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9 09:11:12 文章来源: 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宫腔粘连组,其中根据宫腔粘连程度,分为轻度粘连组(48例)、中度粘连组(52例)、重度粘连组(20例),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包括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并对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高于对照组;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升高,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宫腔粘连程度与PI、RI、S/D呈正相关,与VI、FI、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均<0.05)。结论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可有效评估宫腔粘连患者病情,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阴道二维超声,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内膜厚度,宫腔粘连

  宫腔粘连是女性常见疾病,多见于人工流产、清宫术、刮宫术等宫腔侵入性操作之后,可导致患者月经周期异常、不孕及复发性流产。宫颈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基底层遭到破坏,内膜修复能力减弱甚至丧失,大量结缔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宫腔壁粘连,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宫腔闭塞[1]。目前关于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已有研究报道证实,由于子宫内膜基底部位于子宫内膜深层,当女性处于月经期或分娩时,子宫内膜基底层均不脱落,有较高的增生及修复能力,可产生新的功能层,因此根据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变化,能否有效、准确地诊断宫腔粘连及粘连程度,具有一定探索价值[2]。基于此,本文分析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宫腔粘连组,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女性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女性年龄24~40岁,平均(29.04±2.14)岁;BMI:18~25 kg/m2,平均(22.01±1.05)kg/m2;孕次1~3次,平均(1.90±0.77)次;流产史26例;宫腔操作史28例;月经情况:正常24例,量减少36例。宫腔粘连组女性年龄24~38岁,平均(28.96±2.04)岁;BMI:18~25 kg/m2,平均(21.93±1.02)kg/m2;孕次1~3次,平均(1.95±0.80)次;流产史53例,宫腔操作史52例;月经情况:正常52例,量减少68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3]中宫腔粘连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宫腔粘连组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宫腔镜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齐全;③均在排卵期接受阴道超声检查。排除标准:①伴阴道感染、盆腔感染等生殖系统感染;②因宫腔狭窄,或宫颈硬度过高难以扩张;③伴宫颈浸润癌;④黏膜下肌瘤、宫腔非典型增厚、宫腔积液等宫腔疾病。本研究经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和分组方法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排卵期接受阴道超声检查,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型号:Voluson E10),探头频率为5~9 MHz,患者在检查前将膀胱排空后,取膀胱截石位,探头清洁消毒后套上避孕套,将探头缓慢置入阴道后穹窿,多切面(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等)对盆腔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子宫内膜、盆腔附件等具体情况;探查宫腔内膜的形态、厚度、回声等,观察内膜边缘与子宫肌层边缘的关系。并启动多普勒超声模式,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包括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流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内膜下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宫腔粘连程度依据March分类标准[4]评估,分为轻度粘连组(48例)、中度粘连组(52例)、重度粘连组(20例),其中轻度:宫腔粘连覆盖范围低于25%,粘连部位菲薄,或纤细,能够分辨宫腔上端,探查到输卵管开口,超声见子宫内膜厚度均匀,箭头所指内膜局部中断,呈“莲藕”状,见图1-A;中度:宫腔粘连覆盖范围在25%~75%,宫壁无粘连情况,仅存在宫壁粘连,宫腔上端部分闭塞,或输卵管开口部分闭塞,超声见内膜回声增强、紊乱,箭头所指内膜局部不均,呈非规则粗线状,见图1-B;重度:宫腔粘连覆盖范围超过75%,粘连带肥厚,或有宫壁粘连情况,宫腔上端及输卵管开口闭塞,超声见宫腔形态异常,内膜呈不均匀增厚,内部有非规则、细小液腔,内膜回声紊乱、不均,箭头所指宫腔线分界模糊,见图1-C。

    1.3观察指标①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PI、RI、S/D。对两组研究对象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中PI、RI、S/D进行记录和比较。②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对两组研究对象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中VI、FI、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记录和比较。③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PI、RI、S/D。对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三组研究对象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中PI、RI、S/D进行记录和比较。④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对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重度粘连组三组研究对象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中VI、FI、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记录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宫腔粘连程度与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的相关性。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PI、RI、S/D比较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2.2宫腔粘连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2。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2.3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PI、RI、S/D比较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PI、RI、S/D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3。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2.4不同宫腔粘连程度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比较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4。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2.5宫腔粘连程度与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宫腔粘连程度与PI、RI、S/D呈正相关,与VI、FI、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5。

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分析论文

       3讨论

  宫腔粘连是指多种原因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后,由于其自动修复功能障碍,导致纤维化再生,从而造成宫颈管黏膜或宫腔前后壁粘连。宫腔粘连可能与宫腔操作不当、干细胞增殖异常、纤维细胞增生等有关,可导致月经周期异常、不孕及复发性流产,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5]。

  宫腔镜作为诊断宫腔粘连的金标准,可直观观察到宫腔粘连程度以及宫腔形态,并可对宫腔粘连进行治疗,但其也存在一定不足,如操作复杂、时间较长等,且宫腔镜属于有创操作,容易再次诱发宫腔粘连,因此基层医院难以将宫腔镜作为诊断宫腔粘连的首选方法[6]。二维超声作为妇科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可重复性高、价格成本低等优势,且操作较简单,因此受到临床青睐。目前超声检查分为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其中经腹部超声容易受腹壁脂肪、肠气等因素影响,因此难以准确观察到子宫内膜、宫腔形态、结构等,经阴道超声采用较高的探头频率,可接近盆腔脏器,并准确显示子宫形态、体积、肌层回声、内膜等具体信息,获取清晰图像[7]。

  RI可反映子宫动脉及血管床的阻力,其值与血管收缩期、舒张期血流流速有关,当RI值升高,说明子宫动脉供血不足;PI反映了动脉血流搏动指数,与血管阻力有关,其值升高说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S/D反映了子宫血流收缩期、舒张期的血流速度,当其值升高,说明局部血流异常;VI是指血流信号容积的百分比;FI反映了病灶局部血流速度[8]。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腔粘连组研究对象子宫内膜基底部PI、RI、S/D均高于对照组,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宫腔粘连患者伴有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异常及子宫内膜菲薄情况。当患者发生宫腔粘连后,会抑制子宫内膜的生长、增殖过程,影响子宫血流灌注及循环,从而使VI、FI值均降低;同时宫腔粘连后,宫腔体积缩小,粘连范围增加,子宫内膜血流量减少;且宫腔粘连会影响内膜基底部血流循环,进而会使血流阻力升高,导致PI、RI、S/D值均升高[9]。子宫内膜由功能层和基底层组成,功能层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基底层不受激素的影响,当患者发生宫腔粘连后,粘连范围增加,会限制内膜组织的生长,使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子宫容积缩小,子宫内膜厚度降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宫腔粘连程度的加重,研究对象PI、RI、S/D均升高,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说明采用PI、RI、S/D、VI、FI、子宫内膜厚度均可反映宫腔粘连严重程度。原因是采用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血流信号及血流供应,评价内膜生长情况。随着宫腔粘连程度加重,子宫内膜生长受损,血供能力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血流信号改变,通过阴道二维超声对血流信号以及子宫内膜厚度进一步分析,可帮助医护人员诊断宫腔粘连程度,评估子宫内膜功能状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宫腔粘连程度与PI、RI、S/D呈正相关,与VI、FI、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可通过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对患者宫腔粘连程度进行诊断,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提高该病的诊断治疗效果。

  综上,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可发现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流阻力升高,血流流速异常,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等异常情况,因此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子宫内膜厚度可对宫腔粘连及其程度进行有效评估,值得临床诊断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昀华,朱宏涛.宫腔粘连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2023,52(16):2535-2539.

  [2]汪世秀,朱国彬,姚融情.阴道二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基底部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宫腔粘连价值[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3,31(2):389-392,396.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宫腔粘连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2):881-887.

  [4]袁瑞,周柳.宫腔粘连的分类方法与评价[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0):723-726.

  [5]李艳慧,廖明,邓荣,等.宫腔粘连的危害及影响因素[J].生殖医学杂志,2022,31(1):130-134.

  [6]刘芳,王美容.经阴道超声成像和宫腔镜在宫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38-1140.

  [7]唐蓉,余琦,李小清,等.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容积成像技术对宫腔粘连及分型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6):65-70.

  [8]俞叶丰.经阴道超声血流参数与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11):1670-1672,1675.

  [9]张雪,刘翠翠.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变化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19(3):60-63.

  [10]王秀华.雌孕激素在改善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血流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99-102.

  [11]顾建伟.超声多参数联合指标在宫腔粘连诊断及其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21,45(4):641-6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4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