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9 14:56: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12 月该院采用常规护理的 45 例急性心力 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 2020 年 1— 12 月该院采用循证护理的 45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 能指标 [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每博心输出量(SV) ] 水平、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 能分级、负性情绪 [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两组 LVEF、SV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LVESD 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NYHA 心功能分级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HAMA、HAMD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 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2%,低于对照组的 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 可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 提高 NYHA 心功能分级, 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 效果优 于常规护理。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CHEN Dongli, SHI Yan, LI Shengnan


  (D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Nanyang 474150 Henan,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who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9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who received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y were chosen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levels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 stroke volume (SV)], the 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the scores of negative emotions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LVEF and SV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LVESD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NYHA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he nursing, tha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 which was lower than 1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improve the NYHA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th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Acute heart failure; Evidence-based nursing; Cardiac function; Negative emotions; NYHA heart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Complication

  急性心力衰竭( acute heart failure, AHF)患者 表现为左心功能异常,出现左心室射血能力下降、 心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等,可引发急性肺淤 血、器官灌注不足、心源性休克综合征,危及患者 生命 [1-2] 。常规护理多以护士临床经验、医院护理 流程等为基础,护理措施可能缺乏严谨性、科学性,且难以满足实际护理需求,故护理效果存在一 定局限性 [3]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护理计划中, 结合患者愿望、临床经验、科研结论等制订并执行 的护理方案,在保证护理措施科学性的基础上,可 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以改善预后, 提升护理效果 [4]。 本文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1— 12 月该院采用

  常规护理的 45 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 2020 年 1— 12 月该院采用循证护理的 45 例急性心 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 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中的 相关诊断标准 [5] ;结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心肌酶 等检查结果确诊;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 ~ Ⅳ级。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 功能严重障碍;心力衰竭史;合并精神性疾病。患 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男 24 例, 女 21 例;年龄 47~79 岁,平均 (63.15±4.22)岁; NYHA 心功能分级: Ⅱ级 5 例, Ⅲ级 33 例,Ⅳ级 7 例;合并症:高血压 29 例, 冠 心病 21 例, 糖尿病 14 例。观察组男 26 例,女 19 例; 年龄 45~81 岁, 平均(64.08±5.28) 岁; NYHA 心 功能分级:Ⅱ级 4 例,Ⅲ级 29 例,Ⅳ级 12 例;合 并症:高血压 31 例,冠心病 23 例,糖尿病 1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环境 整洁、用药指导、吸氧、生命体征监测、饮食指导、 口头宣教和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1 ) 提出问题:结合既往患者反馈意见、临床护理经 验、医院护理流程及文献资料提出问题,包括循环 负荷过重、气体交换障碍、恐惧心理、潜在并发症。 (2)证据检索:经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 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进行心力衰竭相关问题检 索, 获取护理证据。(3) 循证护理实施: ①循环 负荷过重。抬高床头, 调整患者至半卧位, 吸氧, 减慢输液速度(20~30 滴 /min), 若病情允许, 在 加设完全防护措施的基础上, 将其调整为端坐位, 双腿下垂于床边。②氧气支持。叩背法协助排出气 道分泌物,必要时给予人工吸痰,若患者血氧饱和 度 <90%,咳嗽有力,意识清晰,使用无创呼吸机 氧疗;若患者咳嗽减弱,呼吸频率 <10 次 /min 伴 意识不清,或呼吸频率 >35 次 /min,予以床旁紧 急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A/C 模式支持呼吸,并持 续应用 20%~30% 乙醇液湿化加压给氧;采用中心 静脉置管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结合中心静脉压 (CVP)、血压(BP)结果调整输液量;若 CVP、 BP 均为低水平,需充分补液;若 CVP 低水平, BP 正常,可适量补液;若 CVP 高水平, BP 低水平, 需给予强心、利尿剂和血管扩张药物,纠正酸中毒; 若 CVP 高水平, BP 正常,需实施舒张血管治 疗; 若 CVP 正常, BP 低水平,需进行补液试验后 确定是否需补液治疗。③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其家 属耐心讲解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治疗 方案讲解药物治疗、护理目的等,以提升患者对相 关知识的认知水平,降低其对未知的恐惧感;在护 理、治疗行为实施前,均对患者轻声提醒,以降低 患者应激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 与患者家属沟通, 嘱其避免面露焦虑、紧张等情绪,注意安抚患者 情绪。④并发症预防。a. 肺部感染。结合患者口腔 pH 选择适宜漱口液,亲身示范指导患者正确咳嗽 方式,叩背排痰,必要时气道湿化后吸痰;限制病 房探视人数。b. 心律失常。加强生命体征监护,限 制患者体力活动;指导患者右侧卧位促进血液回流; 加强基础心理疏导,改善患者应激情绪。c. 低血压 休克。保证基础氧气支持;将患者头部及躯干抬高 20° ~30°, 下肢抬高 15° ~20°以增加回心血量; 在不加重患者心肺负荷基础上,补充血容量,以保 证其循环稳定。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 标水平,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左心室 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每搏心输出量(SV)。

  (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 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 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 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Ⅱ 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 无自觉症状,一般体力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 气喘或心绞痛;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 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即 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Ⅳ级:患 者有心脏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 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3)比较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以汉密尔顿焦虑量 表(HAMA)评估焦虑情绪,总分 >29 分可能为严 重焦虑, >21 分肯定有明显焦虑, >14 分肯定有焦 虑, >7 分可能有焦虑,≤ 7 分没有焦虑症状;采 用 17 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 郁情绪,总分 >24 分为重度抑郁, >17 分为中度抑 郁, >7 分为轻度抑郁, ≤ 7 分为无抑郁症状 [6-7]。(4)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 检验,等级资料 采用秩和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LVEF、LVESD、SV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 两组 LVEF、SV 水 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 LVESD 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 NYHA 心功能分级比较 护理 前,两组 NYHA 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 NYHA 心功能分级 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HAMA 和 HAMD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 两组 HAMA、HAMD 评 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 率 为 2.22%(1/45), 明 显 低 于 对 照 组 的 17.78% (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 高等特点,患者典型特征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 症状,增加其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同时该病进展 迅速,会引发患者死亡恐惧感,增加其护理、治疗 期间焦虑情绪,会进一步刺激其生理功能,出现血 管收缩、血压升高状态,增加其心肺负荷,影响心 力衰竭控制效果 [8]。

\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 中,将临床科研结论、患者愿望、临床经验相结合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其护理内容更为严谨、先进,可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进而提升护理质量,改 善患者预后 [9] 。已知 LVEF、LVESD、SV 为评价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 LVEF、SV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VESD 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NYHA 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循证护理通过查询文献、结合患者护理意愿等制订护理计划,确定以减轻患者循环负荷、改善其循环功能、稳定情绪状态并发症预防为主要护理内容,其中减轻患者心肺负荷, 可避免其心肺功能在病理状态下进行性加重;氧气支持可改善患者因心衰症状引发的各器官组织缺氧缺血,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确定补液方案,可保证其循环灌注稳定性,对促进心功能恢复意义重大 [12]; 同时针对临床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预防 措施, 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 观察组 HAMA、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循证护理中的心理疏导可提升患者对不良情绪的自控意识,安抚患者的情绪 [14-15] 。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 提高 NYHA 心功能分级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郭万玉 . 美托洛尔及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 13 (5): 81-82.
  [2]海地 .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ICU 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4): 737-739.
  [3] 王冰,张敬文 . 分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河北医药, 2019. 41 ( 1 ): 140-142.
  [4]朱树芳 .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效 果探讨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 ( 1 ): 159-160.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 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10):760-789.
  [6]韩秋颖,冼少芳,余健,等 .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心力衰 竭伴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 43(5):620-628.
  [7]陈啸,张嘉玮,笪月芳 . 有氧运动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 [J]. 现代医学, 201947 (2): 141-145.
  [8]康孟乐,王海双 . 循证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重管理中的应用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 (16): 2125-2129.
  [9]张俊红,张亚玲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834-1835.
  [10]张阿宁,郗凌云,刘红,等 . 循证护理对外科 ICU 患者中心 静脉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 [J]. 河北医药, 2019. 41 (2): 288-291
  [11]朱志远,王海燕,王宏宝,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hsCRP/PAB、NT-pro BNP、LVEF 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 性 [J]. 中国医药导刊, 2019. 21 (7): 392-395.
  [12]许红兰 . 针对性护理在重症心力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应 用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3046-3067.
  [13]席小红,沈霖,丁小娟 . 身心综合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负性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 [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 (4): 107-110.
  [14]叶佳盈 . 基于放松训练的心理护理在心力衰竭介入治疗患者 护理中对 SAS、SDS 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2021.50(增刊 2):385-387.
  [15]于月辉,王晓昕,王小溪,等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 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1.18(13):1924-19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84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