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温针灸疗法治疗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8 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 6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在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和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针灸治疗) , 各 30 例。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量表 ( VAS )、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 HSS )膝关节评分, 血清炎症因子及骨钙素( BGP )、骨保护素( OPG )、Ⅰ型胶原 C 端肽( CTX- Ⅰ) 水平。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 VAS 评分, 血清白细胞介素 -6 ( IL-6 )、白细 胞介素 - 1β ( IL- 1β) 、肿瘤坏死因子 -α ( TNF-α )、 CTX- 1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 HSS 膝关节评分及血清 BGP 、 OPG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够进一步 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和骨代谢能力,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康复训练,温针灸,膝关节功能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炎疾病,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患 者会出现膝关节肿痛伴活动障碍,若未给予充分重视,随 着疾病发展可致关节畸形,甚至丧失膝关节功能。西医常 采用药物、功能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 西药常用非甾体消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其具有抗 炎、镇痛的作用,但长期使用易导致消化道损伤;康复锻 炼主要通过增强患者股四头肌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但患 者常常难以坚持训练,加之存在动作不标准的情况,因此 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1] 。在中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 于“骨痹”范畴,病机为气血亏虚、外感风邪侵袭引起气 滞血瘀、筋骨失养,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疏经通络、祛除 外邪、活血化瘀 [2] 。针灸和艾灸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常用 治疗手段,温针灸是两种治法的结合,可以刺激患者穴 位,以此方式发挥调气血、通经络的作用,并且艾灸的热 力传递效应能够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局部微循 环,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还能加快其膝关节功能的 恢复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 者西医治疗中给予温针灸疗法对其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7 月至 2021 年 8 月淮安市中医院收治的 60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 例)中男性 17 例,女性 13 例;年龄 44~71 岁,平均(58.69±4.53)岁。观察组患者 ( 30 例)中男性 16 例,女性 14 例;年龄 46~72 岁,平均 ( 58.79±4.87)岁。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骨关节炎诊疗 指南(2018 年版)》[4] 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及中医《中医内 科学(第 3 版)》[5] 中骨痹证的诊断标准者;经 X 线影像 学检查确定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者;均为单侧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者等。排除标准:合并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 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者;曾接受过手术或关节镜治 疗者;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不耐受者等。所有患者均知 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该研究项目的实施。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早饭后口服双氯芬酸钠 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10980297. 规格: 75 mg/ 片),75 mg/ 次,1 次 /d。另外采用康复训练 治疗,康复训练内容包括①股四头肌收缩训练:伸直膝关 节,主动收缩股四头肌, 完全收缩后用力绷紧,持续 5 s, 放松 5 s,15~20 次 / 组,3~4 组 /d;②直腿抬高训练:在床 上仰卧,膝关节尽量伸直,踝关节尽量背伸,收缩股四头 肌,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 30 cm ,抬高时坚持 15~30 s, 然后放下放松 5 s ,反复 15~20 次 / 组,3~4 组 /d;③静蹲康复训练:背靠墙面,脚尖朝前,双腿分开稍宽于肩部, 缓慢下蹲,到大腿与小腿呈直角,维持 5 min,然后站 起休息 10 s ,重复 5~10 次 / 组,1 组 /d;④伸膝训练:坐 在椅子上,双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渐将患肢伸直,保 持 5~10 s ,然后放下放松 5 s,15~20 次 / 组,3~4 组 /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行温针灸治疗,具体内容如 下:要求患者以坐位接受治疗,保持膝关节的自然弯曲, 取足三里、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穴。常规 对穴位处皮肤消毒,选择 0.30 mm×40 mm 毫针针刺,进 针 1~1.5 寸( 1 寸 =3.33 cm ),得气后置入 2 cm 艾灸,自 艾灸下段点燃,艾灸燃尽后取出灰烬,留针至针柄完全冷 却后取出,40 min/ 次,1 次 /d,5 次 / 周。两组患者均治疗 4 周。
1.3 观察指标 ①根据 Lequesne 指数评分 [6] 评估临床 治疗效果,总分 24 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计算两组 患者的疗效指数 [(治疗前分值 - 治疗后分值)/ 治疗前分 值 × 100%],将治疗效果分为基本痊愈(患者症状及体征 基本消失,疗效指数 >80%)、显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明 显缓解,50%< 疗效指数≤80%)、有效(患者症状及体征 有所好转,25%< 疗效指数≤50%)、无效(患者症状及体 征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疗效指数≤25%)。治疗总有 效率 =(基本痊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 / 总例数 ×100%。②使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 [7] 和美国纽约特种外科 医院(HSS)膝关节评分 [8] 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的疼痛程度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VAS 评分标准:总 分 10 分,分值越高痛感越强; HSS 膝关节评分评估标准: 满分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③采 集治疗前后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静脉血 3 mL 进行离心 ( 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 -6 ( IL-6)、白细胞介素 - 1 β( IL- 1 β) 及肿瘤坏死因子 - α ( TNF- α )水平。④血液采集及血清制 备方法同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两组患者治 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保护素 ( OPG)、Ⅰ型胶原 C 端肽( CTX- 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临床治疗效果)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 验;本研究计量资料( VAS 评分、HSS 膝关节评分、炎症 因子水平、骨代谢指标水平)经 S-W 法检验均符合正态 分布,以 ( x ±s) 表示,采用独立 t 检验。以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见表 1.
2.2 两组患者 VAS 评分和 HSS 膝关节评分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 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 组;HSS 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 因子(血清 IL-6、IL- 1 β、TNF-α )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见表 3.
2.4 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 清 BGP、OPG 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血清 CTX- Ⅰ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 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4.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 能与膝关节软骨及其四周组织发生病变有关,过度劳累、 外伤、体质量过重、受凉受寒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西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多采用药 物联合康复训练的方式,如常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双氯 芬酸钠缓释片,其可抑制花生四烯酸经环氧合酶通路的代 谢, 阻断前列腺素 E1 的合成途径, 起到改善炎症、缓解疼 痛的作用,但此类药物对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影响较大,且 加之患者以中老年群体居多,对药物的耐受程度也较差, 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9] 。康复训练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 肉的力量,增加肌肉承担的压力,并改善关节活动度,达 到止痛、解痉、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但康复训练 治疗周期较长,短期内难以见效 [10]。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肝主筋、肾主骨,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多因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虚 而入, 侵袭机体, 导致筋脉气血阻滞, 气滞血瘀, 关节脉络 出现痹阻,致使膝关节功能障碍,故治疗应以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祛邪通络为主 [11] 。针灸疗法多采用局部取穴 的方式,将毫针刺入后能够改善软组织张力、调节关节应力、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散寒、祛湿、通络、止痛等多重 作用;艾灸作为灸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案,通过燃烧产生热 量,随机体传递至病灶,可以疏通经络、温经散寒,促进 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因经脉阻塞所引起的疼痛,并促使 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温针灸是指联合针刺和灸法优势的 治疗措施,经针柄的热量传递,将热量散至机体中,并对 机体穴位起到刺激作用,较之单纯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更理 想的治疗效果,且对耐受力较差的患者也具有较强的适用 性 [12]。本研究取足三里、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 泉穴等穴位,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取此穴可通 经活络、消肿止痛;血海、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其 静脉循行“上循膝股内前廉”,可发挥健脾祛湿、通经止 痛的功效;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取之可疏筋通络, 治疗膝部诸病;内外膝眼为经外奇穴,取之可达到活血通 络、舒利关节的作用,温针灸疗法针刺以上穴位能够发挥 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邪通络的功效 [13]。本研究中, 相 较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HSS 膝关 节评分均升高, VAS 评分降低, 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疗 效显著。
炎症反应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IL-6、 IL- 1β、TNF-α 等炎症因子可协同作用于软骨细胞, 促进软 骨细胞氧化,对软骨细胞的修复与合成产生影响,并破坏边 缘骨质, 损伤关节软骨, 促进疾病发展 [14]。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的病理基础为软骨退变、骨量流失,在骨代谢指标方 面, OPG 属于一类分泌型糖蛋白, 会与其配体相结合影响 骨质吸收, 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疾病进展;CTX- Ⅰ 可反映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其水平升高表明骨降解速 率增加,破骨细胞处于活跃状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骨质流失;BGP 能够加快骨组织钙化, 其水平异常降低表 明患者骨量减少、钙质流失 [15]。温针灸具有促进局部血液 循环的效果,不仅能够运输代谢废物,促进炎症吸收,还 有利于营养供应,加速受损部位细胞代谢,使已经损伤的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修复,促使骨代谢正常;且艾灸的热传 递效应可以促进肌肉组织生成热休克蛋白,增强机体免疫 功能,缓解炎症病变,维持膝关节内稳态,并保护软骨细 胞, 调节骨代谢,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16]。本研究中, 治疗 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TX- 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BGP、OP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患者的临床西医治疗中联合温针灸治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 者炎症反应,提高患者骨代谢,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西医治疗中, 联合温针灸治疗方法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调 节炎症因子水平和骨代谢,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杨艳 , 李树伟 , 上朝江 . 联用运动疗法和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探讨 [J]. 贵州医药 , 2021. 45(10): 1615- 1616.
[2] 晋帅锋 , 乔晋琳 , 丁宇 , 等 . 针刀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J]. 世界中医药 , 2022.17(15): 2203-2206.
[3] 顾利军 , 郑娟 , 马铃 .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21.16(10): 1916- 1919.
[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 (2018年版 )[J]. 中华骨科杂志 , 2018. 38(12): 705-715.
[5] 吴勉华 , 王新月 . 中医内科学 [M]. 3 版 . 北京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2: 430-432.
[6] 黎春华 , 郭燕梅 , 陈蔚 , 等 . 中文版 Lequesne 指数在膝骨关节炎评价中的评价者间信度 [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0. 16(6):554-555.
[7] 严广斌 . 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J/CD].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 电子版 ), 2014. 8(2): 273.
[8] 叶茂 , 邹毅 , 张玉峰 , 等 . 同期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对双侧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患者 HSS、VAS 评分的影响 [J]. 齐齐哈尔医 学院学报 , 2017. 38(23): 2784-2785.
[9] 康凯 , 刘军 , 刘延雄 . 四神煎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急性期疗效分析 [J]. 中国中医急症 , 2018. 27(11): 1949- 1951.
[10] 王强 , 赵兴玮 , 王亚忠 , 等 . 中药配合康复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 120 例 [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2019. 27(9): 69-71.74.
[11] 郭慧 . 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 功能的影响 [J]. 实用临床医学 , 2022. 23(4): 96-98.
[12] 陈麒阳 , 郑文宾 , 曹晶 . 温针灸联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J]. 吉林中医药 , 2022. 42(6): 737-740.
[13] 叶国平 , 朱定钰 , 李俐 , 等 . 不同深度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华中医药杂志 , 2015. 30(8): 2886-2889.
[14] 李华南 , 章晓云 , 吴剑锋 . 瘀血痹片结合火针“三通法”对膝骨性关节炎 ( 气滞血瘀型 ) 疗效、膝关节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影响研究 [J]. 中华中医药学刊 , 2022. 40(3): 197-201.
[15] 吴炅 , 周正球 , 周定华 , 等 . 骨增定痛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 床疗效及对关节功能、骨代谢、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河 北中医药学报 , 2019. 34(4): 10- 14.
[16] 冯雷 , 邰东旭 . 温针灸联合中药熏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代 谢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辽宁中医杂志 , 2022. 49(1): 150- 1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56390.html