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联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对其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09:14: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三者联合镇痛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滴注)、试验1组(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滴注+复方亚甲蓝皮下注射)及试验2组(酮咯酸氨丁三醇静脉滴注+复方亚甲蓝皮下注射+中药塌渍)。3组患者均治疗5 d。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追加止痛药情况,治疗后1、2、3、5、7 d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1、3、7 d炎症因子与应激指标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试验1组与试验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更高(均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与试验2组患者追加止痛药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 d,3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7 d,试验1组与2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均P<0.05),治疗后1 d,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7 d 3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皮质醇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试验1组与试验2组治疗后3、7 d白细胞介素-8与治疗后1、7 d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治疗后1 d试验2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治疗后3 d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三者联合镇痛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疼痛的疗效显著,术后追加止痛药物发生率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炎症与应激反应。

  【关键词】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复方亚甲蓝;镇痛效果

  混合痔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肛周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一般推荐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虽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手术切口特殊,且切口部位神经较多,因此在术后会造成极强烈疼痛,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阿片类药物可对中枢神经产生作用,抑制疼痛感受,但可能影响神经功能,且具有成瘾风险[1]。因此,临床上大多数是予以患者非甾体镇痛抗炎药物,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阻断神经活性物质的传导调节,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2]。混合痔术后在肛周注射亚甲蓝是临床经验用药,其镇痛效果明显,但创面可能会发生坏死,出现不良反应[3]。中医认为手术本身对脉络的损伤,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此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要治疗原则,中药塌渍将药物敷于术区切口,通过浸透局部组织直接发挥药效,有效缓解机体的疼痛[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给予患者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联合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9~65岁,平均(42.62±10.63)岁;病程1.5~14年,平均(7.96±2.63)年;内痔分期:Ⅱ期2例、Ⅲ期20例、Ⅳ期8例。试验1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1~64岁,平均(42.59±10.52)岁;病程2~16年,平均(8.06±2.83)年;内痔分期:Ⅱ期3例、Ⅲ期20例、Ⅳ期7例。试验2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2.60±10.58)岁;病程1~15年,平均(8.04±2.81)年;内痔分期:Ⅱ期2例、Ⅲ期22例、Ⅳ期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5]中混合痔的诊断标准,中医符合《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6]中痔的诊断标准;②符合手术指征;③首次行肛周手术。排除标准:①对手术及相关药物不耐受;②合并肛裂、肛瘘、肛脓肿等其他肛周疾病;③合并肠道感染性疾病。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术前完成常规检查、肠道准备,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手术区域常规消毒、铺巾,扩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手术切口控制在2~4个,术毕肛内置入凡士林纱条,无菌纱布胶带固定。手术操作完成后,给予对照组患者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34,规格:1 mL∶30 mg)30 mg溶于100 mL 0.9%的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30 min/次,1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1组复方亚甲蓝混合液[1%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827,规格:2 mL∶20 mg)注射液1 mL和0.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 mL∶75 mg)9 mL]10 mL,沿创面皮下呈柱状注射,以局部皮肤淡蓝表现为宜,1次/d;试验2组患者在试验1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塌渍,处方组成:香附、延胡索各20 g,小茴香、当归、川芎各10 g,冰片5 g,水煎至100 mL,纱布完全浸入其中,用镊子拧取纱布至不滴水,抖开将其放置创面处,10 min/次,2次/d。3组患者均治疗5 d。

  1.3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6],治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7]减分率≥75%;显效:50%≤VAS疼痛评分减分率<75%;有效:25%≤VAS疼痛评分减分率<50%;无效:VAS疼痛评分减分率<25%。VAS疼痛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追加止痛药。比较3组患者术后治疗期间追加止痛药使用情况。③VAS疼痛评分。创面疼痛评估采用VAS疼痛评分,评分范围为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忍受的剧痛,记录3组患者术后1、2、3、5、7 d VAS疼痛评分。④炎症因子与应激指标。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3、7 d采集3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3 5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皮质醇水平。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趋势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W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组与试验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联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对其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

  2.2 3组患者追加止痛药情况比较对照组患者追加止痛药6例(20.00%),试验1组追加止痛药2例(6.67%),试验2组未追加止痛药。试验1组与2组追加止痛药患者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05)。

  2.3 3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后1~7 d,3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7 d,试验1组与试验2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 d,试验2组与试验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联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对其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

  2.4 3组患者炎症因子与应激指标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7 d 3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8、皮质醇水平均呈降低趋势,试验1组与试验2组治疗后3、7 d白细胞介素-8与治疗后1、7 d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治疗后1 d试验2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治疗后3 d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皮质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 d对照组和试验1组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以及治疗后3 d试验1组与试验2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中药塌渍、酮咯酸氨丁三醇及复方亚甲蓝联合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对其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

  3讨论

  手术为混合痔最主要治疗方式,但手术操作不可避免地会对肛门周围神经血管造成损伤,导致术后疼痛感较强。酮咯酸氨丁三醇属于一种非甾体型抗炎药,其存在靶向聚集镇痛效果,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最终发挥镇痛作用。亚甲蓝常应用于临床镇痛治疗,其镇痛机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亚甲蓝有较强的亲神经性,可局限性损害神经纤维,特别是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另一方面亚甲蓝通过减少电压门控钠通道的电流,以抑制神经兴奋性的传导,从而起到止痛效果[8]。

  中医认为,术后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应用行气活血药物,使气血得疏,疼痛得减。中药塌渍是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疏通腠理、调和经络。中药塌渍方剂中香附走气分,行气通经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当归能活血而不耗散、补血而不滋腻,可温经止痛,川芎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小茴香散寒止痛,温补敛疮,可加快伤口愈合,诸药合用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之效。术后中药塌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减轻疼痛效果。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试验1组与试验2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更高,追加止痛药患者占比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1~7 d,试验1组与试验2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表明联合镇痛法治疗效果更佳。白细胞介素-8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皮质醇是反映机体应激情况的常用指标,当机体存在创伤时,其水平会显著上升。本研究中,治疗后1~7 d试验1组与试验2组白细胞介素-8、皮质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试验2组更低,表明联合镇痛法能够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的炎症与应激反应。亚甲蓝能够阻滞感觉神经的传递,松弛括约肌,从而减轻局部疼痛。而中药塌渍可直接作用于创面,中药可由皮肤渗透,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止痛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中含有挥发油、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的作用;香附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9-10]。

  综上,联合镇痛法能够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术后追加止痛药物发生率更低,减轻机体的炎症与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程佳佳,潘学文.羟考酮和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比较[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6):760-764.

  [2]李明,袁娟,张珏,等.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22,44(3):358-361.

  [3]魏嘉,李华山.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混合痔术后应用的现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9,25(6):737-739.

  [4]杜沂岚,陈林,蔺小霞,等.中药塌渍联合熏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并发症的疗效观察[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2,17(5):574-577.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5):519-533.

  [6]陈少明,于庆环.现代中医肛肠病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61.

  [7]蒋进广.止痛如神汤加味熏洗坐浴治疗炎性外痔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4):711-714.

  [8]周仲伍,张书信.不同配伍亚甲蓝混合液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8,24(2):199-201.

  [9]蒲忠慧,代敏,彭成,等.川芎生物碱的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20,31(8):1020-1024.

  [10]潘少斌,孔娜,李静,等.香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10):1429-14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32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