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 效果及安全性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8 09:26: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为提升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回 顾性分析于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就诊的 68 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经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对照组) 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 ,每组 34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 标,术前及术后应激、免疫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手术时间均更 短;较术前, 两组患者术后 1 d 血清皮质醇(Cor )、肾上腺素( E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水平均升高, 但观察组均更低于对照 组;较术前, 两组患者术后 3 d CD3+ 、CD4+  百分比、血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水平均降低, 但观察组均更高于 对照组;较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更低(均 P<0.05 ); 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不仅可 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轻应激和免疫功能损伤,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腹腔镜手术;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  免疫功能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良性病,大多数是由于胆  汁内含有过多的胆固醇或胆色素等因素所导致的,多伴  有胆囊炎,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现阶段,手术治疗是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常用手段,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 有着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手  术部位粘连等优点,并且在操作中可 360° 大范围地探查  病变位置,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 [1]。但腹腔镜手术是 一  种侵入性手术,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手术过程中若操作  不当,容易对胆道造成伤害,进而引起并发症,影响患  者预后 [2]。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则能够更  好地辨识肝外胆管解剖结构,降低了胆道损伤风险,进  而改善患者预后 [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经不同入  路治疗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  兴化市戴南人民医院收治的 68 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  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  照组(34 例) 中男性 19 例,女性 15 例;年龄 25~70  岁,平均(45.46±4.25)岁;BMI 27~32 kg/m2 ,平均  (29.26±1.41)kg/m2 ;病程 1~4 年,平均(2.14±0.41)年;单发性结石 17 例,多发性结石 17 例;胆囊粘连 16 例,无  粘连 18 例。观察组(34 例) 中男性 20 例,女性 14 例;年  龄 26~70 岁,平均(45.42±4.23)岁;BMI 26~32 kg/m2,平  均(29.24±1.40)kg/m2 ;病程 1~3 年,平均(2.16±0.40) 年;单发性结石 19 例,多发性结石 15 例;胆囊粘连  15 例,无粘连 19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  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 [4]  与《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  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8 年)》[5]  中相关诊断标准, 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②生命体征  稳定;③未合并其他严重胆囊疾病。排除标准:①凝血  功能异常;②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 ③合并恶性肿瘤。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相关  要求。

\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仰卧位,行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全身麻醉,通常采用四孔法:脐部作 10 mm 切口  为观察孔,剑突下 2 cm、右腋前线肋缘下 2 cm 各 5 mm  切口作辅助操作孔,充入 CO2  创建人工气腹,腹内压维  持在 12~13 mmHg(1 mmHg=0.133 kPa)。选取脐部位作  切口,置入腹腔镜,仔细观察胆囊情况。注意腹腔内有  无粘连或肿块;肝脏。脾脏有无病变;胃肠有无粘连; 各穿刺点有无出血;胆囊周围器官及组织的关系。对照  组患者应用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借助腹腔镜(Richard Wolf GmbH,国械注进 20162063279,型号: *SN5000237508*8934.432*CE0124)分离粘连。显露胆囊  三角及肝门部,以胆囊前三角入路解剖分离胆囊管与胆囊  动脉,确认“三管”关系,分离并夹闭三管近端处后切断  胆囊。观察组患者借助腹腔镜分离粘连,以胆囊后三角入  路紧贴壶腹后壁打开胆囊浆膜层,分离、解剖胆囊后三  角,贴壶腹向后三角顶部解剖,显露后三角直到可清晰见  壶腹和胆囊管轮廓,壶腹部行切口,将胆囊后三角内浆膜  分离并穿通前后三角,切断、夹闭胆囊管,切除胆囊。两  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观察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  出血量,手术、肠道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②应激指  标。于术前及术后 1 d 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 5 mL,离心  (3 500 r/min,5 min), 得血清,使用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  测定血清皮质醇(Cor),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肾  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③免疫  功能。采血方式同②,使用流式细胞仪 [ 贝克曼库尔特国  际贸易(上海) 有限公司,型号:CytoFLEX] 检测两组术前  及术后 3 d CD3+、CD4+  百分比,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  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M(IgM)水平。④并发症。 记录两组患者胆道损伤、发热、出血、胆瘘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两组间比 较采用独立 t 检验,术前术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 复、手术、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 1 d 血清 Cor、E、ACTH 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较术前,两组患者术后 3 d CD3+、CD4+  百分比及血清 IgA、IgM 水平均降低,但观察 组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 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 表 4。

\
 
       3   讨论

       胆囊结石、胆囊炎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与性别、年 龄、地域、激素水平等较多因素相关,但与饮食和生活习 惯关系最为密切。胆囊炎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 囊炎,往往胆囊结石伴有胆囊炎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胆囊内有结石反复刺激胆囊壁,可以引起胆囊产生炎症,引起 胆囊炎发作,所以结石性胆囊炎是两种同时存在的疾病。 近年来,胆结石伴胆囊炎发病率逐年升高,通常是由于不 良饮食习惯、过度肥胖等原因造成胆汁中胆固醇过量,进 而形成结石,引发胆囊炎 [6]。腹腔镜手术治疗胆结石伴胆 囊炎,创伤较小,效果较好,但手术对操作技术要求相对 较高,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易对胆道造成 损伤,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

       相比胆囊前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胆囊后三角位 置相对比较固定,临床解剖更容易,能够为腹腔镜手术提 供更多的可操作空间, 并且胆囊后三角胆囊动脉较少, 方便 解剖, 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可节约手术时间 [7-8]。此外,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不仅减少了手术过程胆 管损伤,同时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有利于术后尽早下床,提高恢复速度且缩短住院时间 [9]。 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住院、手术均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 1 d 应激指标 (血清 Cor、E、ACTH)水平更低,  表明经胆囊后三角解 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可改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围术期 指标, 减轻应激, 促进病情恢复,  与方利霞等 [10] 研究结果 基本一致。

       本研究结果显示, 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术后 3 d 的 CD3+、CD4+  百分比及血清 IgA、IgM 水平更高,提示经 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能够减轻应激和免疫功 能损伤,更利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预后恢复。分析其 原因,手术操作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影响 患者免疫功能。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创伤相对 较小,不会对病灶周围组织产生太大影响,减弱炎症应激 反应, 利于免疫功能恢复 [11]。本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 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说明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 镜手术,安全性较高。原因可能是胆道手术容易误伤病灶 周围正常组织,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不容易变 形,操作过程可以明确壶腹和胆囊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 胆道损伤,保护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减少并发症发生,促 进术后恢复 [12]。

       综上,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手术,效果显 著,不仅可改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患者围术期指标,减轻应激和免疫功能损伤,更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研究 样本量较少,后续仍需扩充样本量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胡永鑫 , 王康 . 胆囊后三角入路与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 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J]. 贵州医药 ,2021, 45(10): 1545-1546.
       [2]    王连忠 , 段荣欣 , 沈慧欣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小切口胆囊切除 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J]. 腹腔镜外科杂志 , 2021,26(2): 128-131, 135.
       [3]    牛学瑞 , 张云昌 , 张叶广 . 腹腔镜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炎 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 2018, 15(8):1121-1124.
       [4]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 外科学分册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6: 302-305.
       [5]    何相宜 , 施健 .  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 (2018 年 )[J]. 临床肝胆病杂志 , 2019, 35(6): 1231-1236.
       [6]    葛宏波 . 不同入路方式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伴慢性 胆囊炎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J/D]. 现代医学与 健康研究 , 2023, 7(8): 16-18.
       [7]    何清雄 . 不同胆囊三角解剖入路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 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0,24(19): 118-120, 128.
       [8]    陈惠峰 .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 LC 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慢性 胆囊炎的临床观察 [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 2022, 22(16): 100-102, 106.
       [9]    尚志文 . 后三角优先入路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 术中的临床效 果观察 [J]. 肝胆外科杂志 , 2018, 26(4): 296-298.
       [10]  方利霞 , 李平 , 王水元 ,  等 .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胆囊结 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 [J]. 河北医学 , 2022,28(11): 1865-1869.
       [11]  赵刚 ,  张朝阳 , 乔师师 , 等 . 胆囊后三角入路与胆囊前三角入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J]. 新 乡医学院学报 , 2020, 37(6): 535-539.
       [12]  顾宏 , 阮汝娟 , 卢小冬 .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研究 [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 25(4): 507-5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4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