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进展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F-ILD )与间质性肺疾病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其主要特征为进展性纤维化,会导致患者 肺功能障碍, 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甚至会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目前, 临床对 PF-ILD 患者进行治疗往往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对患者是否有效仍有争议,此外在 PF-ILD 患者中急性加重的患者占比较多,因此临床针 对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本文对 PF-ILD 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药物 治疗措施相关进展进行整理分析,以便为临床选择治疗 PF-ILD 患者的有效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间质性肺疾病; 进展性; 纤维化性; 发病机制; 药物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指一 组累及肺泡腔、肺间质的肺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肺实质发 生炎症或纤维化,损伤肺泡 - 毛细血管功能单位造成的。 但部分 ILD 患者在经过常规的诊疗后仍会发生与特发性 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相似的 进行性纤维化, IPF 属于特异性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 质性肺炎的一种,其发病机制为持续、反复的上皮细胞损 伤、异常修复导致肺部纤维化 [1] 。临床上将与 IPF 的病理 机制及临床病程特点相似的这部分 ILD 患者定义为进展 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F-ILD),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肺 功能恶化、早期死亡, PF-ILD 还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等 相关不良表现 [2] 。现阶段,临床对 PF-ILD 患者使用的治 疗措施较少,仍缺乏有效的诊治方式,且激素、免疫抑制 剂、生物制剂、抗纤维化药物等药物治疗疗效尚不明确。 基于此,本文旨在对 PF-ILD 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 剂、抗纤维化药物等药物治疗措施相关进展进行整理分 析,现综述如下。
1 PF-ILD 的介绍
1.1 PF-ILD 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PF-ILD 在理论上是指 以 IPF 为代表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 ILD,该病的基 础是肺纤维化。但临床关于纤维化进展的诊断标准并没 有一个统一的解释,因此临床对 PF-ILD 诊断比较困难。 PF-ILD 的概念是首次在 2018 年由 ELLS 等 [3] 公开提出 的,用来囊括发生与 IPF 患者类似临床疾病的非 IPF 的PF-ILD。2020 年 ILD 医师专家组在间质性肺疾病国际峰 会上对 PF-ILD 的诊断达成共识,提出接受治疗后的 24 个月内,满足以下一条标准即可诊断为 PF-ILD:①用力 肺活量(FVC)下降≥ 10% ;② FVC 下降≥5%,肺对 一氧化碳的弥散能力(DLCO)下降≥ 15% ;③ FVC 下 降≥5%,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显示患者 肺纤维化加重;④ FVC 下降≥5%,并伴有呼吸症状恶 化;⑤ HRCT 显示患者肺纤维化加重,并伴有呼吸症状 恶化 [4]。而在 2022 年的一项由欧洲呼吸学会、美国胸科 学会、拉丁美洲协会和日本呼吸学会共同发表的指南中, 建议使用进行性肺纤维化(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PPF)进行命名,并对 PPF 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在 过去 1 年内满足以下三条标准中至少两个即可诊断为 PF-ILD :①呼吸道症状恶化;②疾病进展的生理证据 (满足以下任意一条):a. 随访 1 年内 DLCO 绝对值下降 ≥ 10%;b. 随访 1 年内 FVC 绝对值下降 >5%;③疾病进展 的放射学证据(满足以下任意一条):a. 牵引性支气管扩 张和细支气管扩张的范围或严重程度增加;b. 新的毛玻璃 混浊伴牵引支气管扩张;c. 新的精细网状结构;d. 网状异常 程度增加或粗糙度增加; e. 新发或增加的蜂窝影; f. 肺叶体 积损失增加 [5]。
由于 PF-ILD 病因多样, 因此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不同, 疗效及预后也不相同, PF-ILD 的定义会使很多学者对患者 病因的诊断进行忽视,不利于对发病机制的探究。
1.2 PF-ILD 的发病机制 PF-ILD 在肺纤维化发病的临 床特征及机制方面均有一定的共性:细胞会受到重复性慢性上皮或血管损伤导致的破坏,并不能正常修复,而 纤维化与异常修复和持续损伤均有关 [6] 。有研究表明, PF-ILD 患者和 IPF 患者机体中均存在促纤维化介质异 常升高的表现,促纤维化介质包括: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细胞外基质金 属蛋白酶(MMP)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效应细胞为成 纤维细胞,来源不同的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迁移到损伤 部位,并受到激活变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大量 分泌细胞外基质,且因疾病机体基质降解减少,基质在肺 组织中聚集进一步造成肺泡组织功能损伤,并增加组织纤 维化程度 [7] 。此外,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损伤部位大量 聚集,导致促纤维化介质大量释放,进一步加快活化成纤 维细胞,从而导致肺功能受损,而患者肺容量随着纤维化 程度提升而降低,易造成呼吸困难和气促,进一步使患者 发展成呼吸衰竭。
1.3 PF-ILD 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PF-ILD 发病率呈逐 年上升趋势 [8] ,在赵铁梅等 [9] 学者的一项前瞻性研究 中,对 58 例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实施 1 年随访, 58 例患者中,诊断为 IPF 的有 35 例(60.34%),诊断为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的有 14 例(24.14%),诊断 为其他原因所致的肺纤维化有 9 例(15.52%),发展为 PF-ILD 的患者有 12 例(20.69%),有 8 例(13.79%)患 者死亡(其中死于纤维化急性加重的患者有 6 例),对所 有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诊断为 IPF、HRCT 网 格影评分及蜂窝影评分高是发展为 PF-ILD 的风险因素, 6 min 步行距离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呼吸困 难问卷(SOBQ)评分高是患者死亡的风险因素,且 6 min 步行距离 <300 m 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对其进行多因素分 析结果显示,HRCT 网格影评分高是发展为 PF-ILD 的独 立危险因素,而诊断为 IPF、HRCT 网格影评分及蜂窝影 评分高的患者发展为 PF-ILD 的风险更高,6 min 步行距离 <300 m、SOBQ 评分高的患者死亡风险更高。由此可见, PF-ILD 的发病率不仅高,且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ILD 的发生发展与各种药物都有关系, 相关研究显示, 磺胺类、呋喃妥因等抗菌药,奥沙利铂、博来霉素等抗肿 瘤药,胺碘酮心血管药物均能引起患者肺纤维化,引起患 者病情发生发展;其中磺胺类、呋喃妥因等会引起患者慢 性肺损害且具有不可逆的肺纤维化特征 [10]。目前, 奥沙利 铂、博来霉素等抗肿瘤药物在临床对肺纤维化动物模型进 行诱导方面应用广泛, 在陈佳音等 [11] 学者的一项目的为探 究奥沙利铂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特点、临床治疗及转归等 情况研究中显示,对收集到 29 篇文献的 32 例个案报道进 行分析, 患者发生肺损伤的中位时间为(7.5±4.5)个化疗周期,呼吸困难、发热及咳嗽为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影像 学特征表现为弥漫性浸润、磨玻璃影等, 32 例均表现为间 质性肺疾病, 其中肺纤维化发生有 13 例,经治疗后得到缓 解的有 19 例,死亡的有 13 例,占比为 40.6%,结果表明 奥沙利铂的肺毒性罕见但致死率高。胺碘酮属于广谱抗心 律失常药的一种,肺纤维化是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该药 会对细胞内磷脂的转运过程进行抑制,从而使磷脂大量聚 集在细胞内,并通过免疫机制及细胞毒性引发患者肺纤维 化 [12] 。因此药物毒性也是肺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
O'DWYER 等 [13] 的研究中, 对 68 例 IPF 患者肺泡灌洗 液中的肺部微生物群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在IPF 患者中,肺 部细菌负荷情况可预测纤维化进展,微生物多样性和组成 与肺泡促纤维化细胞因子增加相关,证明了肺部微生物群 促进 IPF 的进展, 由此可得, 肺部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等 均是肺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此外国内研究表明,年龄 越大, PF-ILD 发病率越高, 生存率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越来 越低, 因此, 年龄较大也是肺纤维化进展的危险因素 [14]。
2 PF-ILD 患者的药物治疗
2.1 免疫抑制剂治疗 现阶段,临床治疗过敏性肺炎 (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HP)、结缔组织疾病相关 性 ILD(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一线药物为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 剂能对 ILD 患者早期免疫炎性反应进行抑制, 从而对患 者病情发展进行控制,延缓患者疾病进入肺泡壁、气道和 血管等发生不可逆纤维化进程。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 环磷酰胺(CYC)、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MTX) 等,其中 CYC 属于氮芥类烷化剂的一种,能直接对机体 内 B 细胞及 T 细胞的异常增殖起到抑制的作用,并能预 防纤维化和减轻炎症,但使用 CYC 治疗时间过长,会导 致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尿及白细胞减少等与免 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AZA 属于嘌呤拮抗剂的一种,能对 B 细胞及 T 细胞的异常增殖进行抑制,对 HP 患者的肺功能 进行改善,但该药会导致患者发生转氨酶升高、感染等不 良反应; MTX 是抗叶酸类抗肿瘤药物的一种,最初被用 来治疗初期弥漫性系统性硬皮病,该药起效时间长,能对 病情进展进行控制,并起到抗炎作用,但其在 PF-ILD 患 者的治疗中疗效并不确定,且该药易引起患者发生恶心、 消化不良、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还会导致患者肝酶升 高,因此大部分患者具有较差的耐受性。
在 IPF 患者中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患者的治疗 效果并不总是很理想, 且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15]。现阶段, 关于免疫抑制剂治疗 PF-ILD 患者的临床疗效的论点只是 来自少量观察性研究和回顾性数据,因此,在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对 IPF 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谨慎选择。
2.2 抗纤维化药物治疗 现阶段,临床常用的抗纤维化 药物有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其均具有耐受性良好优势, 且均能对 PF-ILD 患者的 FVC 进行改善,并对病情发展进 程进行有效延缓。
其中吡非尼酮能对胶原沉积、胶原蛋白的合成进行阻 断,并抑制 TGF-β 生成,从而起到抗氧化、抗纤维化、 抗炎的作用。有研究证实,吡非尼酮抑制 TGF-β 诱导肺 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是通过对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 MAPK)信号通路进行抑制实现的 [16] 。而在梁春联 等 [17] 学者的研究中也对吡非尼酮能对患者病情发展进程 进行有效延缓这一观点进行了证实,研究中将 60 例 IPF 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常规治 疗的基础上加上吡非尼酮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试验组 患者 DLCO 降低, 试验组患者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FVC% pred)、第 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FEV1% pred)、重组人趋化因子配体 18(CCL18)治疗 前后差值小于对照组, 治疗后患者血清21 号微小核糖核酸 (miR-21)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吡非尼酮能延缓 IPF 患 者肺功能下降,降低血清 miR-21 水平。
尼达尼布对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成熟进行抑制 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对机体肥大细胞的激活进行抑 制, 另一种是对 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成 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下游信号通路进行抑制 [18] 。 此外在王旖然等 [19] 学者的一项 Meta 分析中对尼达尼布 能有效延缓患者病情发展进程进行了证实,此研究纳入了 4 项随机对照试验和 1 项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 相比, 尼达尼布组 IPF 患者 FVC 年下降的绝对值减少平均 130 mL/ 年, FVC 占预计值百分比变化值较基线下降平均 减少 3.84%,尼达尼布组发生首次急性加重风险显著降低 47%,表明尼达尼布能够延缓 IPF 患者病情进展,且大多 数患者对尼达尼布耐受良好。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在 ILD 的治疗中作用显著,但抗纤维化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存 在联合使用策略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选择与药物 疗程、药物干预的时机等问题,因此,临床在选择抗纤维 化药物进行治疗时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2.3 激素治疗 早在 20 世纪中叶,临床治疗 IPF 患者就 开始使用糖皮质激素,往往单独使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使 用,并在 2000 年的一次 IPF 国际专家共识上,成为 IPF 治疗的推荐药物。但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发现糖皮质 激素、硫唑嘌呤加 N- 乙酰半胱氨酸的三联治疗会加重患 者病情,因此在 2015 年的 IPF 指南中强烈不推荐使用糖 皮质激素单药及含有糖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此外,国内 研究证实,对非纤维化型 HP 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对患者肺功能进行一定改善,而对纤维化型的患者治疗 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还会 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骨质疏松症、白内障、糖尿病、体 重增加等情况发生的风险 [20] 。且近几年,并没有与糖皮 质激素治疗 PF-ILD 患者的相关研究,因此,临床在对患 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应针对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选 择性的使用。
2.4 生物制剂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 ILD 患者常用的生 物制剂包括托西珠单抗(TCZ)和利妥昔单抗(RTX ), 两种药物均可能会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干预,但临床对其 具体疗效均无相关研究明确说明。
TCZ 属于白细胞介素 6(IL-6)受体拮抗剂的一种, 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单核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均能 分泌 IL-6,当患者机体中血清 IL-6 水平异常升高时, 会直 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炎症反应加剧,导致血管内皮 细胞损伤加重,最终导致患者肺部发生纤维化。现阶段, TCZ 联合阿扎胞苷(AZ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 (rheumatoid arthritis pulmonary interstitial disease ,RA-ILD ) 患者应用广泛,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在稳定患者肺 功能方面具有一定效果,但患者仍有进展性纤维化性恶化 的风险,这与国外学者 YAMAKAWA 等 [21] 研究结论相一 致。 TCZ 虽能对病情进展起到延缓,但对 PF-ILD 的疗效 还需深入研究。
RTX 抑制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及胶原蛋 白的产生,是通过清除 B 淋巴细胞介导抗体依赖细胞的 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实现的,B 淋巴细 胞表面的跨膜蛋白 CD20 是 RTX 的靶向目标。在临床对 RA-ILD 患者的治疗中,RTX 能起到改善和稳定患者肺功能 作用, 且对于非 IPF 的 ILD 患者, 其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对 RTX 治疗 PF-ILD 效果还未有研究明确其结果。
3 非药物治疗
临床除了对 ILD 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还往往使用非 药物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被认为是治愈 ILD 包括 PF-ILD 患者的唯一方法就是肺移植。对于病情迅速恶化、 肺功能严重受损、现有药物治疗效果较差、日常生活较为 困难、且预期寿命只有 1~2 年,而无其他重要脏器衰竭的 IPF 患者,可考虑进行肺移植。临床研究已经证实,肺移 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 IPF 患者生存时间方面作用 显著, 且患者经肺移植治疗后 5 年生存率在 40% 左右 [22] 。 但患者需符合下列标准才能进行:① 6 个月内 FVC 下降 >10% ;② 6 min 步行测验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下降最低可 达至 88% 以下;③肺一氧化碳弥散量<39%;④胸部HRCT 存有蜂窝状改变(纤维指数 >2)。此外, 进行肺移植具有BMI 限制、供体来源困难等各种问题, 其中糖皮质激素治 疗受患者 BMI 的影响, 这是由于激素治疗会导致患者发生 肥胖,且患者在肺移植之前使用激素治疗会使患者发生明 显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在对患者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时 应考虑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谨慎选择。
4 小结与展望
现阶段,临床研究中还未发现能安全有效的治疗 PF-ILD 患者的靶向药物或可行性方式。PF-ILD 在临床特 征及肺纤维化发病的机制方面与 IPF 共性较高,因此,临 床治疗 PF-ILD 患者的方式仍借鉴 IPF 治疗方案。免疫抑制 剂、抗纤维化药物、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均能对 ILD 患 者病情发展进程进行抑制,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只有抗纤维 化药物能抑制PF-ILD 患者FVC 降低,另外几种药物对治疗 PF-ILD 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未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因此临床成功治疗 PF-ILD 的关键可能是抗纤维化药物。此 外肺移植被认为是治愈ILD 包括PF-ILD 患者的唯一方法, 但需要面临 BMI 限制、供体来源困难等的问题也较多。
临床现阶段仍通过对 IPF 的了解和管理经验来治疗 PF-ILD 疾病,未来还应对 PF-ILD 发病机制及早期危险因 素进行更深入研究,并以早期抗纤维化或抗炎、抗纤维化 联合治疗为侧重点,对能抗纤维化药物及能预测纤维化进 展的生物标志物进行详细探究。
参考文献
[1] 丁丽丽 , 刘轩绮 , 孙晓林 , 等 . 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 -β 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重叠基 因的相关性分析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22, 26(14): 7-13.
[2] 吴聪 , 刘建 , 郭亚丽 , 等 . 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药物治疗 的研究进展 [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1, 16(11): 2151-2156.
[3] WELLS A U, BROWN K K, FLAHERTY K R, et al.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IPF,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act thesame[J]. Eur Respir , 2018, 51(5): 1-12.
[4] GEORGE P M, SPAGNOLO P, KREUTER M, et al. 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linical uncertainties,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and research priorities[J]. Lancet Respir Med,2020, 8(9): 925-934.
[5] RAGHU G, REMY-JARDIN M, RICHELDI L, et al.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an update) and progressive pulmonary fibrosis in adults: an official ATS/ERS/JRS/ALAT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J].Respir Crit Care Med, 2022, 205(9): 18-47.
[6] HOFFMANN-VOLD A M, WEIGT S S, SAGGER R, et al. Endotype-phenotyping may predict a treatment response in 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 EBioMedicine,2019, 50(1): 379-386.
[7] DISTEFANO G, FANZONE L, PALERMO M, et al. HRCT patterns of drug-induc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a review[J]. Diagnostics,2020, 10(4): 244.
[8] 赵大伟 , 房学梅 , 付维林 . 高分辨率 CT 在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 中的研究进展 [J]. 放射学实践 , 2019, 34(9): 1044-1048.
[9] 赵铁梅 , 刘凯迪 , 段智梅 , 等 . 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预后因素 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021, 20(6):414-418.
[10] 李秀业 , 杨霁 , 赵惠敏 . 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四例误诊分 析 [J]. 临床误诊误治 , 2021, 34(6): 5-9.
[11] 陈佳音 , 马洁 , 童刚领 , 等 . 奥沙利铂相关性肺损伤的文献分 析 [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 2021, 41(10): 1059-1063.
[12] 刘艳鑫 , 董长江 , 邹剑 , 等 . 基于 FAERS 数据库的胺碘酮相关 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2023,32(2): 128-137.
[13] O'DWYER D N, ASHLEY S L, GURCZYNSKI S J, et al. Lung microbiota contribute to pulmonary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ulmonary fibrosis[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9,199(9): 1127-1138.
[14] 唐子猗 , 易婷 , 王聃 , 等 . 我国川东北地区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合 并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全 科医学 , 2019, 22(16): 1960-1965.
[15] GIBSON C D, KUGLER M C, DESHWAL H, et al. Advance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progressive fibrosing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J].Lung, 2020, 198(4): 597-608.
[16] 周俊平 , 陈德文 , 郑艳 , 等 . 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β1 诱 导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实验研究 [J].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9, 25(5): 410-417.
[17] 梁春联 , 章琳 , 权晓娟 , 等 . 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 肺功能及血清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J]. 实用药物与临床 , 2019,22(12): 1249-1253.
[18] 甘文华 , 黄凯 , 吕紫薇 , 等 . 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体外抗肺纤维 化作用 [J].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019, 35(10): 1370-1375.
[19] 王旖然 , 叶俏 . 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与安全性 Meta 分析 [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 2019, 39(8): 698-704.
[20] 李海霞 , 赵秋霞 , 王立和 . 糖皮质激素短期疗法联合阿奇霉素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患儿症状改善及炎症反应的影 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0, 20(22): 3800-3801.
[21] YAMAKAWA H, OGURA T, KAMEDA H, et al. Decision-making strategy for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RA-ILD)[J]. Clin Med, 2021, 10(17): 3806.
[22] 赵文清 , 郑敏宇 .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J]. 中华中 医药学刊 , 2016, 34(2): 402-4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