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该院 EICU 收治的 92 例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6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 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 水平、舒适度 [Kolcaba 的舒适状况量表(GCQ) ] 评分, 并发症发生率, 康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EICU 入住时间、住院时间) 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两组 PaO2、SaO2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PaCO2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2/46), 低于对照组的 17.39%(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05) ;两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 GCQ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 机械通气时间、EICU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观察组健康指导、护理方式、沟通态度、护理效果、 安全管理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 EICU 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可提高 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症;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血气分析;舒适度;并发症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cluster the nursing in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92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admitted to EICU of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cluster the nursing. The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aO2)] levels, the comfort [Kolcaba’s 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 (GCQ)]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EICU stay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PaO2 and SaO2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CO2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7.39% (8/46), which was higher than 4.35% (2/4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GCQ scores of psychology, physiology, soci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the EICU stay time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of health guidance, nursing methods, communication attitude, nursing effect and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 The cluster nursing in the EICU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artificial airway can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improve the levels of blood gas analysis indexe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Critical illness; Artificial airway; Cluster the nursing; Blood gas analysis; Comfort; Complication
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危重症患者常需建立人工气道,以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1]。但长期应用人工气道,易导致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多伴有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影响机械通气效果 [2]。集束化护理可提供一系列具有循证依据的针对性、系统性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康 复进程 [3]。本文观察集束化护理在 EICU 危重症人 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 本院 EICU 收治的 92 例危重症人工气道患者进行 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呼吸困难需行机械通气治 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时间≥ 48 h。 排除标准:机械通气前存在肺部感染;严重精神 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 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 过(批准文号:20190521006)。采用随机数字表 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6 例。观察组男 25 例, 女 21 例; 年 龄 38~67 岁, 平 均(52.28± 3.24) 岁;体质量指数 18~29 kg/m2,平均(23.56± 1.04)kg/m2 ;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12 例,呼 吸系统疾病 18 例,循环系统疾病 10 例,消化系统 疾病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 38~69岁, 平均(52.30±3.26) 岁; 体质量指数 18~29 kg/m2, 平均(23.59±1.08) kg/m2;原发疾病:神经系统疾 病 13 例, 呼吸系统疾病 17 例, 循环系统疾病 9 例, 消化系统疾病 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呼吸机工 作状态,出现异常状况立即通知医师处理,保持各 种管道通畅,并妥善固定,依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 予以饮食护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禁食患者予 以外周静脉营养。
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1)成立集束化护 理小组。由护士长 1 名、责任护士 5 名组成,护士 长负责护理方案的制订,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方案 的实施。(2)体位护理。建立人工气道 48 h 内, 患者保持平卧位,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抬高床 头 30°,并将软枕垫于身下,每 2 h 协助患者翻身 1 次,对患者上下肢进行适当按摩。(3)人工气 道护理。对于气管插管者,标记气管插管深度,保 持气管插管的下端在气管分叉以上 1 cm;对于气管 切开者, 控制气囊压力在 25~30 cmH2O(1 cm H2O= 0.098 kPa),每日更换 2 次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 燥;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吸痰,每次吸痰 时间≤ 15 s。(4) 口腔护理。每 4 h 对患者进行 1 次口腔护理,遵医嘱采用 4% 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 腔清洁。(5)环境管理。采用 500 mg/L 含氯消毒 液擦拭病床、仪器和地面,1~2 次 /d;每 2 周进行1 次空气培养,维持室内温度在 22 ℃左右,湿度在 55%~60%,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6) 营养支持。予以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初始剂量以 500 mL/d为宜,3~5 d 后逐渐增加至 1500~2000 mL/d, 控制速度在40~80 mL/d,期间密切观察患者肠鸣音情况,出现肠鸣音异常立即处理。(7)心理护理。对于意识不清者,应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解释家属相关疑问;对于意识清醒者,耐心向其解释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动脉血氧分压(PaO2 )、血氧饱和度(SaO2 )。(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采用 Kolcaba 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估 [4],包含心理(10 个条目)、生理(5 个条目)、社会文化(8 个条目)及环境(7 个条目)4 个维度,各个条目均为 1~4 分, 分数越高表示舒适度越好。(4)比较两组康复时间,包括机械通气时间、EICU 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含沟通态度、健康指导、护理效果、护理方式、安全管理 5 个方面,各项总分均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该调查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59,重测效度为 0.86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 PaO2、PaCO2、SaO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PaO2、SaO2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4.35%(2/46),低于对照组的 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舒适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 GCQ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 GCQ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 EICU 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健康指导、 护理方式、沟通态度、护理效果、安全管理等护 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5。
3 讨论
在采取人工气道治疗期间,因护理不当、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引发一系列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5-6]。集束化护理制订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将诸多有效的措施同步实施,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PaO2、SaO2水平,GCQ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aCO2 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 气时间、EICU 入住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集束化护理中加强体位护理,为患者翻 身及肢体按摩, 有利于下肢血液循环, 减少摩擦力, 预防压疮形成。采取口腔护理能够减少口腔内细菌、 病原体的繁殖,增加患者口腔舒适度 [8]。且护理过 程中加强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关注,予以相应的心理 疏导, 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其身心舒适度 [9]。 同时强化环境管理,加强人工气道护理,利于改善 血气分析指标水平,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10]。此外, 给予患者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 可提高机体抵抗力, 从而缩短康复时间 [11]。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 EICU 危重症人 工气道患者, 可提高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缩短康复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小潍,卢月琴,成丽,等 . FASTHUG 集束化管理对老年重 症病人护理质量及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影响 [J]. 实用老年医 学, 2020,34( 12): 1321-1324.
[2] 胡娜,张慧,方继锋,等 .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重症患者人工 气道集束化管理方案的构建及临床应用研究 [J]. 护理管理杂志, 2022,22(8): 539-543.
[3] 阿丹,宁昱琛,孙鹏玉,等 . 基于集束化管理探究改进口腔 护理在 VAP 中的实施效果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 (24): 1892-1896.
[4] 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 . 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 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 13): 57-59.
[5] 张舒,郑静,刘先锋,等 . HFMEA 模式在人工气道患者气囊 压力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3,35(3): 269-273.
[6] 徐美亚 . 精细化护理管理在改善 ICU 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 感染中的应用 [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40( 1): 4-7.
[7] 郭安娜,任兴珍 .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神经外科非人工气道老 年病人上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实用老年医学, 2021,35(7): 766-768.
[8] 刘晓红,屈莫 .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及 气道并发症的影响 [J]. 贵州医药, 2021,45(4): 658-659.
[9] 于秀勤,赵杨,时春焱 . 集束化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 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J]. 中国医药导报, 2022,19(27): 162-165.
[10] 余可斐,李龙倜,王梦荷,等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人工 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J].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20,39(5): 492-495.
[11] 曾惠清,甘佩仪,程婉红,等 . 集束化护理理念在 ICU 人工 气道护理中对机械通气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J]. 国际护 理学杂志, 2020,39(10): 1836-18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