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全瓷髓高嵌体修复无髓后牙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1:56:5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的全瓷髓高嵌体与全冠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 以及对患者美学指标和龈沟液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12 月荆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98 例无髓后牙牙体缺损患者, 以 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冠修复) 和观察组(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修复) ,各 49 例。修复后随访观察 6 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美 学指标和修复优良率, 修复前和修复后 6 个月两组患者龈沟液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ALP )、基质金属蛋白酶 -8 (MMP-8 )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修复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形态、边缘适合性达标患者占比为 98.0%、95.9%,均分 别高于对照组的 83.7%、81.6%(均 P<0.05 ), 两组患者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固位达标患者占比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修复后 6 个月对照组患者龈沟液 AST 、ALP 水平及两组患者 MMP-8 水平较修复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均更低(均 P<0.05 );观察组患 者治疗前后龈沟液 AST 、ALP 水平均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 相对于全冠修复,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对 无髓后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总优良率更高,提高了修复体的美观程度,且能够减轻对牙周造成的炎症,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可作为无 髓后牙牙体缺损有效的治疗方案。

  牙体缺损患者经根管治疗后,患者的天然牙体组织减 少,牙体强度减低,不能支撑填充体,因此治疗后通常会 进一步修复牙冠来增强牙体强度,恢复咀嚼功能,并以此 防止牙齿折断、劈裂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提升患 者的面部美观度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常规修复方式为 全冠修复,但该方式在牙体制备过程中所需磨除的牙体硬 组织较多,牙体抗折力不佳,容易发生机械性损伤与牙髓 过敏,因此需要探讨更好的替代治疗方案 [1] 。髓腔固位型 高嵌体是一种微创的修复方法,兼具冠内和冠外结构,因 保留剩余牙体组织较多而被患者和医师广泛接受 [2] 。计算 机系统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方式制作髓腔固位 高嵌体与剩余牙体组织密合度高,粘接强度更佳,临床接 受度高 [3-4] 。本研究为了更进一步了解 CAD/CAM 髓腔固 位型高嵌体与全冠修复对牙体缺损患者疗效及满意度、口 腔卫生情况的影响,以院内收治的 98 例根管治疗后的无 髓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现报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2 年 6 月至 12 月荆门市人民医 院收治的 98 例无髓后牙牙体缺损患者,以随机数字表 法分组,对照组 49 例,男性 24 例,女性 25 例;年龄23~69 岁,平均(43.2±5.1 )岁;前磨牙 33 颗,磨牙 16 颗。观察组 49 例,男性 23 例,女性 26 例;年龄 24~70 岁,平均(42.9±3.7)岁;前磨牙 34 颗,磨牙 15 颗。两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 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口腔科学》[5] 中有关牙 体缺损诊断标准;②已行根管治疗的后牙;③后牙的缺 损面积≥ 1/2;④临床牙冠高度大于 3 mm;⑤健康状况良 好;⑥无系统性疾病及过敏史;⑦无夜磨牙;⑧依从性 好,能够按时复诊。排除标准:①牙体抗力不足;②咬合 过紧;③隐裂牙;④患牙邻面缺损至龈下;⑤牙周状况 差。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接受常规口腔检查。对照 组采用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观察 1 周,无不适,行树 脂充填。按照全瓷冠修复的要求,咬合面磨除 1.5~2 mm, 轴面 1.2~1.5 mm,颈缘制备 360 ° 连续直角肩台,宽 1.0~1.2 mm ,抛光使预备体各线角光滑圆钝,硅橡胶取 膜,石膏灌注,送加工中心制作牙冠。让患者试戴、调磨 合适后用双固化树脂粘接。根管治疗后 1 周,观察组患 者采用 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进行修复:①牙体预备, 在最大限度保存自有牙体组织的前提下预备牙体,清洁髓 腔,流体树脂封闭根管口,咬合面均匀磨除 1.2~1.5 mm,髓腔底平壁直,外展 2°~5° ,洞内点线角圆钝,深 2 mm , 确保底平无倒凹。去除较为薄弱的部分,采用比色板进行 比对颜色。②制作修复体,应用口内扫描仪(深圳市牙翼 科技有限公司,粤械注准 20192171222.型号:DW-IO-001) 进行口内摄像,描绘轮廓,明确牙颌关系及颊侧咬合关 系,并在 CEREC SW 4.3 软件上进行处理,描述出轮廓线, 根据牙周情况、患牙严重程度及颌牙关系,做出相应的调 整,确保获得最为适宜的、患者满意的修复体,选择合适 全瓷瓷块 IPS e.max Dental Ingots(义获嘉伟瓦登特公司,国 械注进 20142176059.型号:IPS e.max CAD 主要由二氧化 硅、氧化锂、氧化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锆、氧化锌、氧 化铝、氧化镁和氧化铈、氧化锰、氧化铒、氧化铽、氧化 钒组成)放入 CEREC Milling 切削单元进行研磨并处理成 型。③树脂粘接剂粘接、抛光。试戴已加工成形的高嵌 体,采用氢氟酸及硅烷偶联剂酸蚀瓷嵌体组织面,并应用 双固化树脂粘接材料进行粘接,进一步调整咬合关系,完 成修复。
\

  1.3观察指标 ①美学指标。修复后 6 个月,复诊评价 修复体的修复体形态(修复体与邻牙协调,接触点松紧 适宜、凸度正常)、边缘适合性(修复体边缘密合、不 卡探针,无间隙)、颜色匹配度(与邻牙一致)、修复体 固位(稳固牢靠,未发生松动) [6] ,统计达到上述标准 的患者。②龈沟液炎症因子。修复前与修复后 6 个月评 估,检测前,去除患者牙龈上菌斑,用滤纸条轻轻插入 龈下,30 s 后取出,放入微离心管中,震荡 20 min 后去 滤纸条,留洗脱液进行离心,3 000 r/min 转速,离心时间 10 min,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 贝克曼库尔特(美国) 股份有限公司,型号:AU2700] 对龈沟液天门冬氨酸氨基 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基质金属蛋白酶 -8(MMP-8)水平进行检测。③修复效果。修复后 6 个月进 行评估,其中优:症状消失,修复体边缘稳定、无缺损; 良:症状缓解,修复体有轻微裂痕、无缺损;差:各项症 状改善不明显,修复体有裂痕、明显缺损 [7] 。总优良率 = (优 + 良)例数 / 总例数 × 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美学指标、修复效果)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数资料(龈沟液炎症因子)经 S-W 法检验符 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美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修复体形态、 边缘适合性达标患者占比分别为 98.0%、95.9%,高于对照 组的 83.7%、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两组颜色匹配度、修复体固位达标患者占比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比较 与修复前比,修复 后 6 个月对照组患者龈沟液 AST、ALP 水平和两组患者龈 沟液 MMP-8 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均更低,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修复总优良率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根管治疗后的牙齿的强度明显降低,由于坏死的牙髓 不能提供营养而易造成牙齿断裂,因此修复缺损的牙齿十 分重要,恢复牙齿的功能是牙体缺损患者主要的需求。全 冠修复是目前常用的修复方法,牙体预备量较大,需要将 牙齿冠方倒凹,因此较多的天然的牙体组织被磨除,使牙 本质细胞损伤、细胞形态异常,牙本质层逐渐变薄,容易 引起牙髓疾病,同时削弱磨牙颈部结构降低其机械强度, 影响牙髓和牙体的健康 [8-9]。

  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口腔修复 技术,能够使咬合力分散, 降低折断的风险, 且仅需磨除较 少的牙体组织,保留更多自身薄弱的牙体组织,通过粘合剂 与剩余的牙体组织联合一个整体,保留牙齿的解剖结构, 不易引起食物的嵌塞,降低发生龋齿的风险;抛光处理环 节能够使修复体颜色与邻近牙体匹配度升高,修复体的光 滑度更好, 也增进了面部美观度, 患者满意度更高 [10] 。本 研究首先比较了两组修复后的美学各项指标,观察组患者 修复体形态、边缘适合性达标患者占比(98.0%、95.9% ) 均高于对照组(83.7%、81.6%),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提示相对于全冠修复,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对无髓后 牙牙体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更高,提高了修复体的美观程 度。 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好,精密 度高、机械强度高,无毒性及致敏性,且较为美观,误差 较小,耐磨性良好,修复时间短;牙体外形能够根据牙体 缺损位置、形状进行调整控制,出现悬突现象的风险小, 使修复体与患牙邻牙之间的关系更佳,能够对牙齿折裂起 到预防作用 [11]。

  龈沟液中 AST 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胞浆酶, 能够反映 牙周炎症程度及牙周组织破坏程度;ALP 水平代表牙槽骨 的吸收量、活动性丧失, 其水平升高代表牙槽骨生成较快、 骨吸收较慢, 延长了牙周的恢复时间;MMP-8 参与牙周组 织的更新与重建, 也与牙周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12-13]。本研究 中,修复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龈沟液 AST、ALP、MMP-8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 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修复能 够减轻对牙体缺损患者牙周造成的炎症损伤,改善全口卫 生情况。本研究总结髓腔固位型高嵌体修复的优势:①牙体 预备量小, 仅均匀降低基牙咬合面, 牙体组织厚度较好, 为 粘接牙冠保留了足够的牙釉质;②利用髓腔固位, 桩核使用 少, 保护冠方封闭边缘线的位置, 减少了桩道预备中侧穿、 根折等风险,有利于患牙牙周的清洁与维护,减少了食物 嵌塞的概率, 减少了继发龋的发生;另外, CAD/CAM 技术 采用光学印模的方式可以形成数字化文件并三维重建,预 备时间短,临床操作便捷,可迅速完成,并可即刻上传至 技工中心,避免了传统印模技术过程中模型的测量误差,缩短了修复体的制作时间,减少复诊次数。
\

  综上,无髓后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两种修复方法均能 达到较好的效果,CAD/CAM 全瓷髓高嵌体对牙体缺损患 者的修复总优良率较全冠修复更高,提高了修复体的美观 程度,且能够减轻对牙周造成的炎症,患者口腔卫生健康 程度更高,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案。但本研究样本少,随 访时间短,观察指标有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后续 需要更进一步探讨 CAD/CAM 修复治疗机制, 使患者临床 获益更多。

  参考文献

  [1] 慕彩琴 , 雷彦华 . 改良式高嵌体修复及全冠修复方案用于牙髓坏死患者中的远期疗效 [J]. 贵州医药 , 2023. 47(10): 1599-1600.
  [2] 吴淑芬 . 全瓷高嵌体修复与全瓷冠修复治疗前牙牙体缺损患者 的效果比较 [J]. 中国民康医学 , 2023. 35(18): 165-167.
  [3] 周敏 , 许雯倩 , 王占刚 , 等 . 两种材料 CAD/CAM 髓腔固位的高 嵌体修复无髓后牙缺损的临床对比研究 [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21. 35(3): 173-177.
  [4] GOUJAT A, ABOUELLEIL H, COLON P, et al. Marginal and internal fit of CAD-CAM inlay/onlay restorations: A systematicreview of in vitro studies[J]. J Prosthet Dent, 2019 ,121(4): 590-597.
  [5] 张云涛 , 张荣和 , 高晓丽 , 等 . 临床口腔科学 [M]. 北京 : 科学技 术文献出版社 , 2014: 159.
  [6] 高愉淇 , 储顺礼 , 赵爽 , 等 . 平面对接式边缘全瓷修复体修复后 牙大面积缺损的短期临床修复效果 [J].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2021. 47(3): 740-746.
  [7] 王飞翔 , 蔡巧玲 . CAD/CAM 高嵌体与全冠修复老年患者牙体缺 损的临床疗效 [J]. 中国医疗美容 , 2019. 9(10): 79-83.
  [8] 张莉华. CAD/CAM 高嵌体修复牙体缺损疗效及对患者咀嚼能力 和牙龈状况的影响 [J]. 陕西医学杂志 , 2021. 50(8): 983-986.
  [9] 邹强 , 袁媛 , 陈红莲 , 等 . CAD/CAM 高嵌体修复与全冠修复治 疗老年牙体缺损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30): 91-93.
  [10] 王振建. CAD/CAM 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体对全冠修复患者牙周组 织健康状况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 2023. 55(3):299-301.
  [11] 李瑞琛 , 李宇红 , 王莉 . 后牙椅旁 CAD/CAM 高嵌体修复根 管治疗后患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 2018.34(7):416-419.
  [12] 曲云鹏 , 胡雪婷 , 王雪峰 . SWIFT-TEMP 树脂暂时冠在口腔修复 中的应用及其对龈沟液炎症因子、MMP-8 表达的影响 [J]. 川北 医学院学报 , 2022. 37(2): 228-235.
  [13] 初可嘉 , 王海慧 , 郑之峻 , 等 . 隐形矫治器对患者龈沟液中 AST 和 ALP 水平的影响 [J]. 口腔医学研究 , 2016. 32(4): 399-4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0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