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6 13:34: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患儿营养状态的影响,为提高 NEC 患儿的预后提供参 考。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3 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儿 60 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喂养乳类的 不同分为单纯母乳喂养组(20 例,采用单纯母乳喂养)、深度水解奶组 [20 例,给予深度水解配方奶粉喂养 ] 及早产儿配方奶组 [20 例, 给予早产 / 低出生体质量婴儿配方奶粉喂养 ],均喂养 4 周后评估效果。比较 3 组患儿临床疗效、喂养 4 周后生长发育指标, 以及喂养前和 喂养 4 周后生化指标。结果 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比, 深度水解奶组、单纯母乳喂养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逐渐升高, 且 3 组间比较,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纯母乳喂养组患儿出院身长长于早产儿配方奶组,喂养不耐受 占比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 且 3 组患儿出院身长和喂养不耐受占比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深度水解奶组与单纯母乳喂 养组和早产儿配方奶组喂养 4 周后身长、喂养不耐受占比, 以及 3 组患儿喂养 4 周后头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与喂 养前比, 喂养 4 周后 3 组患儿白蛋白、胃泌素、血红蛋白均升高, 且单纯母乳喂养组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深度水解奶组, 白蛋白显著高于早产儿配方奶组,以及 3 组患儿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3 组患儿白蛋白、胃泌素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 能够有效改善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及营养状态, 疗效显著。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是新生儿时期临床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严重者可引起小 肠穿孔甚至败血症。由于低出生体质量儿各器官功能发 育不成熟,故更易发生 NEC,针对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 儿早期可进行内科保守治疗,部分患儿需外科干预。有 研究表示,科学喂养方法对患儿预后有重要影响,多种 喂养因素如喂养种类、开奶时间等都可以影响低出生体 质量 NEC 患儿胃肠道功能 [1] ,但目前各医疗机构采用的 喂养方案有较大差异。深度水解奶粉是将奶粉中的蛋白 质进行充分预消化处理,使得深度水解奶粉中的蛋白质 更容易被机体吸收;配方奶是以牛乳或羊乳为主要原料, 模仿母乳的营养成分,在母乳供给不足时,是很好的营 养替代品。新生儿免疫系统尚不成熟,母乳中含有丰富 的营养物质和一系列免疫活性成分,可帮助新生儿增强 免疫力,同时促进其肠道免疫稳态的形成。母乳喂养从 营养成分含量、活性物质等方面均符合早产儿的生长发 育需求,且母乳中含有较高活性的淀粉酶,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淀粉消化、增强免疫力 [2-3]。基于此,本研究比较 不同喂养方式对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儿预后的影响,现 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3 月中山大 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 60 例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儿进 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喂养乳类的不同分为单纯母乳喂养 组(20 例)、深度水解奶组(20 例)及早产儿配方奶组 (20 例)。单纯母乳喂养组中男患儿 13 例,女患儿 7 例; 年龄 2~12 d,平均(7.43±2.32)d;体质量 1 523~2 378 g, 平均(2 012.45±109.53)g。深度水解奶组中男患儿 11 例,女患儿 9 例;年龄 2~12 d,平均(7.54±2.23)d; 体质量 1 489~2 439 g,平均(2 025.65±116.78)g。早产 儿配方奶组中男患儿 12 例, 女患儿 8 例; 年龄 2~11 d, 平均(7.41±2.31)d;体质量 1 580~2 449 g,平均 (2 048.28±117.53)g。3 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实 用新生儿学(第 4 版)》[4] 中 NEC 的诊断标准,符合《新 生儿出生体质量评价的诊断意义》[5] 中低出生体质量的标 准,出生时体质量低于 2 500 g;②胎龄 <33 周;③出生 后 24 h 内开始喂养。排除标准:①存在先天性的消化道 畸形;②存在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形;③乳糖不耐受。研究 经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法定 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结果

  1.2喂养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维持呼吸通畅、补 液、肠外营养支持、远红外线辐射床内保暖等相关基础 治疗。母乳喂养组采用单纯母乳喂养,深度水解奶组给 予特殊医学用途婴儿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食品(Nestle Nederland B.V.,国食注字 TY20185012.规格: 400 g/ 罐) 喂养,早产儿配方奶组给予特殊医学用途早产 / 低出生体 重婴儿配方食品(Wyeth Nutritionals Ireland Ltd.,国食注 字 TY20195011.规格: 400 g/ 罐)喂养,喂养量根据患儿 情况调整。均喂养 4 周后评估疗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喂养 4 周后患儿腹胀、腹 壁发红等症状消失,腹部 X 线片显示无异常,大便潜血 无异常,无呕吐、胃潴留现象为显效;喂养 4 周后患儿症 状消失,腹部 X 线片显示无异常,大便潜血无异常,轻 微出现腹胀、呕吐、胃潴留、肠鸣音,可自行恢复为有 效;喂养 4 周内再次出现大便潜血呈阳性,存在严重的腹 胀、呕吐、胃潴留、肠鸣音消失或亢进,严重者伴有穿 孔和感染性休克为无效 [4]。总有效率 = 显效率 + 有效率。 ②生长发育指标。喂养 4 周后评估患儿身长、头围及喂养 不耐受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监测新生儿的腹围,如果 空腹时新生儿腹围增长大于 2 cm,或者是较前 1 次有显 著增加,提示新生儿有喂养不耐受,或者是 1 次胃潴留大 于 3 mL/kg,甚至出现反复的呕吐、腹胀,严重的时候会 发生低位性肠梗阻。③生化指标。采集患儿喂养前及喂 养 4 周后外周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离心 5 min 取 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胃泌素、血红 蛋白水平;以足月新生儿的生化指标为参考,即血清白蛋 白(20.5~44.6 g/L)、胃泌素(200~300 ng/L)、血红蛋白 (137~218 g/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 析,计数资料(临床疗效及喂养不耐受情况) 以 [ 例 (%)]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χ2 趋势 分析;计量资料(生长发育指标及生化指标) 首先采用 S-W 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两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 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与早产儿配方奶组比,深 度水解奶组、单纯母乳喂养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逐渐升 高,且 3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 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两组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3 组患儿喂养 4 周后身 长和喂养不耐受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单 纯母乳喂养组患儿喂养 4 周后身长显著长于早产儿配方 奶组,喂养不耐受占比显著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度水解奶组与单纯母乳喂 养组、早产儿配方奶组喂养 4 周后身长、喂养不耐受占 比,以及 3 组患儿出院头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儿生化指标比较 与喂养前比,喂养 4 周后 3 组患儿生化指标均升高,且单纯母乳喂养组血红蛋白高 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深度水解奶组,白蛋白高于早产儿配 方奶组,以及 3 组患儿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均P<0.05);3 组患儿白蛋白、胃泌素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代谢及免疫机能较弱,易引发各种 并发症,其中 NEC 是其常见并发症。低出生体质量 NEC 致病因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肠道器官及功能发育尚未 成熟、先天基因的易感性等有关。该疾病早期治疗方案较 明确,但后期采用何种喂养方式尚无统一定论。

        3 讨论

  低出生体质量儿吮吸吞咽功能低下、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及肠胃功能较差;此外, 低出生体质量NEC 患儿胃酸 分泌能力低下,肠激酶活性较低,这可能会影响早产儿对 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6]。已有研究证实,深度水解蛋白配方 奶可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可作为暂时得不到母乳的早产儿的早期代乳品 [7]。早产儿 配方奶中也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相比于普通奶粉,去除 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 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其更接近于母乳;而母乳 中的特殊物质对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消化、增强胃肠道功能 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可增强胃肠道的耐受性,达到全胃 肠营养的时间短。本研究中, 3 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以单纯母乳喂养组最高,且单纯母乳喂养组患儿出院时身 长长于早产儿配方奶组,喂养不耐受占比低于早产儿配方 奶组,说明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低出生体 质量NEC 患儿生长发育指标。母乳中富含更多免疫活性物 质,且谷氨酸、牛磺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更多,更有利于 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8]。
 

\

  深度水解配方奶分子量小,更利于蛋白质吸收,同时 能增加胃动素水平, 促进胃肠蠕动;此外, 基于乳清蛋白 的深度水解配方奶减少了酪蛋白在被消化吸收过程中释放 的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胃肠排空的延缓作用,较整蛋白及部 分水解蛋白更适合早产儿不成熟的消化系统,减少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的发生。而早产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益生菌与益 生元,不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功能不尽相同,能很好地促 进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形成,在胃肠功能和免疫力方面具 有营养优势。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表皮生长因子,可保护低 出生体质量NEC 患儿肠黏膜, 且母乳中的低聚糖和免疫活 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对消化道黏膜的侵入及粘附,有利于 益生菌的生长, 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A(IgA)对消化道功能 有保护作用, 故可改善低出生体质量 NEC 患儿营养状态; 此外,母乳为疾病提供不同种类的防御机制,早产儿母乳 喂养,能够从母乳中摄取足够养分,获得免疫因子,增强 早产儿抵御疾病的能力 [9]。因此,本研究结果中,与喂养 前比,喂养 4 周后 3 组患儿白蛋白、胃泌素、血红蛋白均 升高,此外,单纯母乳喂养组血红蛋白高于另外两组,白蛋白高于早产儿配方奶组,说明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更 有利于改善低出生体质量NEC 患儿营养状态, 疗效最为显 著。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各营养 组成成分不断变化,其成分及比例还会随着早产儿的生长 需要相应改变,以适应早产儿不同时期的需要,从而改善 患儿胃肠功能及营养状态,避免造成贫血。

  综上,采用母乳喂养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低出生体 质量NEC 患儿生长发育指标及营养状态, 疗效显著。但本 研究属于单中心研究,且病例数较少,仍需后续扩大样本进行多中心研究证实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姜丹凤 .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 [J].  中 国妇幼保健 , 2017, 32(24): 6195-6197.
        [2]    周结儿 , 吴鹏妹 , 韦婷艳 . 早期不同喂养方式对危重新生儿胃肠 功能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 2017, 39(19): 2998-2999, 3002.
        [3]    沈晓佳 , 黄兰 ,  韦红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重启喂养策 略 [J]. 儿科药学杂志 , 2023, 29(3): 51-55.
        [4]    邵肖梅 , 叶鸿瑁 , 丘小汕 . 实用新生儿学 [M]. 4版 . 北京 : 人民卫 生出版社 , 2011: 477-483.
        [5]    刘慧婷 ,  陈适 ,  潘慧 ,  等 .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评价的诊断意 义 [J/CD].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 2014, 2(2): 10-12.
        [6]    高娟 .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合并及未合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 结肠炎出院后早期体格生长情况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22,20(33): 37-40.
        [7]    张玲 , 郭凤仙 , 梁丽 .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对早产儿喂养疗效分 析 [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17, 9(3): 222-225.
        [8]    尹燕 , 黄兴楚 , 谢化胜 ,  等 . 母乳喂养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 性小肠结肠炎作用分析 [J]. 解放军医药杂志 , 2017, 29(9): 103-105, 112.
        [9]    闫艳 , 于柱 , 李丽 . 早产脑损伤患儿并发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分 析及预防对策 [J]. 系统医学 , 2020, 5(18): 147-149.
        [10]  封云 , 邱洁 ,  陈俊 ,  等 .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胃 肠功能影响的比较 [J]. 肠外与肠内营养 , 2017, 24(4): 213-215,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61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