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 法 选取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98 例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 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 49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肺保护通气策略, 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 对比两组 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 T0 )、麻醉开始后 5 min(T1 )、麻醉开始后 10 min(T2 )、麻醉结束后 30 min(T3 )的肺动态 顺应性(Cdyn)、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动脉血氧分压(PaO2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 察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与 T0 时比, T1~T3 时两组患者 Cdyn 指标均呈降低趋势, Pplat 、Ppeak 指标均呈升高趋势, 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 与 T0 时 比, T1~T3 时两组患者 PaO2 先降低后升高, 其中 T3 时观察组患者 PaO2 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T1 、T2 时两组患者 PaO2 比较, 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结论 应用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 可改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氧合功能,提高肺顺应性,缩短拔管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临床 上多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而术中为确 保操作的顺利进行,需建立人工气腹,而气腹的建立会使 腹腔内压力急剧增加,对机体的呼吸、循环等系统产生一 定影响,为了减少这些影响,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非常关 键。传统肺保护通气策略在合适的时间和肺复张压力下可 有效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的不均一性 [1] ;然而不恰当的 压力和时间,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加重肺损伤 [2]。 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主要是在吸气时产生正 压,使呼吸末气道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可避免肺泡早期闭 合或者萎缩,使肺泡扩张,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 是帮助控制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腹腔镜手术中使用 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可有效缓解术后低氧血 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本研究旨在探讨最佳呼吸末正 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期间牡 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98 例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组,各 49 例。对照组患者中女性 18 例,男性 31例;年 龄 56~78 岁,平均(72.06±5.44 )岁;BMI :18~24 kg/m2. 平均(21.26±0.33)kg/m2 。观察组患者中女性 20 例,男 性 29 例;年龄 55~79 岁,平均(71.86±5.41 )岁;BMI: 18~24 kg/m2 ,平均(21.23±0.32 )kg/m2 。两组患者一般资 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2016 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 断标准者;首次进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者;患者均具备腹 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适应证;未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 等。排除标准:合并免疫功能缺陷型疾病者;无法自行或 在他人帮助下配合本研究开展者;合并精神行为异常者; 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者等。所有患者或家属均已签署知情 同意书,本研究经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 治术,确定患者的身高校准后体质量(PBW),并以 PBW 为依据设置潮气量(VT ),PBW 计算公式男性为: 50+0.91 × [ 身高( cm )-152.4],女性为 45.5+0.91× [ 身高(cm )-152.4]。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肺保护通气策略,设 置 VT 为 9 mL/kg 体质量[5]。观察组患者应用最佳呼吸末 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设置 VT 为 7 mL/kg 体质量,呼吸 频率(RR)14~18 次 /min,在气腹建立后,进行容量递 增鼓肺,RR 调整为 8 次 /min,吸气压∶呼气压(I ∶E)设 置为 1 ∶ 1.VT 以 7 mL/kg 体质量为基础,每呼吸 3 次增 加 2 mL/kg 体质量,直至气道峰压(Ppeak)达 40 cmH2O ( 1 cmH2O=0.098 kPa),肺复张后呼吸参数设置同前,增 加最佳呼吸末正压设置 14 cmH2O,每 1 min 递减 2 cmH2O 直到 4 cmH2O,期间观察并记录肺动态顺应性(Cdyn)、 气道平台压(Pplat),据此确定患者最佳呼吸末正压值后, 再次设置 VT 为 7 mL/kg 体质量,肺复张频率为 30 min/ 次。 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 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中出血量。②记录两组患者 Cdyn、Pplat、Ppeak 指标。在两组患者麻醉前(T0 )、麻 醉开始后 5 min(T1 )、麻醉开始后 10 min(T2 )、麻醉结 束后 30 min( T3 )时采用动态呼吸监测仪(湖南朗润智 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湘械注准 20222072123.型号: Dynamic-45)监测 Cdyn、Pplat、Ppeak。③记录两组 PaO2 指标。分别于 T0、T 1、T2、T3 时采集两组患者桡动脉血 5 mL,采用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鄂械注准 20192222635.型号:ST2000)监测记录 动脉血氧分压(PaO2 )。④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生情况,包括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肺不张、呼吸道 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 据,计量资料经 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 x ±s) 表 示,两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多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 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 SNK-q 检验;计数资料以[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拔除气管导 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均P>0.05),见表 1.
2.2两组患者 Cdyn、Pplat、Ppeak指标比较 与 T0 时比, T1~T3 时两组患者 Cdyn 指标均呈降低趋势,Pplat、Ppeak 指 标均呈升高趋势,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2.3两组患者 PaO2指标比较 与 T0 时比,T 1~T3 时两 组患者 PaO2 指标先降低后升高,其中 T3 时观察组患 者 PaO2 指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T1、T2 时两组患者 PaO2 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低 氧血症 8 例、肺不张 6 例、呼吸道感染 3 例,并发症总发 生率为 34.69%( 17/49 );观察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 3 例、 肺不张 1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16%(4/49)。观察组 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10.242.P<0.05 )。
3 讨论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可切除患者病变组织,预防 肿瘤细胞扩散,进而控制患者疾病进展,延长其生存期。 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传统肺保护通气策略 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肺部组织发挥一定的保护作 用,然而其无法改善患者因气腹压力较高而导致的肺不张 情况,因此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 [6]。
呼气末正压是指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于呼吸末 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 策略能够有效地防止患者肺泡出现萎缩塌陷,从而能够预 防部分性肺不张,改善术后出现的低氧血症,从而减少肺 部并发症的发生 [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拔除气 管导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 照组,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用最佳呼吸 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缩短拔管时间,降低其并发症 的发生率。
调节呼气末正压的作用是使萎陷的肺泡复张、改善氧 合功能、增加平均气道压、减轻肺水肿,但最佳呼气末正 压的设置点很重要,其水平过低不足以维持肺泡开放状态, 而过高则会加重肺损伤 [8-9]。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 略的原则是达到最好的气体交换和最小的循环影响,呼气 末正压就是人为地在呼气末气道内及肺泡内施加一个高于 大气压的压力, 这样可以防止肺泡陷闭的发生 [10]。PaO2 主 要反映患者的氧合功能情况, Pplat、Ppeak 和 Cdyn 是反映 呼吸力学的有效指标 [11]。本研究中, 与 T0 时比, T1~T3 时 两组患者 Cdyn 指标均呈降低趋势, Pplat、Ppeak 指标均呈 升高趋势,PaO2 指标先降低后升高,T1~T3 时观察组患者 Cdyn、Pplat、Ppeak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3 时观察组 PaO2 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 用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改善其氧合功能, 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
综上,相比于应用传统肺保护通气策略,应用最佳呼 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能够提高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 治术患者的肺顺应性,预防肺不张,改善氧合功能,且并 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卓恩挺 , 王连臣 , 陈旭 . 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肺保护性通气 策略对氧合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7): 3659-3662.
[2] 张银花 , 耿智隆 . 不同肺复张压力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 年患者肺不张情况和呼吸力学参数观察 [J]. 山东医药 , 2023.63(11): 74-78.
[3] 党晓东 , 来炳祺 . 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 癌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8. 30(7): 26-30.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 等 . 结 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2016 版 )[J]. 中华消化外科 杂志 , 2016. 15(8): 755-767.
[5] 周建伟 , 王传光 , 黄燕 , 等 . 最佳呼吸末正压肺保护通气策略对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 [J]. 临床麻醉学 杂志 , 2020. 36(6): 548-551.
[6] 谭媚月 , 陈丽娜 , 陶倩云 , 等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 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氧合功能及血浆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2020. 20(1): 76-80.
[7] 彭夕然 , 杨磊 , 朱涛 . 高水平与低水平呼气末正压肺保护性通气 策略效果的比较 : meta 分析 [J]. 中华麻醉学杂志 , 2020. 40(6):716-719.
[8] 徐明霞 , 张静 , 赵婉璐 , 等 . 呼气末正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超 重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0. 22(5): 674-677. 682.
[9] 祁涛 , 沙欢欢 , 陈静 , 等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患者中心静脉压及术中出血的影响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 2020.26(23): 1788-1792.
[10] 张瑞 , 郭慧琴 . 呼气末正压联合保护性肺通气对腹腔镜直肠癌 根治术肥胖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J]. 实用癌症杂志 , 2018.33(11): 1829-1833.
[11] 钟海莲 , 刘余钱 , 郝伟 , 等 . 基于肺超声评分评估压力控制容量 保证通气模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肺通气的影响 [J]. 临床 麻醉学杂志 , 2022. 38(10): 1041-10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