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后不同时间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3个月,观察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脑出血;术后;负性情绪;血栓风险;生命质量;满意度
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手术是治疗该病患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需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1]。集束化护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能有效改善护理结局[2-3]。本文观察集束化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4],经CT、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符合外科手术指征;入组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年龄>40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卒中病史;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恶性肿瘤;精神异常;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41~80岁,平均(58.36±10.67)岁;出血部位:基底节10例,脑室10例,脑干10例,丘脑1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43~81岁,平均(59.32±10.3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11例,脑室11例,脑干10例,丘脑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拍背、吸痰,进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1)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8名护理人员为组员。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集束化护理实施要点和脑出血术后护理重点。小组成员查阅、总结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订集束化护理方案。(2)健康宣教:入院后,向患者家属讲解脑出血的病因、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患者清醒后,采用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3)基础护理:术后定时更换患者体位,1次/2 h,并在其易受压部位适当垫软枕;术后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并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颜色及弹性,测量下肢周径,嘱患者穿戴弹力袜,并按摩下肢;定期更换切口敷料,并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等。(4)心理护理:术后与患者沟通交流,护理人员针对其不良情绪发生原因进行疏导,或指导患者采取听轻音乐、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指导家属多与患者沟通,给予其心理支持。(5)术后下肢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床上肢体活动,包括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以及膝关节屈曲训练,5~10 min/次。之后逐渐过渡至下床活动和主动训练。
两组均护理3个月。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SAS总分≥50分表明存在焦虑情绪,且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SDS总分≥53分表明存在抑郁情绪,且评分越高表明抑郁情绪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0~1分表示低危风险;2分表示中危风险;3~4分表示高危风险;≥5分表示极高危风险。(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估,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1~89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后不同时间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比较护理后1、3个月,观察组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也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类型。目前,手术可有效清除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但术后患者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5-6]。因此,术后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效果未达预期。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SDS评分和护理后1、3个月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集束化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可明确其目前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的负性情绪并进行针对性疏导,同时通过指导患者采用多种方式转移注意力,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8-9];且于患者清醒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可提高其对并发症的防范意识,同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下肢情况,并进行下肢康复锻炼,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10]。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GQOLI-74各维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集束化护理小组通过查阅、总结脑出血术后护理措施,可保证各护理措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连续性,提高患者对后续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进而提高其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11]。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提高生命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倪其泓,郭相江,杨硕菲,等.小腿深静脉入路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全下肢型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7):486-490.
[2]周峥,王利.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4):565-567.
[3]沈居丽,贾惠芳,郜玫,等.基于风险评估的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43(2):160-16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12):994-1005.
[5]白雨翡,齐艳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306-307.
[6]杨健慧,张小燕,谢萍,等.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4):643-644.
[7]Zheng P,Wang J,Ma Y,et al.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postoperativ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J].J Healthc Eng,2021:3448979.
[8]孙嫣.多学科协作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2,43(1):269-270.
[9]宋迎,郑慧军.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20):155-157.
[10]孙楠.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围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44-145.
[11]朱依.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健康管理,2021(26):151-152.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8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