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26 16:48: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比较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4 月 该院收治的 108 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均进行射血分数检测,根据其射血分数水平,将 54 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纳 入对照组,将 54 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均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 能指标 [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和左心房内径(LAD) ] 水平、运动耐量 [6 min 步行距离(6MWD) ]、 睡眠质量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分、生命质量 [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 评分和再入院率。 结果: 治疗后,两 组 LVE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LVEDD 和 LA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6MWD 均长 于治疗前,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 PSQI 和 LiHFe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 12 个月,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 的效果相当。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of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LI Xiangwe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Lushi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anmenxia 472200 Henan, China)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effects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of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108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the 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from June 2019 to April 2021. According to their ejection fraction levels, 54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nd 54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of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were included in observation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the exercise tolerance [6 min walking distance (6 MWD)], the sleep qualit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the quality of lif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LiHFe)] score, and the readmiss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LVEF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the levels of LVEDD and LAD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6 MWD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ng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PSQI and LiHF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12 months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dmiss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Th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of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and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is similar.

  【Keywords】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 type; Heart failure;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Prognosis

  心力衰竭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 升高,起病急且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临床根据 患者射血分数水平将其分为射血分数保留型与射血 分数降低型 [1-2]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也称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 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0%。临床常采用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 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但疗效有限 [3]。体外反搏疗法为无创辅助循环疗法, 对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理想 [4]。但 目前关于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 者的报道较少。本文比较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 留型与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1 年 4 月 本院收治的 108 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 2018 版) 》中相关诊断标准 [5] ;临床资料完整; 意识清晰、认知清楚; 无相关药物禁忌。排除标准: 精神状态异常; 合并其他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疾病; 合并传染性病毒感染或携带;存在心律失常等影响 体外反搏治疗效果的疾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 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 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文号: 18562) 。根据患 者射血分数水平,将 54 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 竭患者纳入观察组,将 54 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 衰竭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男 30 例, 女 24例; 年龄 41~75 岁, 平均(58.96±3.27 )岁;病程 2~7 年, 平均(4.89±3.57 )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 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 37 例,Ⅲ级 17 例。 观察组男 28 例, 女 26 例;年龄 41~75 岁,平均 ( 59.07±3.65 )岁;病程 2~7 年, 平均( 4.73 ±3.91 ) 年; 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 35 例,Ⅲ级 19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叮嘱患者 保持绝对卧床休养,并给予其吸氧。在此基础上, 两组均予以体外反搏疗法治疗,仪器选用体外反搏 仪器(重庆普施康科技发展公司,型号: P-ECP/TI 型) 。治疗前嘱患者排净二便,将反搏气囊缚在下 肢,松紧适宜,监测心电图,根据心电图计算患者 心脏舒张期、收缩期时间,启动气泵,在心脏舒张 期充气,收缩期放气,根据患者舒适度,调节气囊 压力为 0.030~0.045 MPa, 1 次 /d, 40 min/ 次。两组均连续治疗 2 周。

  1.3 观察指标 ( 1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 能指标水平,包括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 LVEDD)和左心房内径(LAD)。( 2)比较两 组治疗前后运动耐量。治疗前后让患者在 30 m 走 廊来回走,每隔 3 m 作 1 个记号,往返点放明显记 号,走路的速度由患者自己决定,但需告诉患者越 快越好, 测量患者 6min 步行距离(6MWD) 。( 3 ) 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评分。于治疗前后采 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情 况 [6] ,包括日间功能、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睡眠 质量、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 7 个方面, 总分 0~21 分,得分越低表明睡眠质量越好;采用 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LiHFe)评估患者 生命质量 [7] ,主要包括情绪、社会、体力、症状及 经济等方面限制,满分为 100 分,得分越低表明生 命质量越好。(4)出院后随访 12 个月,比较两组 再入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 LVEF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 ;两组 LVEDD 和 LAD 水平比较,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治疗后,两组 LVEF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LVEDD 和 LAD 水平均低于治 疗前, 但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 6MW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治疗 后, 两组 6MWD 均长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 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PSQI 和 LiHFe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 ) ;治疗后,两组 PSQI 和 LiHFe 评分 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3.
\

  2.4 两组再入院率比较 随访 12 个月,观察组 25 例患者再入院, 再入院率为 42.30% ( 25/54 ); 对照 组 22 例患者再入院, 再入院率为 40.74% ( 22/54 ); 两组再入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 P=0.560 )。

  3 讨论

  心力衰竭为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由于血流动 力学负荷过大、炎症及心脏疾病等引起的 [8] 。临床 根据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数水平分为保留型和降低 型两类,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病因尚不 明确,但多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 病 [9-10] 。临床多采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可提 高患者心功能 [11]。近年来, 体外反搏技术逐渐应用 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 LVEF 水平均 高于治疗前, LVEDD、LAD 水平和 PSQI、LiHFe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 [12]。提示体外反搏 对于两类心力衰竭患者均有理想治疗效果,且能改 善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 预后。分析原因为体外反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 方法,通过心室舒张期序贯性加压于足部、小腿和 大腿,提高舒张期主动脉压力,增加心脏血流,缓 解患者心肌缺血症状,于心室收缩期快速排气,减 轻心脏射血阻力,改善四肢供血,从而提高患者心 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13-14] 。因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 较少、观察时间较短, 其结果尚需后续扩大样本量、 延长观察时间开展深入研究予以印证。
\

  综上所述,体外反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和射 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相当。

  参考文献

  [1] 曹剑,党海明,宋跃,等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 39 ( 6 ): 681-686.
  [2] 曹剑,党海明,宋跃,等 . 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活性与外科血运重建治疗临床结果的关系 [J]. 中国医药, 2019. 14 ( 12 ): 1783-1787.
  [3] 王伟玲,高海青,刘相菊,等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1. 40 ( 3 ): 288-291.
  [4] 李观平, 廖远雄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 25 ( 4 ): 323-32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心 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 10 ): 760-789.
  [6] Buysse DJ, Reynolds CF 3rd, Monk TH, et al.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 Psychiatry Res, 1989. 28 ( 2 ): 193-213.
  [7] 王贤良,刘洪伟,毛静远,等 . 基于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的条目筛选 [J]. 中医杂志, 2016. 57 ( 01 ): 22-24.
  [8] 董晓瑞,臧兵兵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J]. 重庆医学, 2017. 46 ( 5 ): 685-687.
  [9] 黄鑫,孔红娇,朱明娜,等 . 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不同性别相关因素分析及增强型体外反搏安全性观察 [J]. 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 ( 4 ): 564-567.
  [10] 李倩,宫鹏飞,张明,等 . 注射用地尔硫卓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患者心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 氧化应激的影响 [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0. 20 ( 20 ):3997-3946.
  [11] 东洋,杜秋红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 NT-proBNP 水平的影响 [J]. 中国现代 药物应用, 2020. 14 ( 24 ): 153-155.
  [12] 张伟萍,应海峰,俞玉龙,等 . 射血分数降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预后探究 [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 ( 9 ): 1265-1267.
  [13] 冯达霞,李莎莎,苏莹莹 . 增强型体外反搏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分析 [J]. 饮食保健, 2021 ( 24 ): 137.
  [14] 唐荣欣,刘新灿,李明,等 . 体外反搏对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 志, 2021. 13 ( 5 ): 570-5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56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