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该院收 治的 10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 和观察组( n=5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 [ 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评分、自护能力 [ 自我护理 能力测定量表(ESCA)] 评分、生命质量 [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力量性、坚 韧性和乐观性等 CD-RISC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和健康 知识水平等 ESC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30%(52/54), 高于对照组的 79.63%(43/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D-RISC评分、ESCA评分、 GQOLI-74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Application effects of Watson care theory-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chronic heart failure
HUANG Ruiji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Kaifeng Children’s Hospital, Kaifeng 475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Watson care theory-based nursing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4)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4)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Watson care theory-bas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 (CD-RISC)], self-care ability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 (ESCA)], quality of lif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After the nursing, the CD-RISC scores of strength, tenacity and optimis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ESCA scores of self-responsibility, self-concept, self-care skills and health knowled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GQOLI-74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statu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30% (52/5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9.63% (43/54)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Watson care theory-based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CD-RISC scores, the ESCA scores, the GQOLI-74 score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Watson care theory; Nursing;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elf-care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慢性心力衰竭以腔静脉淤血、肺淤血为主要临 床表现,其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以药物 延缓病情进展为主要治疗手段, 但因患者年龄较大、疾病认知度低等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普遍较低 [1-2]。 常规护理缺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导致部分患 者治疗配合度不足,无法有效控制病情 [3]。华生关 怀理论是以“人性照护”作为护理核心的理论,可 保证患者心理与生理均得到照护,促进病情的有效 改善 [4]。本文观察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 本院收治的 108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 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 指南(实践版·2019)》中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 准 [5] ,经心电图检查、临床症状确诊;美国纽约心 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 ~ Ⅳ级;能正常 交流。排除标准:患有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急 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肿瘤;存在精神障碍及认知 异常;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患有传染性疾 病;生命体征不稳定;住院期间病情恶化或有严 重不良反应需终止治疗;因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 究。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 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 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 (n=54)。对照组男 30 例,女 24例;年龄 55~80 岁, 平均(65.85±5.20)岁;病程 8 个月至 7 年,平均 ( 3.75±1.54 )年;受教育程度:小学 20 例,高中 及中专 23 例,大专及以上 11 例。观察组男 27 例, 女 27 例;年龄 55~80 岁, 平均(65.34±5.48)岁; 病程 8 个月至 7 年, 平均(3.42±1.78)年;受教 育程度:小学 19 例,高中及中专 22 例,大专及以 上 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 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告 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 项;了解患者饮食习惯,为其提供饮食建议,遵 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尽可能增加粗纤维的摄 入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华生关怀理论 的护理。(1)成立华生关怀护理小组。由 1 名主 治医生、1 名心理医生、1 名主管护师和 2 名护师 组成;护师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搜索相关资料, 主管护师结合院内护理情况和患者病情、心理状况 等制订护理方案, 主治医生定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提供治疗方面的指导,协助修改护理方案;心理医 生主要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同时 护师为患者建立档案,收集患者的意见反馈,由其余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分析,主管护师调整和完善, 护师执行护理方案。(2)实施护理方案。①鼓励 倾诉:与患者沟通,倾听与记录患者内心感受,向 其讲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强调乐观心态的重 要性。②情绪疏导:采用谈心、交流的方式,引导 患者回忆快乐经历, 并通过正念减压方法放松身心, 鼓励患者写日记宣泄负性情绪;强调家属陪伴,组 织患者家属参加“心情讲座”,介绍不良情绪对疾 病的影响,嘱家属观察患者的情绪状态,多给予鼓 励、安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慢性心力衰竭自我护 理技能,包括药物服用、营养支持、日常监测、紧 急情况处理等,鼓励家属参与到患者的自我护理 中。③认知引导:一对一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 况,将认知较差患者组织起来,通过视频教学、口 头讲解的方式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鼓励患者提出疑 问,并耐心解答。④团体心理拓展:组织患者参加 见面会,讲解同伴支持对心理健康和疾病康复的重 要性, 指导患者掌握放松疗法, 取平卧位腹式呼吸, 重复 3 次;要求患者加入微信群,鼓励病友间互相 线上交流,宣泄情绪,分享疾病治疗经验,30 min/ 次, 2 次/d,并定期在聊天群中发送健康知识。⑤运 动指导: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等运动,30 min/ 次, 1次/d,期间注意监护患者心率, 若心率波动过大, 需立即停止运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 分。于护理前(入院时)、出院前 1 d 应用心理弹性 量表(CD-RISC)评估 [6] ,包括力量性(8 条)、坚 韧性(13 条)和乐观性(4 条) 3 个维度,共 25 个 条目,每个条目为 0~4 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 越高。(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于 护理前(入院时)、出院前 1 d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 测定量表(ESCA) 评估 [7] ,包括自护责任感(6 个 条目,0~24 分)、健康知识水平(17 个条目,0~ 68 分)、自我概念(8 个条目,0~32 分)、自护 技能(12 个条目,0~48 分)4 个方面,得分越高 表明自护能力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 质量评分。于护理前(入院时)、出院前 1 d 采用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估 [8] ,包 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4 个维度,总分均为 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于出院前 1 d 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包括护 理工作的沟通效率、服务态度、技能水平及问题解 决效率等内容, 百分制, 分为特别满意(≥ 75分)、 基本满意(50~74 分)、不满意(<50分)。满意度 = (特别满意 + 基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力量性、坚韧性和乐观性等 CD-RISC 评分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 组力量性、坚韧性和乐观性等 CD-RISC 评分均高 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自护技能和健康知 识水平等 ESC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自我责任感、自我概 念、自护技能和健康知识水平等 ESCA 评分均高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 状态等 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 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6.30%(52/54),高于对照组的 79.63%(43/5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恢复慢、病死率高等特点, 需尽快接受治疗以促进临床症状缓解,改善远期预 后 [9]。由于部分患者年龄较大,且认知度较差,存 在自我护理不足且负面情绪较重等情况,需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干预 [10]。
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将“关怀”作为护理 本质,要求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互动过程中体现对患 者的人文关怀 [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 察组 CD-RISC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基于 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于护理前成立护理小组,保证 护理措施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而在护理措施实施中, 通过鼓励倾诉、讲述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能够 使患者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自身疾病的影响,从而保持积极心态,并在情绪疏导中通过正念减压、写日 记等放松身心;同时强化家属陪伴的作用,能让患 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从而减轻不良情绪;在 团队心理拓展中让患者感受到同伴支持的力量,使 其得到认同感、归属感,从而提高心理弹性 [13]。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ESCA、 GQOLI-74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 原因为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通过认知引导、一 对一教育、针对性教学及视频讲解等方式,能够提 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 理技能,并利用微信平台学习健康知识,能够有效 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从而改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基于华生关 怀理论的护理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CD-RISC 评分、ESCA 评分、GQOLI-74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佳慧,胡世莲 . 慢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措施 [J]. 中 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1.24(6): 721-725.
[2] 汪冰清,宋永霞,何红叶,等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 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J]. 护理学报, 2020.27(2): 33-37.
[3] 陈姝锦,闫海艳 . 自我效能干预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 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国际护 理学杂志, 2020.39( 18): 3411-3415.
[4] 李金凤,龚蕊,李玉平,等 . 华生关怀理论联合肺康复运动训练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J]. 齐鲁护理杂志,2021. 27(2): 86-88.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等 . 慢性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 ·2019)[J]. 中华全 科医师杂志,2019.18( 10): 948-956.
[6] 曹媛,巩文娟,张俊 . 基于代谢当量的运动康复护理结合运 动 - 心理 - 睡眠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睡 眠质量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 ( 14): 146-148.
[7] 陈景姿,郑菊花,张锦林 . 运动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并 股骨颈骨折患者自护能力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 心血管病 防治知识, 2021.11( 10): 55-57.
[8] 吴君,沈菲,党时鹏,等 . 支持性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 11): 1527- 1529.
[9] 郑淑云,宋再滢,张犇,等 .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集束 化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J]. 北 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22(4): 514-518.
[10] 卢晓虹,李少玲,王立艳,等 . 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干 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效能的影响 [J]. 中国 临床研究, 2021.34(7): 995-998.
[11] 朱玲 . 华生关怀理论对老年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临床护 理的干预效果 [J]. 实用老年医学, 2020.34( 12): 1317-1320.
[12] 关艳霞,郭娜,姜宴,等 . 华生关怀理论与中医情志护理在 慢阻肺患者中的护理研究 [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18): 18-19.
[13] 汪旭丽,唐川君,吝洁 . 基于华生关怀理论的护理风险干预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J]. 河北医药, 2021.43( 15): 2384-23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