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预防预后不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 年4月至2023 年4月团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3个月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分<2分,45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7 例),统计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筛选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 >6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术前脑出血量≥50 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 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 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 50 mL、入院时GCS 评分≤8 分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442、1.429、1.490、1.369,均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50mL、入院时GCS 评分≤ 8 分,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对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不良预后情况的 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 经微创穿刺; 短期预后; 危险因素
急性脑出血的发生是血液因脑内血管自发性破裂而在颅脑内实质性聚集导致的,会引起患者发生肢体麻木、长期头痛等现象。近年来,临床在治疗急性脑出血时往往以清除患者颅脑内血肿液,降低颅内压为重点。常用的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能对患者颅内血肿液体进行有效清除;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其虽对患者创伤较小,但仍属于侵入式操作,导致患者术后继发脑梗死、脑水肿等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从而降低患者生存率,影响患者预后恢复 [1-2]。因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情况进行筛查,明确具体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各项合并症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预后,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该疾病、预防预后不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4月至 2023 年 4月于团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82 例行微创穿刺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3 个月是否发生预后不良分为预后良好组 [ 改良 Rankin 量表(mRS)[3] 评分 <2 分,45 例 ] 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2 分,37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头颅影像学诊断确诊;②符合微创穿刺手术指征;③无血液系统疾病。 排除标准:①发病时间 >24h;②合并心、肝等重要脏器 严重损伤;③合并因脑血管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所致的脑出血;④既往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团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此研究的开展。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基底节区、丘脑、脑叶) 、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h、≤6h)、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其他)、是否有饮酒史、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收缩压 [>180mmHg (1mmHg=0.133kPa)、≤180mmHg][ 使用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爱安德电子有限公司,型号:TM-2657VP)检测 ]、术前脑出血量(≥50mL、<50mL)、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5] 评分(>8分、≤8分,总分为15分,得分越高患者预后情况越好)、术前白细胞计数 (WBC)[患者入院后,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 3mL,离心(3500r/min,15min)制备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型号:AU680)检测。]
1.3 观察指标①单因素分析:对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②多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首先采用 S-W法检验证实均符合正态分布,以 (x±s)表示, 采用t检验;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筛选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中发病至手术的时间 >6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后收缩压 >180mmHg、术前脑出血量≥50mL、入院时 GCS评分≤8 分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是否发生预后不良为因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的时间 >6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50mL、入院时 GCS评分≤8 分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442、1.429、1.490、1.369,均P<0.05),见表 2。
3讨论
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首选方式,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衰退,因此对传统开颅手术往往不耐受。而与传统手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术由于其具有微创性,且安全可靠的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能短时间内将患者颅内血肿液大面积清除,但患者术后继发各种合并症的风险仍较高,且病情所致的神经损害、术后肺部感染等均可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6]。因此,进一步对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降低术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发病至手术的时间>6 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50 mL、入院时GCS评分≤8分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 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这与邵云等 [7]研究结果相似。究其原因在于,发病至手术的时间过长,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血管缺血性痉挛,从而使周围脑组织发生坏死,导致预后不良[8]。因此, 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时机对预后同样重要,应早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使血肿部位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减轻,从而使预后得到改善。肺部感染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能会出现全身的感染加重,导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而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导致预后不良 [9-10]。因此术后应对患者及时给予有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预后恢复。手术风险与患者脑出血量多少、出血部位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而患者术前脑出血量过多会对颅腔造成挤压或破入脑室,使脑脊液循环受到抑制,且脑室扩张会引起室内压力的增加,从而使脑干受到压迫,引起继发性脑损伤;另外,术前脑出血量多可刺激神经中枢进而加重神经功能的损害程度,易增加整体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进而导致预后不良[11-12];此外,GCS 评分是评估患者昏迷程度的重要指标,脑出血患者得分越低,患者昏迷风险越高,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越高,从而导致术后预后不良,且治疗前患者评分越低,治疗难度增加 [13-14]。因此,临床对于术前脑出血量过多、入院时 GCS评分=8 分的患者应重点关注,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护理,由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无法自主呼吸,因此需及时进行气道管理,如气管插管或面罩通气,以保证患者呼吸功能;且 GCS评分=8 分的患者,其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很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的风险,因此需密切监测其颅内压,并采取相应的降颅压措施,如使用渗透性药物或行颅内压监测和引流等,以改善患者预后不良。
综上,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病至手术的时间 >6 h、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术前脑出血量=50 mL、入院时GCS 评分=8 分,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对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的脑出血患者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预后不良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但本研究还存在不足,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仍需多渠道扩充样本量进一步探究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微创穿刺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锐.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2):143-145.
[2] 程晶晶, 白雨翡,宋燕.急性脑出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影响因素[J]. 血栓与止血学, 2022, 28(1):129-130,133.
[3] 孙冲, 徐迪荣,李碧磊.改良Rankin 量表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长期生存的预后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 2012, 41(12):179-182.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 994-1005.
[5] 王国飞,康眼训,蔡甜甜,等.低T3综合征及GCS 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生存率及再出血的关系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8,17(7): 699-704.
[6] 杨丽辉, 曹娅妮,伍玉玲,等.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脑出血术后早期继发AIS 风险因素及防治措施[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23, 31(6): 387-391.
[7] 邵云,羊正祥,刘元琨, 等.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3,18(3): 328-331.
[8] 关闪闪, 汪步玲,郭云云,等.急性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23, 44(6): 670-673.
[9] 杜娟,李智慧,郭建华,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刊, 2022, 57(9): 981-984.
[10]韦迪岱,陈晋,郑文明.急性脑出血术后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5, 20(7):1296-1298.
[11] 程浩,徐昌林,蔡强, 等.经神经内窥镜微创术与微创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学装备,2023, 20(7): 41-45.
[12] 徐兵,雍成明, 杨代明.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 23(10):662-664.
[13] 张运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影响预后因素及临床评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18(6): 561-563.
[14] 张林山,王丽琨,任思颖, 等.血肿形态特征对立体定向微创穿刺技术治疗脑出血预后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21(8): 834-8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 2016 年 6 月至 2017 ...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