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积极心理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 属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60名护理人员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 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6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 (CD-RISC)]评分、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和敬业程度(盖洛普Q12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坚韧、乐观、力量等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护理后, 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护理后,观察组应急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护 理后,观察组盖洛普Q12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积极心理护理应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 体,可提高其心理弹性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和敬业程度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关键词】积极心理护理;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式;心理弹性;应急能力;敬业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urses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nurses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60 nursing staffs who responde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February 2023.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8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sychological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continuous nursing for 6 weeks.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the coping style [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SQ)], the emergency capability score and the dedication degree (Gallup Q12 sca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scores of CD-RISC dimensions such as tenacity, optimism and strength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positive coping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egative coping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emergency capabi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after the nursing, the score of Gallup Q12 sca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the nurse group responding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an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ores, the emergency capability and the dedication scores, and improve their coping style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Keywords】 Positive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e;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Coping styl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Emergency capability; Dedication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事件[1-2]。护理人员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群体,受工作量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的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3-4]。积极心理学主张挖掘个体潜在的积极情绪、力量来促进其正性品质发展[5]。本文观察积极心理护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3年1—2月郑州大学第 三附属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160名护理人 员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疫情一线人员;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排除标 准:入组前1年内出现家庭意外;中途退出研究;既往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类药物服用史;合并心、肺 等脏器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期。护理人员均知情 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 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男 6名,女74名;年龄21~38岁,平均(28.26±3.75)岁;工作年限 1~12年, 平均(6.24±2.08) 年; 产科11名, 感 染科25名,消化科32名,心血管科12名。观察组:男8名, 女72名; 年龄20~37岁,平均(27.67±3.15)岁; 工作年限2~11年,平均(5.98±2.13)年;产科9名,感染科24名,消化科36名,心血 管科11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情绪疏导:与护理人员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疏 导,15min/次,1次/周。放松疗法:指导护理人 员采取锻炼、游戏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放松,同时适当减轻负性情绪严重者的工作量。音乐疗法: 嘱护理人员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以积极向上的音乐 类型为主。放松、音乐疗法均在情绪疏导的基础上 进行,可于日常休息时实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积极心理护理。(1)组建积极心理护理小组。由 1名具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应对经验的主任担任小组组长,负责协调安排各项工作;3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组员,负责实施心理护理。(2)准备工作。心理咨询师 向护理人员介绍积极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方法及意 义,并建立名为“幸福一家人”的微信群,同时从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投入、意义、成就等方面开展护理。(3)具体实施。①积极情绪:首先进行 现场授课,围绕逗趣、爱、激励、兴趣、敬佩、希望、宁静、感激、喜悦、自豪等10种积极情绪开展,30min/次,共2次。之后进行引导性干预,嘱护 理人员每天在微信群分享“幸福时刻”小视频,通 过传播正能量来激发动力,克服恐惧、紧张等消极情绪,提高护理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②人际关系:开展分享交流会, 主题设为“相亲相爱一家人”,护理人员可自由交流(内容包括生活中的喜怒哀 乐、经验等)并结伴, 鼓励护理人员之间主动交流、互帮互助,提高凝聚力和共同战胜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信心。③投入:由组长统计护理人员的兴趣爱 好,根据统计结果开展集体活动,分别为读书会、集体长跑、短视频拍摄和瑜伽,建立护理人员之间的信任,1~2h/次,1次/周。④意义: 每日晨会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叙事护理》及《叙事护理精进60讲》微课,10min/次。组长运用叙事疗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叙事访谈,引起护理人员对工作意义、应对方式、人生价值的思考,20min/次, 1次/周。⑤成就:组织成就分享会,护理人员可分享自身感 恩经历和成就,15min/次,之后由组长选取身边 有突出贡献的人员作为榜样,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其奉献、无畏、敬业精神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心态和方式,20min/次,1次/周。
两组均持续护理6周。
1.3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 评分。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 RISC)评估,包括坚韧(13个条目)、力量(8个 条目)和乐观(4个条目)3个维度,每个条目均采 用0~4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 对方式评分。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包括积极应对(0~36分)、消极应对(0~24分) 2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选择该应对方式的倾向性越高。(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应急能力评分。采用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问卷评估,包括预防能力、准备能力、救援能力3个维度,总分185分,评分越高表明应急能力越强。(4)比较两组护理 前后敬业程度评分。采用盖洛普Q12量表评估,包 括基本需求、团队合作、管理者支持、自我成长 4个方面,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 1~5分, 总分 60分,评分越高表明敬业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坚韧、乐观、力量等CD-RIS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 组坚韧、乐观、力量等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应对方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等SCS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消极应对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应急能力评分比较护理前,两组应急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前后敬业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盖洛普Q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盖洛普Q12量表评分均 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给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还会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导致职业倦怠及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护理人员生命质量[6]。
积极心理护理可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心理品 质,使其体会生活中的快乐、幸福,保持对生活的乐观、希望,从而提高心理弹性[7]。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坚韧、乐观、力量等CD-RISC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积极心理护理通过引导护理人员认识自身的积极情绪,可激发 其内在力量;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可帮助护理人员获取同伴力量, 更好地适应工作变化;而叙事访谈、成就分享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荣誉感,帮助其将情绪问题外化、解构、重建,从而采取积极行动,提升心理弹性[8]。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积极心理护理通过积极情绪、人际关系、投入、成就等步骤,可逐步激 发护理人员的积极品质,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促使护理人员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积极心理护理对强化心理建设、提升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团队交流、学习,从而提高应急能力[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盖洛普Q12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积极心理护理通过正向指导可增强其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信心,有助于帮助护理人员获取情感认同,提高其对工作的投入感,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敬业程度[10]。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护理应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群体,可提高其心理弹性评分、应急能力评分和敬业程度评分,改善应对方式,效果优于常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何健,郭照宇,周晓农. 以全健康理论提升我国应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能力[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43(10):1545-1553.
[2]王东博,尹正,陈威震,等.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中 医院感染应急管理现状[J]. 中国医院管理,2020,40(4):8-10.
[3]张艳平,刘春霞,刘东晖,等.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热 门诊护士应急能力和心理状况的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8):1079-1082.
[4]郭新文,吕新平.专业知识培训联合心理干预对突发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基层人员应对能力、急救能力及心理韧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7):1055-1058.
[5]孙滕滕,刘红英,王娜娜,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老年慢性 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22,20(1):95-98.
[6]严晓婷,吴俞萱,刘祯帆,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医务人 员核心应急能力、心理弹性对工作投入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21,37(11):1505-1509.
[7]刘晓华,赵晓霞,景彩丽,等. 团队积极心理干预对护士遭受生活事件冲击后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3):3092-3096.
[8]黎黎,彭丽丽,汪丰,等. 积极心理干预对90后护士心理 弹性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1,36(14):82-85.
[9] 张平,张兰鸽,倪士光.在线积极心理干预策略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3):224-229.
[10]席居哲,王云汐,鞠康.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重大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的心理干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81-1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