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贝伐珠单抗 治疗后免疫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8 11:49: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 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 52 例晚期非鳞状 NSCLC 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两组, 各 26 例。对照组患者以紫杉醇与顺铂进行化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 21 d 为 1 个周期, 两组均治疗 3 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客观缓解率 (ORR )分别为 34.62% 、65.38% ,观察组更高;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 NK )、CD4+  百分比、 CD4+/CD8+   比值及 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均降低, 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 CD8+  百分比升高, 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两 组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 )、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 CYFRA21-1 )、甲胎蛋白( AFP )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肺癌患者 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 )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非鳞状 NSCLC 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贝伐珠单抗;  免疫功能;  肿瘤标志物;  生活质量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肺癌类型,患者早期并无特殊症状, 部分患者一经确诊便已处于晚期,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已不适合手术治疗。以紫杉醇、顺铂开展化疗是晚期非  鳞状 NSCLC 临床治疗主要方案,其中紫杉醇可降低癌细  胞分裂,促使肿瘤细胞凋亡,顺铂的细胞毒性能够对肿  瘤细胞 DNA 的复制转录过程进行破坏,具备较强的抗肿  瘤效果,但晚期患者肿瘤增殖能力强,单纯化疗整体疗  效欠佳 [1]。贝伐珠单抗为临床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可  对新生血管生成进行抑制,进而减缓癌细胞增长速度 [2], 但当前尚未明确贝伐珠单抗的具体机制。基于此,本研  究选取 52 例晚期非鳞状 NSCLC 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  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 52 例晚期  非鳞状 NSCLC 患者分两组,各 26 例。对照组中男性 15  例、女性 11 例;临床分期 [3]: Ⅲ期 16 例,  Ⅳ期 10 例; 年龄 43~71 岁,平均(60.83±2.74)岁;病程 3~8 年,平  均(5.29±0.37)年。观察组中男性 14 例,女性 12 例; 临床分期:   Ⅲ期 17 例,  Ⅳ期 9 例;年龄 45~73 岁,平均(60.74±2.59)岁;病程 2~7 年,平均(5.18±0.34)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版)》[4]  中的相关标准;②临床分期为Ⅲ、 Ⅳ期;③具备  化疗指征且能够耐受;④预计生存期 >3 个月。排除标  准:①合并脑转移;②存在明显咯血症状;③肿瘤侵犯大  血管。研究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紫杉醇与顺铂进行化  疗:化疗第 1、8 天静脉滴注 75 mg/m2  紫杉醇注射液(广  东星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4439,规格: 5 mL∶30 mg),将药物与 50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  均匀后使用, 1 次 /d。化疗第 1~3 天静脉滴注 75 mg/m2   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23461,规格:  20 mg),将药物与 250 mL 0.9% 氯  化钠注射液混合均匀后使用, 1 次 /d。观察组患者化疗第  1 天联合 15 mg/kg 体质量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百  奥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210044,规  格: 100 mg/4 mL),将药物与 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  混合后使用。以 21 d 为 1 个化疗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  3 个周期,治疗期间均据患者临床表现适当给予胃黏膜保  护剂、止吐、利尿等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  标准(RECIST1.1)》[5]  评估治疗后疗效,分为完全缓解  (CR)、部分缓解(PR)、稳定(SD)、疾病进展(PD)。 CR:肿瘤病灶完全消失;PR:病灶最长径缩小≥30%; SD:病灶缩小 <30% 或扩大 <20%;PD:病灶最长径  增加≥20% 或出现新病灶,临床客观缓解率(ORR)=  CR 率 +PR 率。②免疫指标。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  空腹静脉血 3 mL , 一部分以流式细胞仪(济南中科瑞  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CasCyte-S7)检测自然杀伤  细胞(NK),CD4+、CD8+  百分比,并计算 CD4+/CD8+   比  值,另一部分血样,经 3 500 r/min 离心 15 min,分离  上层血清,以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 G(IgG)、免  疫球蛋白 M(IgM)水平。③肿瘤标志物。血液采集及  血清制备方法同②,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糖类抗  原 125(CA125)、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 水平, 以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AFP)水  平。④生活质量评分。以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FACT-L)[6] ,对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测定,量表  包含 36 个条目(0~4 分),分为身体状况(0~28 分)、功  能状况(0~28 分)、情感状况(0~24 分)、社会 / 家庭状  况(0~28 分)、肺癌附加(0~36 分) 5 个部分,得分越  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 经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组 间比较采用独立 t 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中 CR、PR、SD、PD 分别 2、7、12、5 例,观察组分别为 3、14、6、3 例。观察组患者 ORR 为 6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4.62%,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 NK、CD4+  百分比、CD4+/CD8+  比值及 IgG、IgM 均降 低, 但观察组较高,CD8+  百分比升高, 但观察组较低, 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3    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降低,观察组更低,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 两组 FACT-L 各项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3   讨论

       非鳞状 NSCLC 生长速度较快、恶性程度较高, 发展至 晚期患者可能已出现不同程度转移,丧失手术治疗时机, 化疗为晚期非鳞状 NSCLC 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患者受病 情影响,对化疗药物耐受程度较低,易出现神经毒性、肝 肾功能、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

       紫杉醇可促进微管蛋白聚集, 加强微管稳定性, 进而对 肿瘤细胞的分裂过程进行抑制。顺铂可对肿瘤细胞的 DNA 复制过程进行抑制,对细胞膜的结构进行破坏,抑制肿瘤 增长。但顺铂的细胞毒性不仅作用于肿瘤细胞,还会损伤 患者正常细胞,紫杉醇经肝脏代谢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 两种药物结合可能引发较多不良反应。贝伐珠单抗能够直 接作用于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其生物活性,减少 新生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血管正常化,增 加肿瘤药物浓度,增强化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7]。 本研究中, 观察组 ORR 及 FACT-L 各项评分均更高,  提示 晚期非鳞状 NSCLC 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可促使治疗效果提 升,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NK 细胞具备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CD4+  为辅助型  T 淋巴细胞,CD8+  为杀伤型 T 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防  御中占据重要作用,其表达异常提示患者免疫功能出现障  碍。受肿瘤侵犯及化疗药物的影响,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  时,还可损伤正常细胞,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降  低 IgG、IgM [8]。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  阻断肿  瘤生长扩散,降低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侵害程度;同时  贝伐珠单抗还能够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对癌细胞  的杀伤力,保护机体免疫功能 [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  NK,CD4+  百分比,  CD4+/CD8+  比值及 IgG、IgM 均更高, CD8+  百分比更低,提示贝伐珠单抗在晚期非鳞状 NSCLC  治疗中具备一定免疫调节功能。

       CA125 为多聚糖蛋白,CYFRA21-1 为细胞角蛋白 19  的单克隆抗体,  AFP 为酸性糖蛋白,   三者为临床诊断与病  情监测晚期非鳞癌NSCLC 的常用指标。贝伐珠单抗可与患  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相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进而  发挥抗肿瘤效果;同时还可对血管进行疏通,辅助化疗药  物,将其集中于癌组织, 增加癌组织药物浓度, 增强化疗效  果 [10]。本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 CA125、CYFRA21-1、 AFP 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晚期非鳞状 NSCLC 经贝伐珠单  抗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

       综上,晚期非鳞状 NSCLC 经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有效 提升临床疗效,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含量,提 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陶虹 ,  郭丽丽 ,  吴洪波 , 等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复治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J].  中国肿瘤临床 ,2018, 45(10): 503-507.
       [2]    潘恩媛 , 夏琴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 对T 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医药导报 , 2021, 18(29):118-121.
       [3]    罗小桐 , 董信春 , 苟云久 ,  等 . 紫杉醇 + 卡铂联合与不联合贝伐 珠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效果的系统评价与 Meta 分 析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023, 30(1): 126-132.
       [4]    中华医学会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 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 (2018 版 )[J].  中华肿瘤杂志 , 2018,40(12): 935-964.
       [5]   EISENHAUER E A, THERASSE P, BOGAERTS J, 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 revised RECISTguideline (version 1.1)[J]. Eur J Cancer, 2009, 45(2): 228-247.
       [6]    潘雁 , 徐云华 , 王韡旻 , 等 . FACT-L  中文版 4.0 用于肺癌化疗患 者生命质量测定的分析研究 [J]. 中国卫生资源 , 2010, 13(6): 265-267.
       [7]    宋琳 , 韩芸 , 魏丽群 , 等 . 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 卡铂方案对晚 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细胞生长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 响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 2020, 23(6): 510-513.
       [8]    戴丽 , 王小华 , 杨万春 , 等 . 贝伐珠单抗联合 TP 化疗方案对晚期 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血清肿瘤标志 物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1, 21(11): 2174-2178.
       [9]    闫秀娟 .  贝伐珠单抗 + 紫杉醇 + 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 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21, 21(22):97-98.
       [10]  孙丽艳 ,  张军 , 葛星剑 , 等 . 贝伐珠单抗联合 TP 化疗方案治疗 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 18(15): 1631-16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3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