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活血化瘀膏治疗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14:44: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膏治疗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8 月该院收 治的 70 例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 LogMAR 视力水平、视野指标 [ 平均缺损(MD)、平 均光敏感度(MS)] 水平, 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 [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 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 ] 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33/35) ,高于对照组的 68.57%(24/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 周、30 d 和随访 2 个月后,观察组 LogMAR 视力、 M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S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 周、 30 d 后,观察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PSV、EDV、PI 水 平均高于对照组, RI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 血化瘀膏治疗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视野指标水平和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降低 LogMAR 视力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气滞血瘀型,活血化瘀膏,视力,视野,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

\

 
  Effects of Huoxue Huayu ointment on patients with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WU Xiaotao1. LI Aiyan2. LI Canwen3

  (Guangzhou Panyu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 Ophthalmology, 2. Pharmacy Department,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Guangzhou 511400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Huoxue Huayu ointment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July 2020 to August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uoxue Huayu ointment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LogMAR visual acuity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visual field index levels [mean defect (MD), mean light sensitivity (MS)],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 levels of ophthalmic artery, 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central retinal artery [peak systolic velocity (PSV), 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 pulsatility index (PI) and resistance index (RI)],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29% (33/35), which was higher than 68.57% (24/3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 weeks and 30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at 2 months of follow-up, the LogMAR visual acuity and MD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MS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 weeks and 30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PSV, EDV and PI levels of ophthalmic artery, 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and central retinal art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I level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However,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Conclus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Huoxue Huayu ointment can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mprove the levels of visual field indexes and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of ophthalmic artery,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and central retinal artery, and reduce the levels of LogMAR visual acuity in the patients with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treatment.

  【Keywords】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type; Huoxue Huayu ointment; Visual acuity; Visual Field; Hemodynamics; Adverse reaction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可引起视神经萎缩、视野缺 损、视盘水肿,严重损害患者视力 [1] 。该病西医主 要采用抗凝、激素、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等治疗, 但效果不理想 [2] 。中医学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归属 于“暴盲”“眼中风”范畴,以气滞血瘀型多见, 治疗应以平肝明目、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为主 [3]。 本院制剂活血化瘀膏主要由桃仁、红花、三七等制 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行气利湿、消食和 胃的功效。本文观察活血化瘀膏治疗气滞血瘀型前 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8 月本 院收治的 70 例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我国非动 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15 年) 》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标 准 [4] ;符合《中医眼科学》中气滞血瘀证 [5] ;主症 为视物昏花、目睛干涩、面色晦暗,次症为肌肤甲 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 涩;病程≤ 60 d,视力≥ 0.1;存在相对性传入性 瞳孔功能障碍和(或)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排除标 准:合并青光眼或其他严重的眼底疾病;既往有眼 部外伤史;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恶性肿瘤 疾病;有活血化瘀治疗禁忌证, 如实热证、妊娠等; 糖尿病。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 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审批文号:2019060)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男23 例, 女 12 例;年龄 32~72 岁, 平均(50.27±3.35)岁;病程 8~50 d,平均(24.87±4.36) d;基础疾病:高血 压 11 例,高脂血症 7 例,糖尿病 15 例。观察组男24例,女 11例;年龄34~70岁,平均( 49.39±3.51 ) 岁;病程 7~51 d,平均(25.08±4.23) d;基础疾病: 高血压 12 例,高脂血症 5 例,糖尿病 14 例。两组 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有 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将 35~70 mg 银 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 准字 H20070226.5 mL ∶ 17.5 mg)与 25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 /d;8 mL 脑 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5046.2 mL)与 25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 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 /d;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2 mL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 司,国药准字 H20000495.2 mL ∶ 氢溴酸樟柳碱 0.2 mg,盐酸普鲁卡因 20 mg), 1 次 /d;并根据患 者视盘水肿情况选择合理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症 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膏治疗。 组方:当归、红花、王不留行、刘寄奴、牡丹皮、 六神曲、生地黄各 10 g,桃仁 5 g,三七片 35 g, 灸甘草、栀子各 6 g,骨碎补、稻芽、赤芍、泽兰、 大血藤、黑枣各 15 g,五指毛桃 60 g,水牛角、鸡 血藤各 30 g,党参片、茯苓、白术各 9 g,丹参 18 g, 山药 20 g。由本院中药房制作成膏剂,口服, 10~20 g/ 次, 1~2 次 /d。

  两组均治疗 30 d,之后随访 2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 愈:治疗 30 d 后,国际标准视力表提高 4 行或视 力≥ 1.0.视野缺损范围减少 >40%;显效:治疗30 d 后,国际标准视力表提高 3 行,视野缺损范围 减少 15%~40%;有效:治疗 30 d 后,国际标准视 力表提高 1~2 行, 视野缺损范围减少 <15%;无效: 治疗 30 d 后,视力、视野无变化或视力下降,视 野缺损范围增加 [6] 。总有效率 = (治愈 + 显效 + 有 效)例数 / 总例数 ×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 后 LogMAR 视力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2 周、 治疗 30 d、随访 2 个月后,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测 定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并将其换算为LogMAR视力。

  (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指标水平。分别于治 疗前、治疗 2 周、治疗 30 d、随访 2 个月后采用视 野计(瑞士 HAAG 公司,批准文号 20152161068. 型号: OCTOPUS 900) 检查患者平均缺损(MD) 和平均光敏感度(MS) 水平。(4)比较两组治疗 前后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分别于治疗 前、治疗 2 周、治疗 30 d 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仪 [ 美国飞利浦公司,苏食药监械 ( 准 ) 字 2013 第2230116 号 ] 检测患者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视 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舒张末 期血流速度(EDV) 、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 (RI)水平,探头频率为 3 MHz。(5)比较两组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29%(33/35) ,高于对照组的 68.57%(24/3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LogMAR 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 前,两组 LogMAR 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0.05); 治疗 2 周、30 d 和随访 2 个月后, 两组 LogMAR 视力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2.3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 MD、MS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治疗 2 周、30 d 和随访 2 个月后, 两 组 M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 MS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3.

  2.4 两组治疗前后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 比较 治疗前,两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和视 网膜中央动脉 PSV、EDV、PI 和 RI 水平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 2 周、 30 d 后,两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 脉 PSV、EDV 和 PI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高于对照组,两组 RI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4.

\

 
  2.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治 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属于视神经损伤性疾病,具 有起病急、伴眼底改变、视力突然下降或视野缺损 等特点,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 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眼压升高、动脉硬化等因素 有关,治疗难度较大 [7-8]。

  中医学中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名记载,现代 根据其不同特征与表现将其归属于“暴盲”“视瞻 昏渺”范畴,认为本病以虚为主,血瘀阻络引起目 系缺血 [9] ,老年体弱、气血亏虚可导致血虚脉不盈 而出现滞涩 [10];或情志郁闷、肝郁气滞、饮食不节, 痰热内生,壅塞目窍,造成目络瘀阻 [11] 。治疗应 遵循活血化瘀的原则。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 疗总有效率、MS 水平高于对照组,MD 和 LogMAR 视力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活血化瘀膏由 行气活血类、凉血止血类、益气健脾类中药配伍组 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利湿、益气养阴、消食和 胃的功效。与常规治疗联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和视野水平。

  已知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底存在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眼动脉、睫状后短动 脉、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减少,局部微循环灌注不 足 [12-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 治疗 2 周、 30 d 后, 观察组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PSV、EDV、PI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I 水平低于对 照组。分析原因可能为活血化瘀膏可扩张血管、改 善组织缺血缺氧状况,从而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眼部渗出物吸收 [14-15] 。本研 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提示采用活血化瘀膏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膏 治疗气滞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可提高 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视野指标水平和眼动脉、睫状 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 降低 LogMAR 视力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参考文献

  [1] 钟勇,陈婷 . 客观评价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策略 [J]. 中华眼科杂志, 2019.55 (3): 164-168.

  [2] 周苾文,丁淑华 . 丁淑华教授运用凉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络瘀暴盲的经验总结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6.23(6): 648.

  [3] 马红霞,刘静 .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J]. 中医药导报, 2016.22 ( 1 ): 77-79.

  [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神经眼科学组 . 我国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 年) [J]. 中华 眼科杂志, 2015.51 (5): 323-326.

  [5] 彭清华 . 中医眼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35.

  [6] 官君达,万霞,胡立胜 . 中医症状量化及其疗效评定方法探讨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22 (6): 431.

  [7] 康莉,罗向霞,杨敏,等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18 (10): 1815-1818.

  [8] 张伟道,韦东,周婉瑜,等 . 基于病证结合的气血水相关理论辨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J]. 中国中医眼科 杂志, 2020.30 ( 11 ): 804-807.

  [9] 宁志豪,邢璐璐,陈小华 . 从“气机升降”浅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30(8): 584-587.

  [10] 张铭连,杨赞章 . 基于目络学说对缺血性眼病病机和治疗的再认识 [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30 (2): 85-88.

  [11] 周维,葛惠玲,王栋 . 从肝论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31 (6): 428-431.

  [12] 安建斌,周娜磊,王一,等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观察 [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8.27 (10): 887-890.

  [13] 巩迪,张利,赵通,等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急性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流信号分析 [J]. 眼科新进展, 2021.41 (4): 359-363.

  [14] 欧阳云,巢国俊,刘正立,等 . 巢国俊从“气血”论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经验 [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32 (5): 364-366.

  [15] 许伶伶,王俊杰,张团委,等 . 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J]. 浙江中医杂志,2019. 54 ( 1 ): 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80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