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无抽搐电休克结合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10:29: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结合基于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对其认知功能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20 年11月至2023 年4月收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9例,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B组(39例,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 周,并接受基于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评分及神经递质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MCCB 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 );对比A、B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6%对比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合基于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无抽搐电休克; 基于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 认知功能;神经递质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其致病机制复杂,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阶段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较典型的特征是言语行为紊乱、情感不协调,部分甚至会出现妄想、自杀想法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干预手段,其中奥氮平是常用抗精神病药,通过影响多种神经递质,稳定患者情绪,起到抗精神病的作用,但仍有部分患者的单独药物治疗疗效欠佳,药物联合物理治疗的新模式逐渐兴起。无抽搐电休克是物理治疗措施之一,其通过电流刺激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 [1]。精神分裂症因疾病特殊性,自护能力较低,需要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基于Orem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从多方面入手,改善患者情绪问题,培养其自护能力,从而为疾病恢复提供有利条件 [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 7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旨在分析无抽搐电休克结合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于 2020年11月至 2023年 4月收治的 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39例。A组患者中男性 22 例,女性17 例;年龄 20~45岁,平均(31.46±5.35)岁;BMI20~28kg/m2,平均(23.32±2.16)kg/m2;疾病分型 [3]:偏执型、青春型、未分化型分别为29、4、6例。B组患者中男性 23例,女性16例;年龄19~45 岁,平均(31.42±5.37)岁;BMI19~28kg/m2,平均(23.33±2.15)kg/m2 ;疾病分型:偏执型、青春型、未分 化型分别为 27、5、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4]中诊断标准相符;②首次诊断精神分裂症;③入院前未接受抗精神病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类型严重精神疾病;②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③酒精、药物依赖史。研究经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审核批准。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A 组患者口服奥氮平片(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83500,规格:5mg/片)治疗,开始剂量 5mg/ 次,1 次 /d,2 周内缓慢增加至10~20mg/d,并维持治疗。在上述基础上, B组增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前 6h禁食、禁水,在治疗前 30 min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进行测量,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2020382,规格: 1mL∶0.5mg)0.5mg,使用 2mg/kg体质量丙泊酚乳状注射液(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9990282,规格:20mL∶0.2g)静脉麻醉,同时将氯化琥珀酰胆碱注射液(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20054745,规格: 1mL∶50mg)150mg 与 10mL0.9% 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推注,之后将电痉挛治疗仪(SomaticsLLC.,型号:ThymatronSystcm IV)通电,电极位置放置在患者双颞侧。设置电流为900mA、电压为 450V,单次刺激时间控制在 3s,在麻醉和通电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患者彻底清醒且没有发生不良症状后,送回病房。治疗周期及频率:第1~2 周,3 次 / 周,第 3~6周,2次 /周。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基于 Orem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组建 Orem自护团队,充分掌握患者真实需求,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提升治疗积极性。①做好日常跟踪监控,避免患者伤害他人或自残。②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如果有抑郁、焦虑表现,及时进行心理干预。③在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意识到暴力行为、消极情绪的危害。④培养患者自理能力,进行适度体育运动,养成规范作息习惯,提高其社会功能。⑤护理过程中主动和患者家属沟通,使其明白家属积极配合有助于患者病情控制。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通过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拟定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 75%=PANSS 评分降低幅度=100% 为痊愈;治疗后, 50%=PANSS评分降低幅度 <75% 为显效;治疗后, 25%=PANSS评分降低幅度 <50%为有效;治疗后, PANSS 评分降低幅度 <25%为无效。总有效率 = 痊愈率 +显效率 + 有效率。②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6] 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后使用 MCCB评分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包括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言语学习与记忆、视觉学习与记忆、推理问题与解决 6项,每项评分 <30 分提示明显认知功能损害;30~40 分提示轻微认知功能损害;>40分提示认知功能正常。③神经递质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 5mL空腹静脉血,3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 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恶心呕吐、嗜睡、便秘、口干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首先采用 S-W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s)表示,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A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 两组患者 MCCB 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 MCCB评分均升高,且 B 组更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 S100B、GFAP均降低,血清 BDNF升高,且 B 组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幅度较 A 组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对比 A、B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6% 对比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于青壮年时期,病程迁延,且复发风险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压力。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遗传、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且其早期症状信号没有特异性,进展较缓慢,不易被准确识别。奥氮平抗精神病药物虽对精神分裂症有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依从性欠佳,临床应用中有局限性。

  无抽搐电休克通结合电休克和肌肉松弛剂,在全麻状态下开始治疗,患者处于睡眠状态,肌肉比较放松,在此条件下机体对治疗排斥反应较小, 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低,利用适量短暂脉冲式矩形波电流对脑部进行刺激,使大脑皮质电活动同步化,患者出现暂时性的意识丧失,从而缓解精神分裂症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7]。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通过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性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A 组比,B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各项MCCB评分均更高,表明无抽搐电休克结合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BDNF 参与学习记忆机制,调节大脑认知功能,保护神经元,其水平降低,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发生障碍,病情加重;高水平 S100B 会诱导神经细胞功能异常,出现神经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造成神经损伤,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恶化;GFAP 主要作用是维持星形细胞正常功能,但过度活化会损伤神经细胞 [9]。无抽搐电休克通过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促进 BDNF的合成释放,并抑制 S100B、GFAP 等的分泌,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细胞内环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10]。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通过渐进培养患者自护能力,为病情恢复提供正向影响,以提高患者社会能力为目标,从多方面为患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最大程度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其认知水平 [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与 A 组比,B 组患者血清 BDNF 水平更高,血清S100B、GFAP 水平更低, 表明无抽搐电休克结合 Orem自护护理治疗精神分裂症可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促进 病情好转。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安全性发现,A、B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抽搐电休克结合基于 Orem 理论的自我护理治疗精神分裂症虽增加了不良反应,但不会对病情产生影响,安全性良好。

  综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合基于Orem理论的自我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调节患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实施过程中,受到样本量较小,不同患者病情、依从性等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仍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研究,进一步完善深入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桂红,何俊,庞高峰, 等.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脑内及不同脑区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3): 325-330.

  [2] 潘婷婷,王海霞.基于Orem 自护模式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3, 43(4): 796-80.

  [3] 侯凌峰,沈素花,王艳婷,等.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临床分型症状归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30): 3385-3387.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1, 34(3):184-188.

  [5] 赵永华, 陈长浩.不同频次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1, 41(4): 764-769.

  [6] 陈楠,邹义壮,谭淑平, 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测评中的努力度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 27(11): 850-857.

  [7] 张明松,李卿,马文立,等.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记忆、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 46(3): 457-459, 473.

  [8] 曹志丹, 胡雁真,王蕾,等.Orem 自护模式及其在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评估工具的应用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7): 629-632.

  [9] 张炳奎,李艳,杨雪梅, 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其氧化自由基清除剂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 40(2): 398-402.

  [10] 武鸯,曹雍华,张毅.奥氮平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BDNF、S100B、GFAP 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17):1891-1894.

  [11] 杨晓丽, 叶佳, 朱亚丽,等.基于Orem 自护模式的护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22, 51(11):1317-13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4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