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上肢机器人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在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该院收治的 144 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各 48 例。A 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B 组在 A 组基础上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C 组在 B 组基础上联合上肢机器人训练, 比较三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分、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估表(FMA) 上肢评分和组块测试(BBT) 个数。结果: 训练后, 三组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和 BBT 个数均高于训练 前,且 C 组高于 B 组和 A 组,B 组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上肢机器人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和常规康复训 练用于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可提高其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及 BBT 个数,效果优于单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
【关键词】 脑梗死,上肢偏瘫,上肢机器人,分级运动想象,组块测试
Effects of upper limb robot combined with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onupperlimb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LI Yun, ZHANG Guangli, WU N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Xinyang People’s Hospital,Xinyang 4640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effects of upper limb robot combined with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on upper limb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44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upper limb hemipleg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9 to February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group B and group C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8 cases in each. Group A was given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group B was combined with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was combined with upper limb robot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group B.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upper limb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block test (BBT)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After the training, the MBI scores, the FMA upper limb scores and the BBT number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ose in group 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and group A, those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Upper limb robot combined with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BI and FMA upper limb scores and the BBT number in the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hemiplegia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mple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an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Cerebral infarction; Upper limb hemiplegia; Upper limb robot; Graded motor imagery; Block test
上肢偏瘫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致患 者上肢麻木、屈曲、抓握困难等症状 [1] 。分级运动 想象训练可通过对上肢动作的重复想象而刺激患者 大脑皮层 [2]。机器人康复训练是将趣味小游戏和专 业康复医学理论相结合, 模拟人体上肢的运动规律, 使患者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对偏瘫上肢的康复训练 [3]。 本文观察上肢机器人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在脑梗 死上肢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 144 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 研究。纳入标准:符合脑梗死上肢偏瘫诊断标准 [4]; 偏瘫病程 <3 个月;Brunnstrom 分期Ⅱ ~ Ⅴ期。排 除标准:存在认知障碍;存在严重肺、肝、内分泌 疾病;存在影响上肢活动的骨关节疾病;存在失语 症、视野缺损等疾病;既往存在非脑梗死原因的上 肢偏瘫史;康复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及家属对本 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 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 B 组和 C 组各 48 例。A 组男 25 例,女 23 例;年龄 58~74 岁, 平均(65.26±3.15) 岁; 上肢偏瘫病程 8~22 d, 平均(15.76±3.37) d; 体质量 44~74 kg, 平 均(58.76±5.38)kg; 偏 瘫 肢 体: 左 侧 24 例,右 侧 24 例。B 组 男 26 例, 女 22 例; 年 龄 59~73 岁, 平均(65.48±3.09)岁;上肢偏瘫病程 9~23 d, 平 均(16.15±3.31)d; 体 质 量 49~76 kg, 平 均 (59.33±5.49)kg; 偏瘫肢体: 左侧 22 例, 右侧 26 例。C 组男 22 例, 女 26 例; 年龄 56~72 岁, 平 均(65.00±3.15) 岁; 上肢偏瘫病程 9~22 d, 平均 (15.19±3.50) d;体质量 42~71 kg, 平均(58.40± 5.80)kg; 偏瘫肢体: 左侧 25 例, 右侧 23 例。三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A 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 包括肩关节内 收、外展、内旋、外旋;腕关节手指屈曲、伸展、 抓握、持物等。根据患者上肢偏瘫程度,适当调整 训练内容和强度。60 min/ 次,1 次 /d。连续训练 4周。
B 组在 A 组基础上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分 级运动想象训练:于安静房间内,患者坐于舒适座 椅, 通过言语鼓励和指导, 使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 此过程持续 2 min 左右。分级运动想象第一阶段: 通过投影设备播放上肢图片,患者在无干扰情况下 辨认图片中是左侧肢体还是右侧肢体。肢体图片尽 量选取不同摆放角度。第二阶段:通过镜像想象患 肢运动。患者正前方放镜盒,患肢放镜盒后,健肢 放镜盒前。通过言语指导患者健肢适当活动,让患 者观察镜中肢体运动并想象患肢运动。健肢运动停 止后, 鼓励并指导患者患肢模仿健肢进行同样运动。 第三阶段:于第二阶段基础上,健肢运动,患肢静 止,让患者观察镜子中肢体的运动并想象自己的患 肢同样在运动。第四阶段:在第三阶段前提下,通 过言语指导患者患肢健肢同时运动。分级想象运动 40 min/ 次,1 次 /d。连续训练 4 周。
C 组在 B 组基础上联合上肢机器人训练。上 肢机器人训练:(1)选用广州一康医疗设备有限 公司生产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型号 A2)进行训练。 让患者坐于固定座位,固定好肩部和腹部绑带,由 专业人员调节机器人支架高度,使其肩关节高度与 患者肩关节高度一致。指导患者将患肢放于机器 人支架内,调节机器人上臂长度,使其肘关节与患 者肘关节对齐且患者可自然握住握力器。(2)训 练内容。一维:单关节训练,通过煎鸡蛋、赛车等 游戏项目对患者肩关节、腕关节等单个关节进行训 练。二维:通过射飞机、擦墙、整理物品等小游戏 对患者患肢多个关节的协调性进行训练。三维:让患者置身于三维场景中,通过射击、踢球等对患肢 进行训练。训练内容和训练难度由专业人员依据患 者患肢情况而定, 原则上应从一维至三维逐渐过渡。 进行上肢机器人训练时可由专业人员先辅助患者完 成,而后过渡至患者独立完成。上肢机器人康复训 练 30 min/ 次,1 次 /d。连续训练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训练前后改良巴氏 指数评定表(MBI)评分 [5] 。满分 100 分,分值越 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恢复越好。(2)比较三组训 练前后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估表(FMA) 上肢 评分 [6] 。上肢部分满分 66 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 上肢功能恢复越好。(3)比较三组训练前后组块 测试(BBT)个数。准备秒表、两个纸盒、小正方 体若干;指导患者将左侧纸盒里的正方体移动至另 一纸盒中,记录患者 1 min 内移动成功的小正方体 个数。移动成功的小正方体数量越多代表患者手部 灵活性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5.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 LSD-t 检验,计数 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训练前后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比 较 训练前,三组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 三组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 C 组 高于 B 组和 A 组,B 组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三组训练前后 BBT 个数比较 训练前,三组BBT 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 练后,三组 BBT 个数均高于训练前,且 C 组高于B 组和 A 组,B 组高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2.
3 讨论
上肢偏瘫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是临床康复训练亟 需攻克的重难点 [7]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单一,康复 效果不显著 [8]。分级运动想象训练通过想象而刺激 大脑皮层完成对患肢的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 患者上肢功能 [9]。上肢机器人训练可通过专业设备 记录患者偏瘫上肢的肌力、生理信号等变化情况, 灵活且精准地调控施加在患者身上的运动参数,使 康复训练更加精细化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后, C 组 MBI 评分、 FMA 上肢评分和 BBT 个数均高于 B 组和 A 组,且 B 组高于 A 组。分析原因为分级运动想象训练有利 于促进患者康复进程,但其内容单一枯燥,患者训 练后期易丧失对康复训练的信心与耐心 [11]。上肢机 器人训练通过智能的计算机虚拟技术让患者在虚拟 环境中完成上肢关节的康复训练,趣味性高,通过 科学的游戏方式让患者置身其中,可激发患者锻炼 积极性, 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 [12]。同时上肢机器 人训练过程中计算机系统可对患者上肢各部位活动 度、肌力、反应时间等情况进行整体评估记录,方 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神经肌肉支配能力及时调整训 练难易度,也利于精确评估患者康复程度,并通过 数据分析发现新问题,为下阶段精细化训练计划的 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13]。
综上所述,上肢机器人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 和常规康复训练用于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可提高其 MBI 评分、FMA 上肢评分及 BBT 个数,效果优于 单纯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1] 赵醇,刘莉,高润,等 . 具身认知视角下运动想象疗法对初 发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 [J]. 中国康 复医学杂志,2020.35(9):1049-1054.
[2] 谷鹏鹏,叶丽梅,李思思,等 . 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 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局部一致性影响的研究 [J]. 中国康复医 学杂志,2020.35(6):662-675.
[3] 柴菊爱,王艳芳,徐丽霞,等 . 上肢机器人训练对血管性认 知障碍患者 MoCA、MMSE 及肢体功能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2022.51(S1):100-101.
[4]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 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 杂志,2018.51(9):666-682.
[5] 王赛华,施加加,孙莹,等 . 简体版改良 Barthel 指数在脑卒 中恢复期中的信度与效度研究 [J]. 中国康复, 2020. 35(4) : 179-182.
[6] 张志颖,吴嘉龄,左前程 . 上肢功能评定量表对脑卒中偏瘫 患者上肢功能评价的信效度研究 [J]. 护理与康复,2021.20 (12):89-93.
[7] 李华美,郄淑燕 . 多功能康复仪辅助上肢机器人治疗偏瘫的 疗 效 及 对 运 动 功 能 的 影 响 [J] . 中 国 康 复,2022.37(6): 346-349.
[8] 黄硕,冯俊芳 . 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 中的应用 [J]. 海南医学,2020.31(12):1556-1558.
[9] Ji EK,Wang HH,Jung SJ, et al. Grad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as a home exercise program for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Medicine (Baltimore),2021.100(3):24351 .
[10] 姜荣荣,叶正茂,陈艳,等 . 上肢康复机器人对偏瘫上肢运 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J]. 中国康复, 2020. 35(10): 517-521.
[11] Behrendt F,Zumbrunnen V,Brem L,et al.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training on motor learning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 ,18(18):9467.
[12] Takebayashi T,Takahashi K,Amano S, et al. Robot-assisted training as self-training for upper-limb hemiplegia in chronic strok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troke,2022.53(7): 2182-2191.
[13] 范虹,龚剑秋,吴月峰,等 . 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 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83-9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9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