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品管圈护理联合睡眠指导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该院收治的 80 例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病历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睡眠指导,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品管圈 护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睡眠质量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 评分、负性情绪 [ 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 表(SAS) ] 评分和生命质量 [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 评分。 结果: 观察组安全管理、护理操作技能、工作责任感、服务态 度等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 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 PSQI 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 SAS、SDS 评分 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 GQOLI-74 评分 均高于护理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联合睡眠指导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 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降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睡眠指导。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combined with sleep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
YANG Ya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iemei Gene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Health Industry Group, Tieling 112700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combined with sleep guidance in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80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 of medical records,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leep guidanc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combined with sleep guidanc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the sleep qualit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the negative emotion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GQOLI-74)]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of safety management, nursing operation skills, work responsibility and service attitud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PSQI scores of sleep quality, falling asleep sleep time, sleep time, sleep efficiency, sleep disorder, hypnotic drugs and daytime dysfunction and the total scores of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AS and SD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GQOLI-74 scores of physical function,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aterial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combined with sleep guidance in the patients with neurasthenia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and reduce the sleep quality scores and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sleep guidance.
【Key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Sleep guidance; Neurasthenia; Nursing quality; Sleep quality; Negative emotion; Quality of life
神经衰弱属于神经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易 兴奋、脑力易疲劳,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不佳, 应给予相应护理,以提高睡眠质量 [1] 。睡眠指导可 帮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提升睡眠质量,但单一睡眠指导改善作用较小 [2] 。品管圈护理是指护理 人员自发组成数人小团体,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 解决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护理质 量 [3] 。本文观察品管圈护理联合睡眠指导在神经衰 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本
院收治的 80 例神经衰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 入标准:符合神经衰弱诊断标准 [4] ;病程 >3 个月; 存在睡眠障碍;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肝、 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患有脑血管疾病、周 围神经病变等其他类型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及其家 属均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QYFYLL 2016-0911) 。按病历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 18例;年龄28~75岁, 平 均(50.12±4.38)岁;病程 6~20 个月,平均 (13.57±2.24)个月;文化水平:高中以下 12 例, 高中20例,高中以上8例。观察组男20例,女 20例; 年龄 30~74 岁, 平均(50.21±4.45)岁;病程 5~22 个月,平均(13.64±2.28) 个月;文化水平:高中 以下 10 例,高中 21 例,高中以上 9 例。两组一 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可 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谷维素、艾司唑仑 等常规西药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睡眠指导。向患者讲 解神经衰弱和失眠的关系、治疗措施、自我心理调 节方法等;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定 期通风、清洁与消毒,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夜间 入睡前禁饮咖啡、浓茶,睡前半小时用热水泡脚, 并适当按摩足底穴位;入睡困难的患者可平躺于床 上进行冥想练习,双手举高并想象有重量,30 s 后 缓缓把手放在身体两边,深呼吸,默数呼吸次数, 每数一次想象下了一个台阶,下的越多身体越重, 以增加睡意;设置闹钟督促患者按时起床,白天尽 量不要补觉,午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品管圈护理。( 1 ) 主题选定。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圈长,6 名工龄 5 年 以上的护理人员为圈员,圈长组织集体会议,选定 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为“改善睡眠障碍”。(2) 拟定活动计划书。依据活动主题,由圈长草拟活动 计划书,内容包括活动时间和流程、圈员职责划分 及圈员护理培训等。(3)现状把握与解析。圈员 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出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 因, 包括疾病因素(50%)、社会心理因素(40%)、 环境因素(7.5%)和其他因素(2.5%),按照 “80/20 原则”,将本次活动改善方向定在疾病因素和社会 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经分析可见焦虑、抑郁等负性 情绪及疾病认知不足是导致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 (4) 对策拟定与实施。①知识讲解:护理人员通 过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栏、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健康宣教,向患者说明药品、医疗 器械的作用和用法;对于老年患者,讲解时可适当 提高音量、放慢速度, 保持耐心进行多次讲解。②心 理疏导:着重告诉患者积极治疗可获得痊愈,分享 一些痊愈病例;交流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神态、举止, 分析其当前心理状态,合理运用暗示、安慰、移情等 手段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病友交流会, 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更多的情感支持。(5) 效果确认与检讨改进。圈员集体讨论, 分析护理效果, 并对措施中的不当之处予以改进,形成标准化、科 学化的最终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采 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估,包括安全管 理、护理操作技能、工作责任感、服务态度 4 个维 度,每个维度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该维度护 理质量越好。(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评估 [5] ,包括睡 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 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 7 个维度,每个维 度 0~3 分, 共 21 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3)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抑郁 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 [6], 两个量表均包括 20 个条目,各条目 1~4 分,标准 分 100 分, SDS>53 分表示存在抑郁,SAS>50 分表 示存在焦虑, 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
(4)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采用生活 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包括躯体 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共 4 个维度, 前 3 个维度各 20~100 分, 后 1 个维度 16~80 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 数据,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安 全管理、护理操作技能、工作责任感、服务态度等 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 PSQI 评分 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 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 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等 PSQI 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两组 SAS、SDS 评分均低于 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3.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 活等 GQOLI-74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护 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 4.
3 讨论
神经衰弱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是个人在面 对较大心理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精神活动调节机制紊乱,进而发病 [7] 。该疾病多见于自卑多疑、情 绪暴躁或受过重大刺激的人群 [8] 。神经衰弱患者普 遍存在负性情绪和睡眠障碍,明显影响患者正常工 作和生活。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安全管理、护理操作 技能、工作责任感、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以 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 GQOLI-74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 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 日间功能障碍等 PSQI 评分和总分,以及 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首先,品管圈护理通过明确护 理目标、拟定活动计划书确定品管圈主题为“改善 睡眠障碍”,所有护理操作都以这一主题为目标, 可使护理方案更有针对性,提高护理质量;其次, 品管圈中每位护理人员的意见都会被高度重视,有 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执行力与创新力,有效提升其护理操作技能;最后,在具体的护理实施中, 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度,避免其不良行为;通过分享痊愈病例,运用暗示、安慰、移情等手段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病友交流会,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更多的情感支持等措施均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与护理工作。品管圈护理与睡 眠指导联用可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睡眠质量,减轻其神经衰弱症状,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9]。
综上所述,品管圈护理联合睡眠指导应用于神经衰弱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降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睡眠指导。
参考文献
[1] 马妍 . 综合护理干预在神经衰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19 (30): 174-176.
[2] 郜娜,张雪莹 . 睡眠指导联合心理干预护理对神经内科失眠患者血压计睡眠的影响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5(5)545-547;
[3]周晓红,戴湘怡 . 品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 (19): 106-108.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9.
[5]吴海燕,曾瑶,陈丽莉 . 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神经衰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J]. 护理研究, 2017.31 (9): 1097-1099.
[6]江惠霞,缪雪娜 . 神经衰弱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观 察 [J] 临床医学工程, 2018.25 (7): 947-948
[7]刘孟花 . 综合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9.22 ( 11 ): 1246-1250.2020.35 (14): 2241-2243.
[8]陈丽莉,陈阳阳,谭怡萍 . 穴位贴敷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心理及 PSQI 指数的影响研究 [J]. 光明中医,2020.35 (14): 2241-2243.
[9]倪文苓 . 管圈护理模式对神经衰弱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5 (49): 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