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盆底超声检查对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评估作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10-12 15:36: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价值, 以期为该疾病的早期诊断、适时干预、治疗提供更多客观 依据。 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鄂托克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 48 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尿失禁组) , 并选择 48 例同期产后非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对照组) ,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产妇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产妇静息状态下、最 大瓦氏(Valsalva)动作时的超声指标与肛提肌裂孔参数, 以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 结果 静息状态下尿失禁组产妇尿道倾斜角( UTA ) 显著小于对照组,膀胱尿道后角( PUA )显著大于对照组,膀胱颈位置( BNP )显著短于对照组(均 P<0.05 )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逼尿 肌厚度( BDT )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尿失禁组产妇膀胱颈移动度( BND ) 、尿道旋转角( URA )、 PUA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 BNS )显著短于对照组;不同状态下(静息、最大 Valsalva 动作)尿失 禁组产妇肛提肌裂孔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最大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尿失禁组产妇尿道内口形成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均 P<0.05 )。 结论 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可有效评估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解剖结构,以及肛提肌裂孔参数、 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为临床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压力性尿失禁是临床上多发生于产后的盆底功能障 碍性疾病,临床认为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妊娠及阴道分娩 造成的盆底组织损伤,此外还与肥胖、绝经、便秘等因 素有关。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会阴部潮湿、尿路感染等并 发症的相继出现,严重影响产妇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因 此,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实施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 义,可对产妇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诊 断方法有核磁共振(MRI)、超声、X 线盆腔造影等,但是 MRI 的检测仅能对静息状态下的解剖结构显示良好,动 态观察效果欠佳,且检测费用相对较高,在临床上未能广 泛应用;X 线盆腔造影技术虽具有良好的清晰度与对比度, 但也存在不足,其具有放射性且操作繁琐复杂,对设备要 求较高 [1] 。盆底超声检查也可清晰显示膀胱颈、膀胱、尿 道等位置和形态,且具有无辐射、操作便捷、显像良好等 特点,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2] 。故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 超声检查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 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0 月在鄂 托克旗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 48 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尿失禁组),并选择 48 例同期产后非压 力性尿失禁产妇(对照组),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组产 妇年龄 23~44 岁,平均(29.41±4.12 )岁;产次 1~3 次, 平均( 1.91±0.45 )次;BMI 20~25 kg/m2 ,平均( 22.26± 1.49 ) kg/m 2 。尿失禁组产妇年龄 22~42 岁,平均 ( 29.34±4.16 )岁;产次 1~3 次,平均( 1.86±0.47 )次;BMI 20~24 kg/m2 ,平均(22.14±1.54 )kg/m2 。两组产妇 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 比性。纳入标准:尿失禁组产妇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3]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压力 诱发试验膀胱颈抬举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在体位改变、 用力、运动、喷嚏、咳嗽、大笑等腹压增加时会出现不自 主的漏尿症状;经应力试验、尿垫试验检查确诊者等。排 除标准:神经系统异常、外伤或感染等原因引起的尿失禁 者;肛提肌断裂者;伴有较严重的盆腔疾病者;存在泌尿 系统相关疾病病史者等。本研究已经鄂托克旗妇幼保健计 划生育服务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产妇均签订 包含研究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的知情同意书。

  1.2 检测方法 所有产妇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采用彩 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 司,苏械注准 20172060567.型号:LOGIQ F8] 以 3~8 MHz的探头频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容积扫查和二维扫查角度 分别设置为 85° 和 70°。在检查前所有产妇均需将直肠和膀 胱排空,取膀胱截石位,将一次性保护套覆盖在探头上, 并在其外部涂上适量的耦合剂并放置在尿道和阴道口间, 依次显示尿道、膀胱、阴道等部位,对盆腔脏器的情况进 行全面观察;将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作为参考线,当显示 为正中矢状切面时分别检测并记录静息状态下和最大瓦氏 ( Valsalva)动作下的各项超声参数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静息状态下超声指标。 逼尿肌厚度(BDT):在接近膀胱中线的位置进行测量膀 胱外缘到内缘的厚度;尿道倾斜角( UTA):指的是人体 纵轴和近端尿道间的角度;膀胱尿道后角( PUA):尿道 与膀胱后壁之间的角度;膀胱颈位置( BNP):参考线与 膀胱颈之间的距离。②比较两组产妇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 超声指标。膀胱颈移动度(BND):产妇两种状态下 BNP 的差值;尿道旋转角( URA):两种状态下 UTA 的差 值;PUA: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垂直距离(BNS)。 ③比较两组产妇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参数。将探头放置 在阴阜和肛门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检查,对肛提肌裂孔 的最大前后径、横径及面积进行测量。④记录并比较两组 产妇在最大 Valsalva 动作后尿道内口呈漏斗样改变的形成 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经 K-S 检验证实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静息状态下超声指标比较 静息状态下 尿失禁组产妇 UTA 显著小于对照组,PUA 显著大于对 照组,BNP 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两组产妇静息状态下的 BDT 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产妇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超声指标比较 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尿失禁组产妇 BND、URA、PUA 均显著大 于对照组,BNS 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 两组产妇肛提肌裂孔参数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 比较 静息状态下和最大 Valsalva 动作下尿失禁组产妇肛 提肌裂孔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最大 面积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3.
\

  3 讨论

  妊娠期子宫的不断增大致使产妇盆膈裂孔及周围相 关支持组织承受较大的压力,经阴道分娩可能直接损伤盆 底软组织,子宫基底韧带过度伸展,使产后极易发生子 宫脱垂,导致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长期出现不自主 的漏尿症状可能致使产妇出现抑郁、自卑等不良情绪,严 重影响产妇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若能够实施早期诊断 和治疗可促进产妇的临床症状快速缓解,促进生活质量的 提高。

  盆底超声对盆底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观察主要 通过使用超声探头经腹部或经会阴探查来完成,可以更直 观地观察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同时超声以其高空间分辨 率、简便、无辐射、可重复检查等优点,在诊断与疗效评估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易被产妇接受 [4] 。经盆底超声检 查显示,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由于盆底松弛导致 2/3 近侧尿 道移位于腹腔之外,在静止时尿道压力降低(仍高于膀胱 内压) ,但腹内压增加时,压力只能传向膀胱而不能传递 给尿道,使尿道阻力不能对抗膀胱的压力,遂引起尿液外 溢的症状 [5] 。静息状态下 UTA 越小,则尿道与人体的纵 轴和重力方向越平行,此时腹压、人体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会使产妇腹部压力增大,从而加重盆底肌结构的损伤,加 大近端尿道的活动度,引起不自主排尿症状的出现。耻骨 直肠肌是人体盆底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产妇发生压力 性尿失禁时,其盆底支持系统损伤程度较重,此时肌肉拉 伸功能变差,尿道支撑能力降低,耻骨直肠肌厚度增加; 与此同时伴有腹内压力升高情况时,可导致 PUA 持续扩 大, BNP 持续缩短,由此促进提高膀胱颈的活动性,盆 膈裂孔面积增大,此时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病情也会随之 加重 [6]。本研究结果显示, 静息状态下尿失禁组产妇 UTA 显著小于对照组,PUA 显著大于对照组,BNP 显著短于 对照组。此外,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产妇通过屏住呼吸, 关闭声门,收缩膈肌和腹部肌肉,提高腹压,接近模拟压 力性尿失禁发生时腹内压增加的状况;由于压力性尿失禁 产妇失去了正常的尿道括约肌关闭机制,当出现腹压增大 情况时,产妇 PUA 会显著增大甚至呈开放状态,BNP 会 显著下移, 使得膀胱颈、尿道呈高活动性, BND、URA、 PUA 均增大,BNS 缩短;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产妇 URA 变大,可导致尿道向后下方移动,加重腹压肌群收缩乏 力,导致尿道内压力降低,出现溢尿情况,是评估压力 性尿失禁的有效指标 [7] 。本研究结果显示,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尿失禁组 BND、URA、PUA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BNS 显著短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可有效 评估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和解剖 结构。

  肛提肌是盆底结构中起支撑作用的最重要肌群,肛提 肌厚度越大,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越短及面积越小, 为膀胱、尿道、子宫、直肠等提供的支持作用就越强,盆 底肌力、耐力也就越强。盆底超声检查可借助会阴视窗进 行盆底检查,有效减少了骨骼对检查视野造成的干扰;同 时可对不同状态下膀胱、尿道的位置特征和形态变化等进 行近距离的观察,及时发现肛提肌功能受损情况、尿道内 口形成情况,为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依据 [8-9] 。本研究结果显示,静息状态下和 Valsalva 动作 下尿失禁组产妇肛提肌裂孔最大前后径、最大横径均显著 长于对照组,最大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盆底超声检 查的应用可有效评估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产妇肌肉损伤 的撕裂情况、肛提肌等相关指标。此外,压力性尿失禁产妇的尿道功能出现失调,而且尿道支撑结构薄弱,尿道松 弛,导致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增加 [10- 11],因此,本研究结果显 示,尿失禁组产妇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提示盆底超声检查也可直接有效反映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 况,利于疾病诊断与病情评估。
\

  综上,盆底超声检查的应用可有效评估产妇产后压 力性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情况、解剖结构,以及肛提肌 裂孔参数、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为临床产妇产后压力 性尿失禁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王轶群 , 陈娟 , 李卫 , 等 . 影像学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J]. 江苏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2017. 27(6): 544-548.
  [2] 周文娟 , 陈超 , 王伟伟 , 等 . 盆底超声在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运用与可行性 [J]. 中国临床研究 , 2018. 31(1): 119- 121.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 .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7)[J]. 中华妇产科杂志 , 2017. 52(5): 289- 293.
  [4] 卜秋强 , 冼云开 , 蒋双兰 . 探究应用盆底超声诊断产后早期压力 性尿失禁产妇的临床价值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2022. 6(5): 47-49.
  [5] 李倩 , 雷磊 , 张昕 , 等 . 基于Logistic 回归分析建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超声评分模型及其诊断价值 [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1. 23(11): 836-840.
  [6] 单华英 , 徐亚芬 , 陆艳 , 等 . 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应用及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的疗效评估 [J]. 中华全科医学 ,2019. 17(9): 1557- 1560.
  [7] 胡洋 , 楼叶琳 , 张恒 , 等 . 盆底超声与盆底肌电生理参数评估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研究 [J]. 浙江医学 , 2022. 44(10): 1099- 1103.
  [8] 臧加英 , 高波 , 刘洋 , 等 . 盆底四维超声检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对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盆底病变的评估价值 [J]. 中国性科学 ,2022. 31(4): 91-94.
  [9] 张海燕 , 姜伟 , 江宁珠 , 等 . 盆底超声诊断产妇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当代医学 , 2020. 26(15): 158- 159.
  [10] 马春燕, 魏珊, 符叶柳. 盆底超声测量前腔室结构参数及静、动态MRI 在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及防治中的应用观察 [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 2022. 33(3): 210-215.
  [11] 曹韵清 , 肖汀 , 黄伟俊 , 等 . 盆底实时三维超声检测尿道内口漏 斗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中的诊断价值 [J].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 2019. 37(4): 458-4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6464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