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4-04-03 11:07: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40 例。对照组 采用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研究组采用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 [ 中 核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RANK)、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MIP-1α)] 水平、疼痛程度 [ 数字疼痛评分法(NRS)] 评分、牙周指标 [ 牙 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M)、菌斑指数(PLI)] 水平、咀嚼效率、咬合力和随访 3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研究组修复成功率为 93.02%(40/43) ,高于对照组的 75.61%(31/4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治疗后, 研究组咀嚼效率、 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龈沟液 RANK、MIP-1α 水平,以及 NRS、SBI、TM、GI、PL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r<0.05)。 结论: 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能够提高修复成功率,改善咀嚼功能和牙周功能,减轻疼痛和炎 症刺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

  【关键词】 数字化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常规印模,高嵌体,牙体缺损,龈沟液,炎性因子,并发症

  Effects of digital chair-side CAD/CAM Onlay on repair oftoothdefects

  CAI Life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of Changtai District Hospital,Zhangzhou 363900 Fuji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digital chair-side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CAD/CAM) Onlay on repair of tooth defects.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0 patients with tooth defects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April 2022 to February 2023.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impression to make Onlay repair,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igital chairside CAD/CAM to make Onlay repair. The success rate of repair, the level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nuclear factor κB receptor activating factor (RANK),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 (MIP-1α)], the pain degree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score, the periodontal indexes [gingival index (GI), 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 (SBI), tooth mobility (TM), plaque index (PLI)] levels, the masticatory efficiency, the bite force level,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repair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3.02% (40/4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5.61% (31/4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chewing efficiency and bite forc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RANK, MIP-1α, NRS, SBI, TM, GI, and PLI scor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For dental defects, digital chair side CAD/CAM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toration, improve chewing and periodontal function, alleviate pain and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an conventional impression based high inlay restoration.

  【Keywords】 Digital chair-side computer-aided design/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nventional impression; Onlay; Tooth defect;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Inflammatory factor; Complication

  牙体缺损为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 咀嚼习惯改变、牙周组织疼痛、牙龈红肿、牙齿松 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目前,临床多 采用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能恢复牙冠形态及 邻接关系,保护缺损牙体和牙周组织 [1] ,但其精确 度较低,仍存在修复失败的风险。数字化椅旁计算 机辅助设计 / 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CAD/CAM)是结合信息和设计两种科学技术,利用椅旁计算机设 计软件及高嵌体制作设备制作高嵌体,可显著提高 牙体印模与缺损牙体的匹配度,最大程度保留健康 牙体,优化患者口腔环境 [2-3] 。本文观察数字化椅 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4 月至 2023 年 2 月 本院收治的 80 例牙体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一般情况良好,可耐受常规检查及治 疗。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严重脏器病变;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意识及智力障碍或 其他先天性疾病;因牙体缺损进行过临床治疗; 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不配合研究。患者及家 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 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 20211126)。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 对照组各 40 例。研究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20~60 岁, 平均(44.20±4.70)岁;病程 1.4~2.7 周, 平 均(2.04±0.32) 周; 体 质 量 指 数(BMI)20~ 23 kg/m2 , 平 均(22.20±0.30)kg/m2 ;共 43 颗患 牙,包括下颌前磨牙 16 颗,中切牙 14 颗,侧切 牙 13 颗;缺损原因:牙齿酸蚀磨损 18 颗,牙龋病 16 颗,牙外伤 9 颗。对照组男 21 例,女 19 例; 年龄 20~60 岁, 平均(43.50±4.59) 岁; 病程 1.5~ 2.9 周, 平 均(2.03±0.31) 周;BMI 20~23 kg/m2. 平均(22.10±0.28)kg/m2 ;共 41 颗患牙,包括下 颌前磨牙 17 颗, 中切牙 16 颗,侧切牙 8 颗;缺损 原因:牙齿酸蚀磨损 17 颗,牙龋病 16 颗,牙外 伤 8 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高嵌体修复。(1)根管治疗: 对缺损牙体进行根管治疗,同时使用刮勺或牙钻去 除损坏牙体及腐质, 拍摄 X 线片以了解患牙根尖周 组织情况,确保根尖填充完善,根尖区无慢性炎性 病变。(2)根管制备:测量 X 线片根径 1/3 作为 桩直径, 预备深度为根长的 3/4 左右, 保留 4~5 mm 的根尖区域以牙胶封闭。沿患者咬合面形态均匀去 除 1.5~2.0 mm 牙体组织,近中及远中邻面制备浅 凹型肩台, 深度约 1.5 mm, 宽度约 2.0 mm, 颌面 需制备功能尖斜面、非功能尖短斜面;外形边缘线 均需清晰可见,患牙与邻牙接触点距离约 0.5 mm。

  对照组采用常规印模制作高嵌体修复。使用硅 橡胶印模材料,放入托盘置于患者口中,初步取牙 体印模。在预备体表面及周围注入高流动性精细硅 橡胶,获得最终印模,再调制藻酸盐印膜制取对颌 印模。使用消毒液消毒印模,硬石膏制作模型,制 作高嵌体,患者试戴,调整邻接触点合适后,使用 树脂粘接剂在口腔内进行粘接、抛光。

  研究组采用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 修复。采用 CAD/CAM 系统收集患牙和邻牙光学印 模,使用执笔式握住手柄摄像头以邻牙为支撑点, 移动摄像头,自外向里扫描患者口腔环境,获取邻 牙信息,移动距离 <8 mm,角度 <30°,确保 50%的数据重叠,获取三维数字模型。借助计算机设计 高嵌体,检查高嵌体厚度和外观,并通过旋转、增 减等措施完善高嵌体的设计。连接铣床, 切割 CAD 瓷块,烧结上釉,硅烷化处理组织面后,进行椅旁 试戴,调整邻接触点合适后,使用树脂粘接剂在口 腔内进行粘接、抛光。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修复成功率。于治 疗 3 个月后复诊评估, 成功:无冠松动脱落、冠折、 根折等。失败:不符合上述成功中任一项。(2) 比 较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 1 d 和治疗 3 个月后复诊时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 3 mL, 经 转 速 3000 r/min, 半 径 8 cm, 离 心 5 min 后 取 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核因子 κB 受 体活化因子(RANK)、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1α (MIP-1α) 水平 [4]。(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 程度评分。治疗前 1 d 和治疗 3 个月后复诊时,采 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总分为 0~10 分, 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重。(4)比较两组治疗前 1 d 和治疗 3 个月后复诊时牙周指标水平。牙龈指数 (GI),0 分: 牙龈正常;1 分: 轻度水肿;2 分: 中度红肿;3 分:重度红肿、溃疡。龈沟出血指数 (SBI) ,0 分:龈缘和龈乳头外观健康; 1 分:龈 缘和龈乳头轻度炎症;2 分:牙龈轻度炎症,有颜 色改变;3 分:牙龈中度炎症,有颜色改变和轻度 水肿;4 分:牙龈重度炎症, 明显肿胀、出血;5 分: 牙龈明显肿胀,有出血或自动出血,可伴溃疡。牙 齿松动度(TM) :使用镊子查看牙体,用镊子抵 住窝沟,做唇舌向、近远中向和上下推动,按松动 度由轻到重分别计 0~3 分 [5]。菌斑指数(PLI),0 分: 龈缘部无菌斑; 1 分:视诊无菌斑,但探针可在牙 龈及邻近区刮出菌斑;2 分:牙龈及邻近牙面有中 等量菌斑;3 分:龈袋内和牙龈及邻近牙面中有大 量菌斑。(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治疗 前 1 d 和 3 个月后复诊时评估,咬合力:于患者缺 损牙处放置测试片,指导患者进行匀速咬合 10 次, 取其中 4 次最大咬合力的平均值;咀嚼效率:嘱咐 患者咀嚼花生粒 4 g,咀嚼 20 s 后将残渣全部吐在 容器中,经漱口后过滤烘干称重,计算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 =(咀嚼前重量 - 残渣重量)/ 咀嚼前重 量 ×100%。(6)比较两组随访 3 个月内并发症发 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修复成功 40 颗, 失败 3 颗, 成功率为 93.02%(40/43); 对照组修 复成功31颗,失败10颗, 成功率为75.61%(31/41)。 研究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4.865. P=0.027)。

  2.2 两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 疗前, 两组龈沟液 RANK、MIP-1α 水平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龈 沟液 RANK、MIP-1α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3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NR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NR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2.4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SBI、TM、GI、PLI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SBI、TM、GI、 PL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2.5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 组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后,两组咀嚼效率、咬合力均高 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见表 4.


\

 
  2.6 两组随访 3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0%(3/40) ,低于对照组的 30.00%(12/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5.


\

 
  3 讨论

  牙体缺损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牙体硬组织 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破坏,可引发牙体形态、咬 合及邻接关系异常, 常见病因包括牙龋病、牙外伤、 磨损酸蚀和发育畸形等 [6-7]。

  临床对于牙体缺损主要使用修复体修复,以恢 复邻接关系,提高咀嚼功能 [8] 。常规印模制作高嵌 体修复是利用树脂或硅橡胶填充获得待修复牙体印 模,通过专业加工得出高嵌体,可恢复患者缺损牙 体牙冠形态和邻牙关系,维持牙列完整 [9-10] 。但其 精确度较低,降低高嵌体嵌入后舒适度,增加患者 后续复诊次数及治疗成本 [11]。CAD 是以计算机技 术生成和运用各种数字信息与图形信息,辅助设计 修复体;CAM 则是采用计算机控制数字化加工设 备进行修复体的自动加工成型;无需人工选材印模, 同时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具有更加显 著的精确性,制作的修复体质量更高,与健康牙体 的适配度和美观度更好 [12-13] 。此外,牙体修复所使 用的材料和修复体都可即刻加工制作,能够提高缺 损牙体修复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 组修复成功率、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牙周指标水平和 NRS 评分均低于 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 嵌体可促使修复体与患牙更为密合,患牙轴壁残余 的牙体组织咀嚼抗力较高 [14]。

  RANK 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MIP-1α 为促炎 因子,二者存在于龈沟液中,与牙体修复和牙周组织炎症密切相关 [15]。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研究组 沟液 RANK、MIP-1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 因为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修复缺损牙 体可减轻牙周组织红肿疼痛,促使周围血运恢复正 常,改善口腔环境。因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较少, 其结果有待后续扩大样本量,开展深入研究予以 印证。

  综上所述,数字化椅旁 CAD/CAM 制作高嵌体 修复牙体缺损可提高修复成功率、咀嚼效率和咬合 力,降低 NRS 评分、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牙周 指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印模制作 高嵌体修复。

  参考文献

  [1] 符苏杰,宋冬生,孙凯莹,等 . 全瓷冠、高嵌体与覆盖体对 大面积牙体缺损后牙修复效果及牙周组织的影响 [J]. 现代生 物医学进展,2022.22(9):1729-1733.

  [2] 刘泱,张先琴,刘党利 . 椅旁 CAD/CAM 全瓷修复牙体缺损 的修复效果、美学效果探究 [J]. 临床研究,2022.30(5): 56-59.

  [3] 张秀芳,吴军,童兴旺 . 椅旁 CAD/CAM 系统与手工制作高嵌 体修复后牙缺损的效果比较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 (11):1889-1891.

  [4] 邹晶,韩浩 . IPS e. max Press 铸瓷嵌体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及对龈沟液中 CXCL16 及 RANK 水平的影响 [J]. 检验医学 与临床,2022.19(13):1785-1790.

  [5] 杨雄伟 . CAD/CAM 树脂粘结桥在前牙牙体缺损患者美学修复 中的应用及其对牙周状况的影响 [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 子版),2021.5(8):18-20.

  [6] 周继章,郭大红,屈博 . CAD/CAM 全瓷高嵌体修复根管治 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医学工程,2021.29 (10):47-50.

  [7] 徐凯丽 . 数字化椅旁制作玻璃陶瓷高嵌体修复磨牙大面积牙体 缺损的临床分析 [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9):54-56.

  [8] 徐耀卿,姜瑾,郑向明 . CAD/CAM 高嵌体与常规修复对牙体 缺损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1. 32(6) : 670-671.

  [9] 孙丽萍,王瑞永,李威 . 两种取模方法制作全瓷高嵌体的临床 效果比较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6.41(6):650-652.

  [10] 朱玉龙 . CEREC 数字化椅旁全瓷修复系统制作高嵌体修复老 年重度磨耗牙的临床观察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 (10):1172-1177.

  [11] 邹强,袁媛,陈红莲,等 . CAD/CAM 高嵌体修复与全冠修复 治疗老年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临床医学研究与 实践,2021.6(30):91-93.

  [12] 张树新, 曾慧子, 段慧玲, 等 . CEREC 椅旁 CAD/CAM 高嵌 体修复技术治疗后牙牙体缺损的效果分析 [J]. 当代医药论丛, 2022.20(5):54-57.

  [13] 姜文静,颜庭庭,刘德峰,等 . 经椅旁 CAD/CAM 系统制作玻 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 [J]. 精准医学杂志, 2021.36(4):352-355.

  [14] 姜涛 .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全瓷高嵌体修复对牙体缺损患 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J]. 当代医学,2022.28(19):107-111.

  [15] 孙荣 . CAD/CAM 高嵌体在老年重度磨耗咬合重建中的应用效 果及对龈沟液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J]. 吉林医学,2022.43 (12):3319-33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78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