理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产妇自述、家属访谈、日常观察等。②明确原因,调查期间,护士通过半结构化提问方式,掌握初产妇选择接受无痛分娩的原因,并了解医生是否尽到风险告知义务、家属是否支持无痛分娩。与产妇交谈期间,注意使用温和、间接性语言,避免直接询问是否恐惧、疼痛是否影响分娩心态等问题。
③制定护理方案,根据心理分析结果,明确产妇接受无痛分娩的具体原因后,整合相关信息,并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开展评估,针对性制定心理护理方案。例如针对基本了解无痛分娩过程的产妇,护理时以稳定产妇情绪,降低产妇对新生儿的期待值为主;针对过度信任无痛分娩的产妇,通过语言适当降低其对无痛分娩的期待值,明确无痛分娩并非全程无痛,娩出后仍可能出现分娩并发症,引起产妇重视,避免其分娩期间过度放松而出现嗜睡、低血压等情况。④运动护理,待产期间,可鼓励产妇适当活动肢体,例如开展摆臂训练、骨盆摆动训练、保健操等,分散产妇对分娩注意力,并帮助其放松骨盆肌肉,利于胎儿娩出。
1.3评价指标
1.3.1心理健康
主要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的情绪应激状态。评估量表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5]开展评估。其中,HAMA由14条目组成,分值范围0~30分,以0~7分、8~14分、15~21分、21分以上为分界点,对应不焦虑、轻微焦虑、中度焦虑和严重焦虑。HAMD由24条目组成,分值范围0~50分,分界点为0~7分、8~20分、21~35分、35分以上,对应无抑郁、轻微抑郁、中度抑郁、严重抑郁。二者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身心应激越严重。
1.3.2分娩恐惧
主要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对分娩行为的恐惧程度。评估量表使用分娩恐惧测评量表(CAQ)[6]开展评估。该量表由4维度16条目组成,分值范围16~64分,分界点为16~27分、28~39分、40~51分、52~64分,对应无分娩恐惧、轻微恐惧、中度恐惧、严重恐惧。
1.3.3分娩结局
主要评估产妇分娩情况(自然分娩、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新生儿出生5min阿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x—±s)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健康对比
组内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组间数据比较,干预后联合组相关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分娩恐惧对比
组内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CAQ评分均有所下降;组间数据比较,干预后联合组CAQ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分娩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相比,联合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相比,联合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相比,联合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5min阿氏评分相比,联合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无痛分娩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手段,它通过在产妇分娩期间使用呼吸法、精神安慰法、椎管内药物镇痛等方法帮助产妇减轻甚至消除分娩时疼痛[7]。但由于无痛分娩在国内使用较少,加之受到传统分娩思维的影响,不少产妇仍认为无痛分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始终坚持自然分娩才是最佳的分娩手段,也有部分产妇因分娩时无法忍受分娩疼痛,而不得已选择无痛分娩[8]。这些因素的叠加影响,使得在临床中自愿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较少,而接受无痛分娩的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分娩前也极易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应激,影响分娩顺利进行。
在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联合组HAMA评分、HAMD评分、CAQ评分更低;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34.21%)相比,联合组(57.89%)更高;产后出血量相比,联合组更低;总产程相比,联合组更短;新生儿出生5min阿氏评分相比,联合组更高。提示无痛分娩初产妇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与家属陪产宣教,对减轻初产妇的身心应激反应,降低其分娩恐惧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模式通过干预前多维度分析产妇的心理状态,明确产妇的心理护理需求,并从引起产妇心理变化的原因出发,收集汇总产妇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类进行梳理,深度剖析初产妇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建立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产妇与其心理需求相适应的心理支持,并综合了医学医疗与心理学,使产妇从心理层面认可无痛分娩技术,并主动调适自我情绪[9-10]。在此基础上配合家属陪产宣教,在充分肯定家属对产妇分娩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利于发挥医院与家属的合力,全面、有效地实现对产妇的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为改善分娩结局创造有利条件[11]。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与家属陪产宣教联合使用,实现了产妇自身与家属作用的有效统一,对帮助产妇稳定心境,提高个体心理、生理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无痛分娩初产妇护理干预联合应用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与家属陪产宣教,可有效减轻初产妇的身心应激反应,降低其分娩恐惧,进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解文迪,刘静,冯巧芳.多模式分层心理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6):845-848.
[2]沈啸翼,丁晶晶,周军,等.分级诊疗模式下社区-综合性医院联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及照顾者的管理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2,25(2):176-179.
[3]武艳华,刘杰,陈怡.城市精神障碍家庭照顾者社会支持的干预模式研究——以“美丽心灵”特殊家庭心理支持项目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34-40.
[4]Mubeen,Akhtar,Birgit Kroener,Herwig,Fayyaz Ahmad,Faize.Depression and Anxiety among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in Germany:The Predictive Role of Coping Styles.[J].JPMA.The Journal of the Pakist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9,69(2).230-234.
[5]朱斌相,张文霞,马燕娜.自由体位配合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0):3760-3763.
[6]吴婷,马琼,刘佩蓉.无痛分娩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8):2799-2803.
[7]宋汝丹,张英,王艳玲,等.无痛分娩产妇生产期间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4):678-683.
[8]Kasha ija Denis Kam pay ana,Mselle Lilian T e ddy,M k o k a Dic k son Ally.H us ba nds'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supporting their wives during childbirth in Tanzania[J].BMC Pregnancy&Childbirth.2020,20(1):88-91.
[9]袁颖,戴锦萍,姜瑛.产科护士协助家属共同参与家庭式围生期照护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6):1127-1131.
[10]黄海桃,蒙莉萍,陈珊娜,等.家庭群组式产后健康教育促进初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22,44(22):3455-3457,3461.
[11]罗晓玲.多元分层心理干预联合冥想放松减痛法对无痛分娩初产妇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2,8(11):100-10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