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护理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该院收治 的 80 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两组均护理 4 周。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排尿功能指标(单次最大排尿量、日间排尿次数、残余尿量、日 均尿失禁次数)水平、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生命质量 [ 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 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 观察组单次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日间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平 衡膀胱有效建立率、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00% (38/40), 高于对照组的 72.50%(29/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 结论: 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于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改 善排尿功能指标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卒中,神经源性膀胱,多学科协作护理,平衡膀胱,尿路感染,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troke
QIU Shufen
(NICU of Nanyang Second General Hospital, Nanyang 473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troke. Methods: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0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trok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20 to January 2022.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4 weeks. The urin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single maximum urination volume, daytime urination times, residual urine volume, daily average urinary incontinence times),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rate of balanced bladder,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the quality of lif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SF-36)] score,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After the nursing, the single maximum urination volu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sidual urine volume, the daytime urination times and the daily average urinary incontinence times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The effective establishment rate of balanced bladder and the SF-36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 (38/40), which was higher than 72.50% (29/4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0.05). Conclusions: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bladder after stroke can improve the urination function index level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Stroke; Neurogenic bladder;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nursing; Balanced the bladde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Quality of life; Nursing satisfaction
神经源性膀胱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由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 [1-2] 。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 患者多伴有尿潴留现象,需留置导尿管以促进尿 液排出,但长期留置导尿管会诱发尿路感染,不利 于膀胱功能恢复 [3]。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基础护理需求,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并不理想。多学 科协作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可确保医师、护 士及综合医疗保健人员就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进行 讨论,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4] 。本文观察多学 科协作护理在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前 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卒中诊断标准 [5] ;符合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标准 [6] ;生命体征稳定;精神正 常。排除标准:合并泌尿系统感染;尿道解剖异 常;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合并视听障碍或精神疾 病,无法配合本研究。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 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 [2020 审(048)号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男 22 例, 女 18 例; 年龄 37~79 岁, 平均(48.65±4.87) 岁; 神经源性膀胱病程 4~35 d, 平均(18.65±1.87)d。 观察组: 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35~79 岁, 平均 (48.55±4.83) 岁; 神经源性膀胱病程 5~37 d, 平 均(18.64±1.85)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向患者讲解疾 病有关知识及治疗流程,每日记录其排尿次数、排 尿量,嘱其保持膀胱规律充盈及会阴部清洁,协助 患者进行导尿管护理,并进行心理疏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 (1)组建多学科协作护理小组:组员包括泌尿科 医师、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各 1 名, 泌尿科护士 2 名。组员均进行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培 训,并进行相关知识考核。由医师评估患者病情, 并为其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护士监测患者饮水及 排尿情况,并实施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措施;心理咨 询师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制订 康复计划;营养师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案。( 2)健 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士向其发放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手册,详细讲解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类型、 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措施等;组建微信群,邀请 患者加入,将护理视频发送至群内,指导患者学习 神经源性膀胱自护技巧及注意事项,视频可反复观 看,直至患者完全掌握。(3)膀胱功能训练:康 复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膀胱按摩、膀胱训练、排尿 意识训练等。①膀胱按摩:嘱患者将掌心放于膀胱 区,采取适中力度顺时针按摩3 min,3~5次/d。②膀 胱训练:嘱患者白天定时饮水,200 mL/h,尽可能 延长排尿间隔时间。③盆底肌肉训练:嘱患者收缩 盆底肌肉,15 s 后放松,20 min/ 次,1 次 /d。④排 尿意识训练:无排尿意愿者,可引导其听水流声, 并做出排尿动作;有排尿意愿者,可指导其有意识放慢排尿速度或做中断排尿动作 2 次。(4)间歇 导尿:护士每日记录患者排尿量,并测量其残余 尿量,若残余尿量 <100 mL,则无需导尿处理;若 残余尿量为 100~200 mL,则每日间歇性导尿 2 次; 若残余尿量为201~300mL, 则每日间歇性导尿3次; 若残余尿量 >300 mL, 则每日间歇性导尿 5 次。(5) 饮食护理:营养师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制订个性化食 谱, 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为主。(6) 心理护理:心理咨询师每周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 采取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减轻负性情绪;每周组织病 友交流会, 引导患者互相交流、分享经验, 并答疑。 (7)出院随访:护士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进 行随访,1 次 / 周。两组均护理 4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排尿功能 指标水平,包括单次最大排尿量、日间排尿次数、 残余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2)比较两组护理 前后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尿路感染发生率。平衡 膀胱是指自解尿量与残余尿量的比值接近 3 ∶ 1. (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健康 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该量表共 8 个维度, 总分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命质量越好。(4)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 度调查表评估,总分 100 分, >80 分为非常满意, 60~80 分为满意, <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 =(非 常满意 + 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排尿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 前,两组单次最大排尿量、日间排尿次数、残余尿 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单次最大排尿量均多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两组残余尿量、日 间排尿次数、日均尿失禁次数均少于护理前,且观 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和尿路 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为 70.00%,高于对照组的 40.00%,观察组尿路感染 发生率为 5.00%,低于对照组的 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 前,两组 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 SF-36 评分均高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 72.50%(29/4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排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 现,残余尿量过多、尿潴留等可增加患者尿路感 染风险,降低其生命质量 [7-8] 。常规护理内容单一,无法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临床应用有限。多学科协作护理集合各学科人员的智慧,为患者制 订多元化、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能更好地满足患者 需求,促进其早日康复 [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单次最大排 尿量多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日间排尿次数、日均 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平衡膀胱有效建立率高 于对照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多学 科协作护理可改善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 况,促进平衡膀胱的建立,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分析原因为多学科协作护理通过膀胱按摩、膀胱训 练及盆底肌肉训练等方法,可有效锻炼患者盆底肌 力,提高逼尿肌收缩能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排 尿意识训练可训练患者控制尿意,提高其控尿能力 及膀胱储尿功能,加快膀胱功能恢复;间歇导尿可 重建膀胱的排尿反射,保持膀胱规律排空与充盈可 减少膀胱挛缩的发生,促使膀胱功能恢复正常;而 每日清洁尿道口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 康复 [10-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SF-36 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多学科 协作护理通过开展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 病的认知,促使其改正自身不良行为;营养师通过 制订个性化食谱可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心理咨询师 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可减轻其负性情绪;而每周组 织病友交流会可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从而改善患者 生命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12]。
综上所述,多学科协作护理应用于卒中后神 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改善排尿功能指标水平和生命质 量,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 高护理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郑跃,张晓晓,严晓静,等 . 膀胱管理在脑卒中神经源性膀 胱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1): 1356-1359.
[2] 周美玲,张荀芳,何炼英,等 . 卒中后患者神经源性膀胱 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5): 67-70.
[3] 宦佳丽,顾永梅,康小玲,等 .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脑卒中 患者神经功能及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2021.43(18):2874-2877.
[4] 张晓莹,张翠英,王元玲 .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胸腰椎骨折围术期中的应用 [J]. 海南医学,2019. 30(7):949-952.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 病学组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J]. 中华神经科 杂志, 2018.51(9): 666-682.
[6]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 .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手册:2014 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70-409.
[7] Selim A ,Rogers W ,Qian S ,et al. A new algorithm to build bridges between two patient-reported health outcome instruments:the MOS SF-36® and the VR-12 Health Survey[J]. Qual Life Res, 2018.27(8): 2195-2206.
[8] 李玉敏,魏宏莲,乔秋阁,等 . 膀胱肌肉训练对脑卒中后神 经源性尿失禁的影响 [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9(5) : 568-571.
[9] 王红,颜慰安,张英,等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 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护理效果 [J]. 名医, 2022. 145(22): 117-119.
[10] 周卉, 朱丽影 .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个性化护理的干 预效果 [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31(4): 571-573.
[11] 邹蜜,温贤秀,朱世琼,等 . 多学科协作改善脑卒中患者生
活质量 [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4):13-17.
[12] 刘敏,孙玉勤,延敏博,等 .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卒中后神经 源性膀胱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 子版),2021.15(5): 431-4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